首页 理论教育 《兰亭序》书帖的真假揭秘

《兰亭序》书帖的真假揭秘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为晋人书法,应不脱汉魏隶书面貌,故世无《兰亭》书。郭沫若深入考证说,陈代知名大书法家智永,用笔结构和《兰亭序》书法完全是一个体系。在当时字体演变时期,《兰亭》法帖部分字迹仍未脱离隶书笔意,说明《兰亭》法帖正是王羲之真作的摹本。《兰亭序》的疑案,涉及对王羲之思想、《兰亭序》内容的评价,涉及文学史、书法史、考古学诸多方面,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兰亭序》本身。

《兰亭序》书帖的真假揭秘

唐太宗亲撰的《晋书·王羲之传》只载《兰亭序》文字,没有提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其次梁武帝所收王羲之书帖二百七十余轴,也没有《兰亭序》在内。《兰亭序》是否是王羲之所书,南宋姜夔率先质疑:梁武收右军帖二百七十余轴,当时惟言《黄庭》、《乐毅》《告誓》,何为不及《兰亭》?(《兰亭考》卷三引)清李文田则从书体上否定定武《兰亭序》为王羲之笔迹:“东晋前书,与汉魏隶书相似。时代为之,不得作梁陈以后体也。”认为晋人书法,应不脱汉魏隶书面貌,故世无《兰亭》书。结论曰:“文尚难信,何有于字?”(《定武(兰亭跋)》

1965年,郭沫若据南京出土《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1972年,又据新疆出土写本《三国志》残卷,认为墓石上的字体,与神龙《兰亭》、定武《兰亭》笔迹迥殊,斩钉截铁断定:“文章根本就是伪托的,墨迹就不用说也是假的”。其主要论据是:

1.书体论。“天下的晋书都必然是隶书体”,“《兰亭序》的笔法和唐以后的楷书是一致的”。

2.字迹论。“王羲之书,笔势雄强”,“《兰亭》法帖,字迹相当妩媚”,与王谢墓石字迹迥殊。

3.笔意论。“晋人草书,须有隶书笔意”,《兰亭》“法帖被称为行书的最高峰”,已脱隶书笔意,“王羲之是隶书时代的人,怎么能把隶书笔意丢尽呢?”

郭沫若深入考证说,陈代知名大书法家智永,用笔结构和《兰亭序》书法完全是一个体系。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今存神龙本墨迹就是《兰亭序》的真本了。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智永所写的稿本。”智永是陈代永兴寺的僧人。据说他临书三十年,能兼诸体,尤善草书,他的真草书《千字文》就写了八百多本,石刻至今还保存在西安碑林中。隋炀帝曾经称赞他的书法是“得右军之肉”。向他求书的人太多,连门槛都被踏穿了,故不得不用铁皮来保护着。象他这样一位大书法家是能够写出《兰亭》来的,而且他也会做文章。不仅文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语句很合乎“禅师”的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正相适应。因此肯定《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就是智永所依托。郭最后说,《兰亭序》依托于智永,并不是否定书法价值,认为《兰亭序》是佳书,是行书的楷模。(www.xing528.com)

郭沫若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又是书法界巨擘,当时地位显赫,此论一出,破石惊天,引起轩然大波。赞同郭说有启功宗白华等人,反对者有章士钊、高二适等人。章士钊惊呼:“夫如是,吾诚不知中国书史,经此一大破坏,史纲将如何写法而可!”高二适认为,此论“惊心动魄”,“此乃不啻在帖学作了一大翻身”。

高二适等人著文驳议,认为郭氏以两块碑石而断东晋只有隶书一种字体,是“孤证不立,偏难概全”。隶书用于碑板,行书用于笔札,不可苛求王羲之书《兰亭》亦用隶体。王羲之以“书圣”得名,“定以当时永字变体而来,他人未能变,或变而不克,右军正以变而作圣焉”。“东晋时代的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确已大备,比较而言,后两者是年轻的书体,到了王羲之,把它向前推进变化,因而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在当时字体演变时期,《兰亭》法帖部分字迹仍未脱离隶书笔意,说明《兰亭》法帖正是王羲之真作的摹本。

商承祚在《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一文中认为,从东汉起,隶书一方面向草书发展,另一方面也走向楷化,到东晋则己成熟。商又说郭沫若所谓《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都是智永所托,但未举出神龙本与智永书法相同的特点,是缺乏事实根据“想当然”的说法。智永所书《千字文》的刻本与手写本有几本传世,风格还是一致的,今将神龙本与《兰亭序帖》比对探索,同一作者的个性就会使人失望,即神龙本与《千字文》在风格笔势有出入,前者骨多于肉,后者肉胜于骨,特别是两者的风格笔势不能谓其一致,故非出自一人之手。

光明日报》1998年12月4日史林版,发表了王元军的《从六朝士人“不屑碑志看〈兰亭〉论辩”的失误》一文,从新的角度对老问题作出质疑。他认为六朝尤其是东晋士人视尺牍为展现风流的艺术,而对于技艺性的碑志书法不屑一顾。由于对于这一点认识不充分,导致把出自平民之手的碑志书法与士人尺牍书法相提并论,从而使兰亭序为伪的论争失去了根基。郭沫若从当时出土的几方墓志以及砖刻文字书法与《兰亭序》有明显的不同就断言《兰亭序》不是当时社会的产物,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兰亭序》的疑案,涉及对王羲之思想、《兰亭序》内容的评价,涉及文学史、书法史、考古学诸多方面,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兰亭序》本身。随着岁月流逝,更多人肯定王之羲之《兰亭序》。今日书坛,有颇不以《兰亭序》为意者,谓《兰亭序》已被“神化”,此浅人妄言,也无损于王羲之“书圣”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