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抱致君尧舜之理想的杜甫:为百姓着想的不朽诗人

抱致君尧舜之理想的杜甫:为百姓着想的不朽诗人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雕赋表》里的一句“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可见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杜甫的政治理想在他的诗歌中有十分真切的反映。杜甫一生崇敬仁政,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科举之路无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奔走献赋,但都无结果。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抱致君尧舜之理想的杜甫:为百姓着想的不朽诗人

杜甫出身贵族世家,少有才学,中年不顺,晚年漂泊。他个人的凄凉际遇,与黎民的苦难交互交融,孕育出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这种经历和思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杜甫的家族京兆杜氏是一个北方的大士族。祖上杜预是晋代名将,功勋卓著;祖父杜审言恃才傲世,才华出众,曾任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奉天县令。杜甫成长在官僚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是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而他也极其推崇他的祖先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希望可以延续先人的事业和文才,重兴家族声威。《进雕赋表》里的一句“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可见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他中年时期积极谋取官职,甚至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安史之乱中他多次躲过叛军的追杀,九死一生、历尽艰辛也要追随唐朝政府,这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之深。他最初的理想就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他的晚年,也还是不改初衷。“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追求的真实写照。

杜甫的政治理想在他的诗歌中有十分真切的反映。他为逃役的老翁一家写《石壕吏》;为不足年龄被迫征兵的孩童作《新安吏》;为新婚后作死别的夫妇吟《新婚别》;自己草堂漏雨他想的是天下士子的处境;自己无力解决温饱却为孤居无食的老妇写解围信……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天下苍生。他没有学李白的放任潇洒,没有学陶渊明的遗世独立,他践行着屈原式的坚守,却比屈原更坚韧。杜甫一生崇敬仁政,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忠君守正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促使他即使穷困,也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即使没有物质的救助,也要用诗为苦难人民申诉。可以说,他儒生的身份对他“诗圣”地位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

在官宦世家出身的庇佑下,青年时期的杜甫着实过了一段潇洒游学、衣食无忧的日子。他24岁那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天宝六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35岁的杜甫应诏前去,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仕途失意,家道中落,生活窘迫,杜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后他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科举之路无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奔走献赋,但都无结果。天宝十年,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出辞采壮伟的《三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赏识。玄宗命宰相考评他的文章,让他等待分配,但最终没有下文。之后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举荐,但仍然没有结果。

杜甫时代的唐朝,皇帝昏聩,沉湎美色,李林甫掌权,排压异己。在这样动乱的时代,面对这样腐坏的统治阶级,遭遇这样无情的潜规则,杜甫没有高的地位,没有优的背景,没有多的钱财,没有厉害的人脉,没有惊人的治国之才,于上级不讨喜,于同级不讨好,想要有所作为实属难事。(www.xing528.com)

杜甫的为官经历有三次。755年,在长安,也许是上呈左丞相韦见素的诗起了作用,44岁的杜甫,被任为河西县尉。但当时的县尉是为恶的官职,他毅然辞却,后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钥匙,职位正八品下。为此他写了诗《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没工作多久,安禄山打到洛阳,长安沦陷,国难官不成。757年,在凤翔,46岁的杜甫被唐肃宗任为左拾遗,职务是侍奉皇帝,进谏言,举贤荐良,职位从八品上。但仅工作三个多月,他就因不讨肃宗喜欢而被放还回家。764年,在成都,52岁的杜甫受严武的举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职位从六品上,但幕府幕僚间相互倾轧的状态使杜甫心力交瘁,次年正月他便辞职卸任。从他的事业轨迹看,杜甫没有大起,也不存在大落,甚至谈不上有一条事业线。在理想与现实巨大的落差面前,杜甫的眉骤然蹙起,此后再也没有完全展开。

763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又逢大旱,杜甫一路从甘肃迁往成都,开始了生平最大的迁徙。经历了逃难、做官、被贬、辞官、再逃难等许多周折,两年后,765年,杜甫已经53岁。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处在生命中最后的五年,却依然要遭遇命运的无情嘲弄。在这一年,他辞去了节度使参谋的职务,回到成都草堂投奔好友严武。然而,平静是短暂的,严武去世后他又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流浪,直到59岁在一条小船上去世。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为“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这一刻的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将自己的生命与百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刻的杜甫,不再是讨好权贵渴望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乐的杜甫;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们一直敬仰的伟大的“诗圣”杜甫。

文章憎命达。科举不中、官场失意、小人当道、命途多舛,杜甫的创作却因此开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张力,从平凡的普通诗人到伟大的“诗圣”,他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