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礼物:酒在巩固统治者人心中的作用

重要礼物:酒在巩固统治者人心中的作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酒场是领导笼络人心的地方。而酒,就是皇帝赐予百姓的重要礼物,用以笼络天下人心。[43]帝王们打下江山,还要稳定江山,首先就要论功行赏、封官加爵,依靠一批哥们兄弟去管理天下,酒就往往是稳定人心的黏合剂。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把自己的御盖授予周泰,徐盛等人心悦诚服。

重要礼物:酒在巩固统治者人心中的作用

酒场是领导笼络人心的地方。木空先生的酒场语录说:“酒场是领导笼络人心的好去处,聪明的领导不用挑明,酒便能传达心扉。”官场上的经验和规则告诉我们,要进入领导的视野和看中的小圈子,首先要进入领导酒场的圈子。领导很聪明,往往用酒场的氛围,笼络人心。工作中的表扬,是面子上的,张三李四,走过场。而酒桌上,酒杯一端,恩宠无边,拍拍肩再说两句表扬的话,比发奖金还让人受宠若惊。即使表扬得夸张一点,也是酒话,当不得真,但领导的情意在。有些事某人做得不太对的,领导借敬酒之机,敲打两句,更显出领导对你有情有义,比会上批你几句管用多了,还留了面子。现在的酒段子,揭示了酒场与官场的不正之风,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不良的风气却又严重存在,段子反映的是不良之风,但酒场上拉关系、表忠心、围圈子确是几千年来流行的风气。

自古皇帝登基,都要大赦天下。而酒,就是皇帝赐予百姓的重要礼物,用以笼络天下人心。汉孝宣皇帝即位后,就曾“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租税勿收。”[43]帝王们打下江山,还要稳定江山,首先就要论功行赏、封官加爵,依靠一批哥们兄弟去管理天下,酒就往往是稳定人心的黏合剂。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后,开始封赏功臣。张良虽没有战功,但是刘邦说:“运筹决策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于是赏张良三万户。张良比较谦虚,不敢接受三万户,于是被封为留侯。这时刘邦已封赏了二十几个大功臣,其他的人日夜争功,封赏不下,群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张良告诫刘邦,兄弟们在谋反了。你现在封的都是萧、曹二姓的近亲之人,大家见得不到封赏又恐怕被杀,于是在相聚谋反了。刘邦慌了,忙问怎样才摆得平?张良问你平生最恨哪个,刘邦说最恨雍齿,这家伙多次羞辱我,老子想杀他,见他立功最多,又不忍心。张良说,对了,陛下就先封雍齿,兄弟们见雍齿都受封赏了,也就吃了定心丸了。“于是上置酒,封雍齿为十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且侯,我属无患也。’”[44]张良不愧为好参谋,几杯酒就稳定了情绪,笼络了人心。三国时,周泰因打击曹操有功,被孙权封为平虏将军。当时,徐盛等将领不服,“权特为案行至濡须坞,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宴极夜,其明日,遣使者授以御盖。于是盛等乃服。”[45]孙权很会做思想工作,他大可以在公堂上呵斥徐盛等人,但是他却摆酒宴,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亲自指着周泰身上的伤痕,让他一一道来。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把自己的御盖授予周泰,徐盛等人心悦诚服。周鲂立了军功,“事捷军旋,权大会诸将欢宴,酒酣,谓鲂曰:‘君下发载义成孤大事,君之功名,当书之竹帛。’加裨将军,赐爵关内侯。”[46]看来孙权是善用酒来论功行赏,笼络部下,不愧为一个颇有人情味的君王。

歃血盟酒,往往是结党结盟的仪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队伍,结成同党的酒宴。《三国演义》第五回写曹操欲讨伐董卓,于是设宴会盟,邀请袁绍袁术等各路诸侯齐聚一道,商量讨伐董卓,酒宴上推举出袁绍作为盟主。就在会盟的酒席当中,华雄率军杀来,袁绍的人马无人能敌。当时刘备还是无名之辈,关羽站出来请战,袁绍等轻视关羽,只有曹操看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于是力主关羽出战,并敬关羽热酒一杯。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果然不到一刻,关羽提华雄人头来见,杯中酒还是热的。这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就在这个会盟上,刘关张初露头角,曹操就看出了他们的不凡,就有心笼络他们,所以当袁术他们对张飞大怒,要赶走他们时,曹操却命令公孙瓒带刘关张回到他的大营,“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曹操对刘备等人是一拉再拉,刘备的人马留在曹操军中,刘备也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但如果刘备等人不从,曹操肯定要加害他们。所以刘备就装憨,做老农民的样子,整天在菜园里种菜浇水,“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也不放心,他首先是拉拢刘备,如果不成再想法除掉。于是,一天置备酒席,邀请刘备去喝酒。“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边喝酒,曹操边问刘备谁是英雄,刘备心中明白,还没有被酒冲昏头脑,于是说了袁术、袁绍、刘景升、孙策等一堆天下英雄,就不说自己。这时天阴下来,风雨欲来。曹操听了大笑,说他们都成不了气候,天下的英雄,唯有你和我!刘备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胸怀被曹操识破,不觉手中的汤匙掉落在地上。这时刚巧一声大雷,刘备掩饰说不好意思,这雷太可怕了,从容地捡起汤匙,把刚才的失态掩饰过去了。曹操讥笑刘备说,大丈夫也怕雷么?不再怀疑刘备刚才的失态。

酒场上安抚部下,由于多了酒作为调和剂,更加具有人情味,酒杯一端,拉平了上下级关系,使得氛围更显亲近。隋高祖就善用这等伎俩,“高祖平陈之后,幸晋王第,置酒会群臣”。高颖等众臣举杯高呼万岁,隋高祖说:高颖平定江南,虞庆打得突厥投降,都有大功劳啊。杨素会拍马屁,说这都是皇上的威德所致呀。虞庆反讥杨素,说你杨素此前出兵武牢、硖石获胜,若无皇上的威德,也没有取胜的道理。于是群臣相互攻击长短,大堂之上,岂容纷争,御史就要弹劾他们。隋高祖宽容,劝住了御史,说今天是庆功喝酒高兴的日子,不用弹劾了。高祖喝得高兴,要大臣们行酒令,虞庆心里惶恐说:“臣蒙赉酒食,令尽乐,御史在侧,恐醉而被弹。”虞庆说承蒙皇上赐给我们酒食,本来应该尽兴,但是御史在一旁虎视眈眈,我们都恐怕喝醉了被弹劾呀。皇上赐给御史美酒,让他出去了。于是群臣敬皇上酒,高呼万岁。“上谓诸公曰:‘饮此酒,愿我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47]由于隋朝狂征暴敛,是个短命王朝,没能子孙世守富贵,但是隋高祖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法,不谓不高明

[1] 司马迁:《史记》,27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司马迁:《史记》,105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3] 班固:《汉书》,9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 班固:《汉书》,5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5] 司马迁:《史记》,221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6] 司马迁:《史记》,7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7] 司马迁:《史记》,76、7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司马迁:《史记》,10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9] 范晔等:《后汉书》,9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 陈寿:《三国志》,29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1] 陈寿:《三国志》,3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 陈寿:《三国志》,33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3] 房玄龄:《晋书》,33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4] 脱脱等:《辽史》,1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5] 司马迁:《史记》,123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6] 司马迁:《史记》,128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7] 脱脱等:《辽史》,18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8] 房玄龄:《晋书》,18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9] 沈约:《宋书》,38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0] 李延寿:《南史》,1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1] 脱脱等:《宋史》,203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2] 沈约:《宋书》,32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www.xing528.com)

[23] 司马迁:《史记》,131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24] 房玄龄:《晋书》,5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5] 房玄龄:《晋书》,27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6] 魏收:《魏书》,5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7] 李延寿:《北史》,6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8] 李延寿:《北史》,4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9] 脱脱等:《辽史》,4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0] 司马迁:《史记》,126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31] 司马迁:《史记》,139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32] 司马迁:《史记》,218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33] 班固:《汉书》,23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4] 房玄龄:《晋书》,22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5] 房玄龄:《晋书》,26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6] 房玄龄:《晋书》,35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7] 姚思廉:《梁书》,131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8] 李百药:《北齐书》,10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9] 李延寿:《南史》,27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0] 刘昫:《旧唐书》,81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1] 张廷玉:《明史》,60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2] 张廷玉:《明史》,6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3] 班固:《汉书》,19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4] 班固:《汉书》,149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5] 陈寿:《三国志》,29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6] 陈寿:《三国志》,31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7] 魏徵:《隋书》,24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