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动画发展阶段与动画历程

俄罗斯动画发展阶段与动画历程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动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俄罗斯动画的萌芽阶段1907年,“逐格拍摄法”出现后,俄国摄影师、画家兼导演斯塔列维奇便开始独自从事动画创作。普图什科于1935年拍摄的大型木偶片《新格列弗游记》则标志着立体动画片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苏联动画家们在这一时期推出具有讽刺性的反法西斯电影标语动画片极时地配合反法西斯战争。原苏联的主要动画片生产部门,分属各国。

俄罗斯动画发展阶段与动画历程

俄罗斯动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俄罗斯动画的萌芽阶段(1912年—1929年)

1907年,“逐格拍摄法”出现后,俄国摄影师画家兼导演斯塔列维奇便开始独自从事动画创作。1912年创作了《美丽的柳卡尼达》《摄影师的报复》等作品。1924年,画家梅尔库洛夫摄制完成影片《星际旅行》,标志苏联动画片摄制已开始粗具规模。

2.苏联动画发展史中的“黑白”阶段(1930年—1939年)

20世纪30年代初,动画产业在苏联逐渐创建起来。1936年,按苏联政府的决定,成立苏联动画制片厂。但由于受到当时的形式主义浪潮“宣传鼓动片”理论以及苏联电影事业负责人的主观干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联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在数量上得到发展,在质量上却发生停滞甚至后退。其中,乔尔波于1933年拍摄的《大都市交响曲》、伊伏斯登三兄弟1934年摄制的《拉赫马尼诺夫的前奏曲》,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同一时期,一批新锐的动画片导演不断掌握现实主义方法,也创作出一些内容和造型出色、以政治题材为主的优秀动画作品,包括:伊万·伊万诺夫—瓦诺改编自马雅可夫斯基同名诗作而来的《黑与白》(1932年)、霍达塔耶夫执导的影片《小风琴》(1933年)等。普图什科于1935年拍摄的大型木偶片《新格列弗游记》则标志着立体动画片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苏联动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1940年—195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许多才华横溢的动画家投入到战争宣传片的制作。战争摧毁了美国等动画大国对动画片商业发行管道的垄断,好莱坞动画业逐渐走向衰落。此时的苏联动画电影业却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苏联动画家们在这一时期推出具有讽刺性的反法西斯电影标语动画片极时地配合反法西斯战争。战后,苏联动画电影导演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对本国和其他国家及民族优秀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童话、寓言等题材进行编创,获得相当大的成功。如勃龙姆堡兄弟的《费加·扎伊采夫》(1948年)、阿玛尔里克和波尔科夫尼科夫的《七色花》(1948年)、切哈诺夫斯基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950年)、《青蛙公主》(1954年)、阿达曼诺夫的《冰雪女王》(1957年)等,都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佳作。苏联动画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和继承民间艺术与古典文学的传统也在这时得到巨大发展,这不仅表现在那些影片的思想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的构思和艺术手法上。苏联动画艺术大师伊万·伊万诺夫—瓦诺的著名作品《长着驼峰的小马》是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代表作,它成为苏联动画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标志性作品。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动画电影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政治色彩。当然,其中不仅包括对政治权威的顺从,也表现出艺术家应有的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精神。

4.苏联动画片创作风格逐步转变时期(1960年~1990年)

60年代以后,随着动画电影作品的增多,创作题材范围日益扩大,动画家们的表现手段也得到更新。苏联动画制片厂不仅拍摄儿童题材的影片,也开始涉足拍摄供成年人观看的影片,如《巨大的不快》(1961年)、《澡堂》(1962年)、《罪行始末》(1962年)、《框中人》(1966年)、《岛》(1973年)等,均表现出强有力的时代责任感和公民责任心。这个时期新人辈出,他们的动画作品在造型语言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独特性。同时,老一代大师也开始新的创作,如伊万·伊万诺夫—瓦诺创作了《左撇子》(1964年)、《克尔热茨河之战》(1971年,获1972年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电影节大奖、美国纽约国际电影节大奖);阿达曼诺夫创作了《长凳子》(1967年)、《这事我们能干》(1970年)、系列片《小猫加夫》(1976年—1978年);苏捷耶夫创作了《窗子》(1966年)、《小男孩卡尔松》(1968年);A.布劳乌斯导演的木偶片《最后一片树叶》(1984年);女导演尼娜·索莉娜的作品《门》(1987年,获德国奥伯豪森大奖);捷日金创作了《洋葱头历险记》(1960年);科乔诺奇金创作了12集系列影片《等着瞧》(1969年—1981年)。这些作品运用各种造型手段,表现出风格、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动画片更加注重影片的商业效益,因而他们的影片也越做越长,有的和一部普通故事片长度相当,有的呈多部(集)的态势,主要用于电视台播放,使动画片的影响愈加深入。动画家们对人物的动作和角色进行细致的分工,充分利用动画片和木偶片的艺术成分,让动画片与故事片相抗衡,如《第三行星的秘密》(1981年)。同时,为了扩大发行和节约摄制成本,他们也采取合拍的方式,如1981年和罗马尼亚合拍的《玛丽亚·米拉别拉》。

1991年年底,具有74年历史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短短几年的政治剧变和独立浪潮中宣告解体,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随即成立了“独联体”。原苏联的主要动画片生产部门,分属各国。从苏联解体到2002年,俄罗斯动画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而动画的风格则更多地传达出忧伤和沉重的气息。如阿里克山大·佩特罗夫根据海明威名作摄制的《老人与海》(1997年)等。这些影片虽然有些晦涩,但同时也开创了动画片意识上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对当代动画产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5.俄罗斯动画史上的动画大师

自1925年至2002年,俄罗斯(包括苏联)共生产动画片4435部(由H.R.维热尔和T.N.列伊斯温尔提供)。俄罗斯(包括苏联)的动画大师主要有:

斯塔列维奇(1882年—1965年),俄国动画片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可怕的复仇》(1913年)、《塔曼》(1916年)、《夜莺的叫声》(1923年)、《蕨花》(1949年)。

亚历山大·普图什科(1900年—1973年),曾于1969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运动场上的事件》(1928年)、《一百次冒险》(1929年)、《新格列弗游记》(1935年)、《金钥匙》(1939年)。

伊万·伊万诺夫—瓦诺(1900年),苏联动画片奠基人之一,曾任国际动画协会副主席,1985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主要作品有《沙皇兰德的故事》(1934年)、《长着驼峰的小马》(1947年、1975年)、《往事》(1958年)、《魔糊》(1979年)。

尤里·诺斯坦(1941年),主要作品有《雾中刺猬》(1974年获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荣誉奖)、《鹭鸶与鹤》(1975年)、《故事中的故事》(1979年获1984年美国洛杉矶动画大奖)。

伊波利特·安德罗尼格维奇·拉扎尔丘克,乌克兰动画片始作者之一,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活动家,主要作品有《骄傲的小鸡》(1936年)、《森林公约》(1937年)、《金蛋》(1963年)、《生活各半》(1965年)。(www.xing528.com)

列夫·阿达曼诺夫·康斯坦金诺维奇,古典派动画片创作泰斗之一,致力于以神话史诗为体裁的动画片创作,创作年代从1931年至1970年,主要作品有《横穿马路》(1931年)、《魔毯》(1948年)、《冰雪女王》(1957年)。

瓦赫坦戈·巴赫达杰,格鲁吉亚共和国功勋艺术活动家,一生致力于苏联动画片的发展,主要作品有《萨姆杰尔金历险记》(1957年)、《桌子的女王》(1963年)、《萨姆杰尔金在宇宙中》(1971年)。

据统计,自1925年至2003年5月,苏联的动画制片厂和动画工作室累计244个,但苏联解体后,分属各国。

(1)苏联动画制片厂

于1936年在合并小型制片厂的基础上建立。该厂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品了《灰脖儿》《长着驼峰的小马》等享有盛誉的影片,随后的几十年间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金羚羊》《时间的镜子》《魔镜》《我给你星星》(获1976年苏联国家金奖)、《第三颗行星的秘密》(被授予1982年国家金奖)等。该厂有近百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近50部影片在苏联电影节获奖或获荣誉奖。

(2)格鲁吉亚动画片制片厂

以第比利斯电影制片厂为基地,制作能力相对薄弱,二战后其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代表作品格鲁吉亚民间童话片《尼科和尼科拉》(1954年)、现代童话片《萨姆杰尔金历险记》以及《松鸦的婚礼》等。

(3)塔林电影制片厂·爱沙尼亚电影制片厂

1940年在收归国有的原爱沙尼亚文化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创建。1941年起称为爱沙尼亚新闻电影制片厂,1947年起称为塔林电影制片厂。1958年起生产木偶片,1972年起生产动画片,用爱沙尼亚语为影片配音(1946年)。

(4)里加电影制片厂

创立于1948年,由故事片影片公司和记录电影制片厂合并而成。该厂每年拍摄2~3部木偶片。

苏联及其解体后的俄罗斯动画片在世界动画片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动画片的影响力可以同美国抗衡。苏联政治生活的持续动荡,使其创作进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苏联动画片保持鲜明的绘画性和俄罗斯民族钟爱的华丽斑斓的色彩,人物造型不似美国、日本那样追求完美而是突出个性化。

图11-1 动画片《一个犯罪的故事》

图11-2 动画片《画框中的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