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们也爱折腾,即使站在稍后的位置

人们也爱折腾,即使站在稍后的位置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心而论,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热闹的人,恰恰相反,著名作家李国文老师曾经这样评价:“在热闹的青年作家中,他是一个稍稍往后站的人。”我这么一个“稍稍往后站的人”,却对自己主持的出版社参加全国书市特别上心,上心到要折腾“全国书市战略”的地步。我的功利心可是真正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了。一直到紧急增加了保安人员,现场这才稍稍平稳下来。

人们也爱折腾,即使站在稍后的位置

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我带领的出版机构,在出版业内的不少重要展会上的表现总是有点儿吸引眼球,以至于文学界有的作家朋友跟我打趣,说老聂看你在文学界不怎么爱出头,怎么到了出版界还挺折腾的。我说我这人在文学文,在商言商,不折腾怎么行!于是彼此一笑了之。

平心而论,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热闹的人,恰恰相反,著名作家李国文老师曾经这样评价:“在热闹的青年作家中,他是一个稍稍往后站的人。”20世纪80年代,那时李国文老师可是高高在上的大作家——当然,现在他已是泰斗级作家了,只是老人家坚决淡出江湖、归隐斗室,一般人轻易见不到他——那时他还是我们青年作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掌管着《小说选刊》的实权人物,却能对我这个边地小作家有这样的洞见,让我至今感佩不已。

我这么一个“稍稍往后站的人”,却对自己主持的出版社参加全国书市特别上心,上心到要折腾“全国书市战略”的地步。自己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意思。也许早年间受到过太多的道德教诲,诸如不为个人争名图利啦,反对出风头啦,但是要勇于为集体争取更大光荣啦,等等,这几乎成了我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为了个人的功利,总觉得难以启齿,更难以张口求人;可是,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团体,那可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想来人都是有功利心的,无非是不在自身就在与自身相关的其他事情上罢了。

我的功利心可是真正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时期里,我为人文社和后来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参加全国书市颇为费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谋划,说得不好听,那就是虚张了不少声势。(www.xing528.com)

本来,全国出版业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对参加全国书市是十分重视的。1980年10月在北京创办首届全国书市,第二届1989年10月也是在北京,第三届1990年8月移到上海举办,三届书市都是以销售图书为主要内容。从第四届1991年9月在广州举办,首次实行图书的展览、销售、订货、批发相结合开始,各地出版社、书店参与度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有了一定的竞争性。特别是其中的订货业务,让许多出版社把书市当成从各地书店收订单的重要机会。此后,先后在成都、武汉、深圳、长春、西安、长沙、南京、昆明、福州、桂林、天津乌鲁木齐举办过历届全国书市,一直都是实行图书的展、销、订、批业务相结合。可是,渐渐地,业内开始对全国书市出现负面评价,认为全国书市成了没有多少经营价值的行业会展,主要是行业内图书订货、批发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订货包销变成了经销包退,由经销包退又渐渐变成了出版社主发,既然是包退货的,订货的意义也就基本消失,只有少数畅销品种是书店主动要货,那么,也就没有必要集中到书市上来订货批发了。何况年初还有一个北京春季订货会,算是全年一次最主要的图书供销见面会,其后举办的全国书市中间才间隔三四个月,订货的作用就显得愈发不大。以至于全国书市近十多年来一直在讨论求变。2007年在重庆将第十八届全国书市改称为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突出强调了书业的博览会功能,是一件顺应事情发展变化的明智之举。不过,既然已经理解到全国书市的交易功能明显减弱,可还要加上“交易”二字,又是多此一举。这是题外话,不说也罢。

话还得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来。在讨论1999年9月份重点工作时,发行部报告本月24日第十届全国书市在长沙举办,同时问咱们社是否参加。我很惊讶,问他们,这可是全国书市哦,为什么不参加?回答是全国书市基本上没什么用处。我知道他们说的当然是事实,可是,既然是全国书市,是出版业全国性的一个展示交流平台,作为文艺出版社的龙头老大,人民文学出版社怎么能缺席!我当即说:“当然要参加,而且要早做准备,要为此开专题生产经营会,我来主持。”

我对全国书市早就有过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早在1994年第五届武汉全国书市,我率领漓江出版社十多位编辑出版发行人员去参会,同时邀请著名作家王蒙、李国文二位老师专程前来参加活动,二位在书市上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刘富道、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等湖北作家热情出席“古典文学名著评点系列”出版座谈会,会议上气氛其乐融融,本在我意料之中,可是,在书市的签售柜台,王蒙、李国文二位引起的轰动可真把我吓了一跳。起初,我还担心因为签售的是《红楼梦》(王蒙评点本)和《三国演义》(李国文评点本),怕识货的读者太少,现场太冷落,让作家和出版人尴尬,为此还要求出版社所有参会人员必须到现场,只要遇到没人买书签名的冷落场面,咱们的人就上去排队以壮声势。没想到,当我陪着两位作家来到现场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读者,摩肩接踵,十分热闹,出版社的员工已经从原先的假读者成为真工作人员,在现场紧张地维持秩序。在签售过程中,还一度发生了一点点骚乱,不知道什么地方有人发力,把拥挤的读者往前一推,人流随即往前一拥,猛一下把王蒙跟前的桌子掀歪,没想到温文尔雅的王蒙老师反应很是机敏,倏然站了起来。出版社的员工赶紧插进去阻挡人流。一直到紧急增加了保安人员,现场这才稍稍平稳下来。我陪在一旁是又惊又喜,惊是自不待说,喜的是第一次发现读者可爱,太可爱了!

在武汉全国书市上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希望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不断重演,演出为读者服务、受读者欢迎的一幕幕活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