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服装的鉴定标准及环保认证

绿色服装的鉴定标准及环保认证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服装的认证和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是绿色服装质量的保障,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志购买具有环保标志的服装。当前国内外绿色服装的鉴定标准大部分是针对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此标准主要是检测纺织和成衣制品在影响人体健康方面的性质。该规范对三大类纺织品的甲醛含量、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等健康安全指标做出了明确的限制规定,并规定产品中不得有异味和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绿色服装的鉴定标准及环保认证

绿色服装的认证和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是绿色服装质量的保障,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志购买具有环保标志的服装。当前国内外绿色服装的鉴定标准大部分是针对生态纺织品认证的。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是符合环保和生态指标要求的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认证最早是由国外提出。国际上较为权威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是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此标准主要是检测纺织和成衣制品在影响人体健康方面的性质。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规定了在纺织、服装制品上可能存在的已知有害物质,包括pH值、甲醛重金属杀虫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致敏染料、氯化苯、有机锡化合物等。同时,其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4类:婴儿用产品,如婴儿或两周岁以下幼儿各种用品;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上衣、衬衫、内衣以及床上用品;不直接与皮肤接触或只有一小部分面积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各种西服外衣、大衣、衬垫等;室内装饰材料,如桌布、窗帘、床垫、地毯等。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颁布了纺织产品的环境标志,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欧盟的“生态标签”等。在公众购买商品时,就可以通过产品上的标志来区分绿色产品和其他产品。

我国有关环保产品的认证标准体系建立的较晚。1998年我国推行了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在此之后便加快了我国的立法和标准的制定。2001年颁布了《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GB 18401—2001),该标准为消费过程中对服饰、面料、辅料等四类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实施强制性限定。其中,婴幼儿类小于等于20 ppm;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小于等于75ppm;与皮肤无直接接触的及室内装饰类分别小于和等于300 ppm,上述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颁布的《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GB 19601—2004),规定染料产品中有害芳香胺的允许限值及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剂型的商品染料、染料制品、染料中间体和纺织印染助剂,对有害芳香胺含量进行了限定,并规定了检测方法。2005年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03)将纺织品分为A、B、C三大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规范的具体产品范围包括婴儿尿布、成人内衣、外衣、帽子、手套袜子以及床上用品等。该规范对三大类纺织品的甲醛含量、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等健康安全指标做出了明确的限制规定,并规定产品中不得有异味和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2007年施行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HJ/T 307—2006),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类环境标志产品基本要求、技术内容及其检测方法,适用于除经防蛀塑料的毛及其混纺织品外的所有纺织品。要求:产品不经过有氯漂白处理;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和阻燃整理;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产品中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胺气味;产品不得使用可分解为有毒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残留量应符合Oeko-Tex 100标准。此外,还有一些推荐性标准,如《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GB 20814—2006)、《纺织品 甲醛含量的限定》(GB 18401—2001)、《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FZ/T 01095—2002)等,对产品重金属含量测定和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www.xing528.com)

国家也对皮革制品做出了相关规定。《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规范》根据猪、牛、羊等皮革的加工特点,主要对各类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所含的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物质的含量、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促使国内制革工业与国际规则接轨,标准除了对皮革一般理化指标的规定外,着重对皮革中可能存在的六价铬、禁用偶氮染料、五氯苯酚(PCP)及游离甲醛等进行了限量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