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治理功能

生态治理功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体现了生态治理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因此,生态性保护的本质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与生态治理所追求的伦理与价值不谋而合。

生态治理功能

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强化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解决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各种非平衡危机。它强调人类行为要避免各种损害生态环境,保障自然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种关系的平等与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经济政治、物质、环境、技术、制度、思想、文化、科学等的关系。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要求档案信息保护人、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自然环境、档案信息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平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确保档案信息本体生态性保护、档案信息自然生态性保护和档案信息社会生态性保护三个子系统的良性运行。因此,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的功能与生态治理的内在价值诉求相一致,具有生态治理的重要功能。生态治理功能是指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在档案信息保护中强化保护人、档案信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机制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体现了生态治理的有机整体观。生态性保护不仅是档案信息本体的保护,而且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是一种整体性的保护观,强调保护的可持续性,体现了生态治理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发展共同体理念。生态性保护从一开始就以整体性生态性保护作为自己的实践理念,强调保护生态完整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求提高档案信息保护的效率,又要求不能破坏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因此,从实践功能的角度看,生态性保护实践其实就是生态治理理论的具体实践,是生态治理功能的一种实现方式。

二是体现了生态治理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档案信息是有其形成和流转的生态环境的,这就是由人、自然、社会三者组成的“生境”。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必须回归其“生境”的保护,否则,生态性保护就只是一句空话,不会得到可持续性的保护。因此,生态性保护的本质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与生态治理所追求的伦理与价值不谋而合。生态治理理论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而非生态环境的主宰,人的价值追求不能凌驾于生态环境整体利益之上,人们应树立以人和生态环境为本的价值观念。同时,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不能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自身,而应扩展到自然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道德观。(www.xing528.com)

三是体现了生态治理的生态科技观。生态性保护强调档案信息保护科技应当是“绿色科技”,既要保证高效保护珍贵的档案信息本体,又能有效保护档案信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不能片面追求功利性的高效保护档案信息本体而损害档案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效益性。体现了生态治理关于用生态理性校正科学理性以实现生态理性和科学理性辩证统一的思想,用人文精神校正科学理性以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辩证统一的思想,用生态伦理观校正科技观以达到道德观与科技观辩证统一的思想。可见,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是生态治理理论在保护科技领域的具体实践。

四是体现了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性保护理论认为,生态性保护必须以保护档案信息生态环境为前提,如果没有档案信息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就不可能实现档案信息的动态性永久保护。人类任何急功近利的保护实践都可能破坏档案信息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平衡,使档案信息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性遭到破坏。生态治理理论否定“重增长、轻发展”传统观念,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和公平性以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生态保护责任和义务。因此,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是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