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慈的葬地石祠乡及其可能关联

来慈的葬地石祠乡及其可能关联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志文云“迁葬于坊州宜君县石祠东原”。至于来慈葬在宜君,可能与段怀艺任坊州刺史有关,而其葬地也有可能是在段怀义的协助下选定的。来慈的葬地石祠乡,史籍失载。另外,这座石祠的建造年代还应不晚于隋代,只有这样,唐代才有可能以其作为地名。传说中的段志玄墓地在福地石窟东部的山梁上,两者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华里。那么来慈墓志所记的石祠,极有可能是指福地石窟。至于来慈的葬地,也当在此附近。

来慈的葬地石祠乡及其可能关联

志文云“迁葬于坊州宜君县石祠东原”。毛凤枝云:“此志本出于宜君县,今未详所在矣。志云葬于石祠东原,即苻秦广武将军□产碑之立石山祠矣。”[60]案:广武将军碑原在白水县城东北三十里纵目镇[61],其地和宜君县界还有相当的距离,故志文所记的石祠和白水县的石山祠无关。对于宜君县,《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三·坊州》载:“前秦苻坚于祋祤县故城置宜君护军,后魏太武帝改为宜君县,文帝大统五年又移于今华原县北。贞观十七年废县,地入雍州。二十年置玉华宫,仍于宫所置宜君县,属雍州。永徽二年,与宫同废。龙朔三年,坊州刺史窦师伦奏再置。”[62]文献记载我们可知,西魏大统时期的宜君县县治在今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故现村,贞观二十年(646)所置的宜君县县治在今铜川市印台区金锁镇玉华社区,龙朔三年(663)所置的宜君县县治即今地。

来慈为何会葬于宜君?可能与其妻族有关。雍正《宜君县志·坟墓》载:“唐将军段志元墓,在县东南三十里段家寨。”[63]新编《宜君县志》载,段志元墓在今宜君县寺天乡背甲申村(今属宜君县五里镇)西南[64]。按段志元即段志玄,清人避圣祖之讳改玄为元。而《唐书》记段志玄死后陪葬昭陵,今昭陵也有段志玄碑可证[65]。那么《宜君县志》的记载显然有误。

但志书有此记载并非向壁虚构,而确事出有因。《姓纂》卷九“段氏”齐郡邹平县条载,段志玄之孙怀艺曾任坊州刺史。唐坊州辖宜君,那么宜君县埋葬的段志玄,极有可能是其孙段怀艺[66]。至于来慈葬在宜君,可能与段怀艺任坊州刺史有关,而其葬地也有可能是在段怀义的协助下选定的。

来慈的葬地石祠乡,史籍失载。然从字义分析,石祠当是一处石构的祠宇,其既有可能是由石块垒砌的屋舍,也有可能是开凿于山岩间的石窟。笔者以为,之所以有石祠乡之名,在当地应该有一座年代较为久远、体量较大而且比较有名的石窟寺类遗迹。另外,这座石祠的建造年代还应不晚于隋代,只有这样,唐代才有可能以其作为地名。在宜君县,隋代或岁以前的石窟有多座,其中位于县东的建于西魏大统元年(535)的福地石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纪年的佛道混合造像窟。该窟长方形平顶,面阔1.67米、进深1.3米、高1.35米。据发愿文可知,开窟者为抚军将军、石保令王洛生[67]。传说中的段志玄墓地在福地石窟东部的山梁上,两者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华里。那么来慈墓志所记的石祠,极有可能是指福地石窟。至于来慈的葬地,也当在此附近。

注释

[1]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3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1页。

[2][59][60](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见《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第十四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第10611页。

[3](清)毛凤枝:《关中石刻文字新编》,见《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二十二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第17055——17056页。

[4](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十四,见《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七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第4872——4873页。

[5]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406页。

[6]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全唐文补遗》第六辑,三秦出版社,1999年,第417——418页。

[7]“其先殷之□。或□”,《八琼室》作“□□殷之□。或□”。《补遗》阙。“或□”,《新编》作“沉沦”。拓本漫漶。

[8]“佩”,《八琼室》作“珮”。

[9]“银□,□□冠盖”,《新编》阙。

[10]“寅”,《补遗》阙,《八琼室》、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录作“演”。拓本漫漶。

[11]“下义”,《新编》阙。《八琼室》《汇编》阙“义”,《补遗》作“下义”。拓本“义”字漫漶。

[12]“弘”,《新编》《八琼室》作“宏”,系避讳清高宗御名。

[13]“雅”,《新编》阙。

[14]“不”,《新编》阙。

[15]“忠肃”,《八琼室》作“肃□”。

[16]“内”,《新编》阙。

[17]“源”,《汇编》作“右”,《补遗》作“源”。拓本作“源”。

[18]“叛”,《新编》阙。

[19]“都护降”,《新编》阙。《八琼室》作“都□□”,《唐代墓志汇编》阙“都护”,《补遗》作“护降”。拓本漫漶。

[20]“明信”,《八琼室》阙。

[21]“而”,《新编》《八琼室》阙。

[22]“灾”,《新编》阙。

[23]“薨”,《新编》阙。

[24]“公系象”,《新编》作“□□”。

[25]“视听。公薨”,《新编》阙。

[26]“亡”,《新编》阙。

[27]“丘”,《新编》《八琼室》作“邱”,系避讳孔子名。

[28]“桂馥”,《新编》阙,《八琼室》作“□馥”。

[29]“润”,《八琼室》作“闰”。

[30]“材高位下,虚业□□”,《新编》作“高□□□□业□”。(www.xing528.com)

[31]“刻”,《八琼室》脱。

[32]“二”,《八琼室》阙。

[33]《新唐书》卷七十三上《宰相世系表三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874页。

[34]《后汉书》卷十五《来歙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585——590页。

[35]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二,中华书局,1980年,第144——145页。

[36][48][49]《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十四,第4873页。

[37]《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512页。

[38]《隋书》卷三十《地理志中》,中华书局,1982年,第858页。

[39]黄正建:《唐代的“起家”与“释褐”》,《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

[40]张沛:《唐折冲府汇考》,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41]张沛:《唐折冲府汇考》,第63页。

[42]《新唐书》卷五十《兵志》,第1328——1329页。

[43](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陇右道·鄯州》,中华书局,1983年,第991页。

[44](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卷一百七十二《州郡二》,中华书局,1992年,第4482页。

[45]米海平:《唐陇右道河源军经略大使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46]《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作“为贼所执”,与《吐蕃传》所记不同。第125页。

[47]《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吐蕃传上》,第5223——5226页。

[50]《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四》,第1721页。

[51]《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四》,第1718页。

[52]《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良吏上·冯元常传》:“俄而天下岳牧集乾陵会葬,则天不欲元常赴陵所,中途改授眉州刺史。剑南先时光火贼夜掠居人,昼潜山谷。元常至,喻以恩信,许其首露,仍切加捕逐,贼徒舍器杖,面缚自陈者相继。又转广州都督,便道之任,不许诣都。寻属安南首领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剽陷州县,敕元常讨之。率士卒济南海,先驰檄示以威恩,喻以祸福。嗣仙徒党多相率归降,因纵兵诛其魁首,安慰居人而旋。虽屡有政绩,则天竟不赏之。”第4800页。

[53]《旧唐书》卷五十六《王雄诞传》载,王雄诞之子王果“垂拱初官至广州都督”。第2272页。

[54]《旧唐书》卷八十九《王方庆传》:“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证圣元年,召拜洛州长史。”第2897页。

[55]《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三《外戚传·韦玄贞传》:“及中宗复位,韦氏复为皇后。”“追赠玄贞为太师、雍州牧、益州大都督……遣使迎玄贞及崔氏丧柩归京师。又遣广州都督周仁轨率兵讨斩宁承兄弟,以其首祭于崔氏。”至于为何让周仁轨杀宁承兄弟,《旧唐书·外戚传》载:“韦温,中宗韦庶人从父兄也。父玄俨,高宗末官至许州刺史。玄俨弟玄贞,初为普州参军,以女为皇太子妃,擢拜豫州刺史。中宗嗣位,妃为后。及帝降为庐陵王,玄贞配流钦州而死。后母崔氏,为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第4743页。

[56]《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第86页。

[57]《旧唐书》卷六十八,第2504——2506页。

[58]《新唐书》卷八十九,第3762——3763页。

[61]广武将军□产碑所在地,毕沅《关中金石记》谓在宜君县,其说后人从之。然1920年澄城人雷文棠在白水县纵目镇小学内始见原碑,李子春《陕西碑碣》曾述此事。转引自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注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23页。

[62]《元和郡县图志》卷三,第73页。

[63](清)查遴等纂修:雍正《宜君县志》,雍正十年(1732)抄本影印,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第72页。

[64]宜君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君县志》第十二编《文化志》第二章《文物》,三秦出版社,1992年,第577页。

[65]张沛编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拓本第4页,录文第107页。

[66](唐)林宝撰,岑仲勉校:《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九,中华书局,1994年,第1228页。岑校引《新表》作段怀简任坊州刺史。第1289页。

[67]《陕西石窟内容总录》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石窟内容总录·铜川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3——242页。

(任筱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