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稷下学宫与美国智库的影响力对比

稷下学宫与美国智库的影响力对比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追求影响力,成为美国高端智库持守的重要价值观。美国智库一般的研讨会都对公众开放。齐国统治者经常向稷下学者咨询国家治理大事,稷下学者充分发挥了政治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也因此成为一个政治咨询中心,这是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稷下学者在为齐国外交争取利益的同时,也受到各诸侯国的尊敬。稷下学宫在其存续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中,所培养的学生对齐国的政治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稷下学宫的社会影响力。

稷下学宫与美国智库的影响力对比

智库是专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和制定的思想工厂和研究型机构,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产品和政策建议,能够影响媒体和大众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关注和参与,能更好地服务于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公共政策的发展、决策、制定与实施,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智库是以发挥其影响力为价值追求的,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研究基础上,智库才能客观正确地揭示外在事物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的行为方案。只有能够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的智库,才会具有为社会所认可的影响力。这是智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更是成为一流智库的必然要求。因而,追求影响力,成为美国高端智库持守的重要价值观

美国智库综合实力雄厚,经常以精准全面的分析研判、与政界广泛深入的联系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强大影响力左右着美国的重大决策,以至常常被称为“影子内阁”、“美国政府的外脑”和继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任总统提出的各种战略和政策,其原创差不多都来自美国智库,它对国家外交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足见智库在美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美国智库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出来:

一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新的见解、思路和建议,针对各种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为政府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解决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新的矛盾与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加以预测。

二是影响与引导公众,通过帮助公众对政府决策加深了解,争取舆论支持,通过媒体宣传、解读、引导,为政策实施扩大社会基础。美国智库一般的研讨会都对公众开放。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政策和理论,从而造成有利于这些理念实施的社会民意基础。

三是专门性对策分析、建议,主要针对政府、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以及特定项目、计划、产品等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可供选择的具体方案。

四是吸引和储备人才,专家、学者通过智库的研究,会对决策过程及其实施有更好的了解,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成为培养和储备人才的孵化器。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虽然不直接担任政府组织中的具体职位,但他们积极关注现实问题,著书立说,“不治而议论”,“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既可以竭力向齐国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阐发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也可以与国君展开面对面的辩论,甚至直面抨击国君的过失和弊端。齐国统治者经常向稷下学者咨询国家治理大事,稷下学者充分发挥了政治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也因此成为一个政治咨询中心,这是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如邹忌以谈琴论政,指出治理国家就如同弹琴,只有君臣上下做到和谐沟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国家才能得到有效治理。邹忌以弹琴之理言治国之道,齐威王由此任用邹忌为相。邹忌为相之后,兴利除弊,谨修法律,整顿吏治,重用人才,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使齐在当时最强于诸侯。齐国统治者的虚心纳谏和稷下学者的积极进谏,对于匡正政治过失,改革社会弊端,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称雄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稷下学者虽然不以具体参与政治事务为特点,但他们以其学识才能,常常作为齐国的使臣参与到诸侯争霸的事务中。淳于髡为齐使与荆,从说魏王,在其代表齐国出使的过程中,未尝给齐国带来屈辱,且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稷下学者在为齐国外交争取利益的同时,也受到各诸侯国的尊敬。鲁仲连也是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追求,积极参与到现实的政治活动中。据《史记》引《鲁仲连子》载,他在与田巴的论辩中指出:“臣闻堂上不奋,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鲁仲连表示自己要“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充分展现了他急于当务、为国解忧的务实精神。(www.xing528.com)

稷下学宫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齐国统治者也鼓励稷下学者推荐稷下学生出仕为官。如淳于髡一日而见(荐)七士于齐宣王,王斗荐举士五人为官。稷下学宫在其存续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中,所培养的学生对齐国的政治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稷下学宫的社会影响力。

稷下学者在当时的政治、学术上皆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以明道救世的理想为追求,不从个人的私利出发,力求其才能为世所用,能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特点,也演变上升为中国历代学者积极入世、匡正时弊的人生价值观。

【注释】

[1]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载《光明日报》2015年9月17日。

[2]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6页。

[3]周立升、王德敏:《论稷下学风》,载《管子学刊》198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