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稷下学宫:教育史上的创新与超越

稷下学宫:教育史上的创新与超越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志民稷下学宫是集学术、政治、教育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中心。然而,对稷下教育性质的探讨以及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地位的研究是薄弱的,既缺乏深入,也存在歧见。[2]他又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似乎是一种研究院的性质,和一般的庠序学校不同。”[3]在这里,郭老在充分肯定了稷下学宫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的同时对稷下的教育性质实际上提出了质疑。

稷下学宫:教育史上的创新与超越

王志民

山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www.xing528.com)

稷下学宫是集学术、政治教育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学术界十分注重对其学术贡献、地位的探讨和挖掘,从20世纪30年代钱穆在其成名作《先秦诸子系年》中,单列《稷下通考》,首句即云:“扶植战国学术,使臻昌隆盛遂之境者,初推魏文,既则齐之稷下。”[1]其后对稷下的学术活动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在诸子百家争鸣中地位、贡献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经过长期研究,在许多方面达成学界的共识,例如,认为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中心,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主阵地,其相容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等。稷下为满足齐国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设,历代学者对其政治性质也早有论述和关注。例如,《新序·杂事》中即说:“稷下先生喜议政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则记载说:“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然而,对稷下教育性质的探讨以及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地位的研究是薄弱的,既缺乏深入,也存在歧见。例如,在稷下研究史上影响巨大的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就说:“齐国在威、宣两代,还承继着春秋末年养士的风习,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2]他又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似乎是一种研究院的性质,和一般的庠序学校不同。”[3]在这里,郭老在充分肯定了稷下学宫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的同时对稷下的教育性质实际上提出了质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