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征石围圈的玉圈之美

象征石围圈的玉圈之美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围圈的大小与其所属的墓葬群大小有关,进而也与使用此石围圈或公共墓地的家族或聚落大小有关。图一〇第二类型的玉围圈齐家文化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此型器的散片,也见于各齐家文化遗址,以及各博物馆、私人收藏中;青海民和转导乡后沟遗址采集的一件散片,应属此型玉围圈的散片(图一一)。图一五第三类型的玉围圈齐家文化图一六第三类型的玉围圈齐家文化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象征石围圈的玉圈之美

一九八六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隆德沙塘一个齐家文化遗址采集回一件大玉片(图五),玉片中部呈墨绿色,边缘沁白如石,长25.1厘米、宽17.5厘米,边缘不整齐,厚薄不一,呈不规则形状,显然表面已经抛磨,器面光滑润泽,四角落分别钻一小孔;此一玉片不知其为何物,因此,当时也难为其命名,而直呼其为“四孔玉器”[25];此类玉片推测不是单片使用的器物,其应是如下图所见,由五或六片成一器的玉礼器;常见出于甘、青、宁等齐家文化分布的地区,甚至远及邻近的晋南、陕北;推测即是象征齐家文化祭祀中心的石围圈之玉礼器。

图五 第一类型的玉围圈散片 齐家文化

今日观之,齐家文化的玉围圈,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此三种类型间是否有时间性、地域性之区别,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供确定;第一种类型即前述宁夏隆德沙塘所出的类型,其完整器应如本院新入藏一组玉围圈(图六);此型器的单片形制略一,大小相差无几,唯边幅不甚修整,保留较多石片被敲击下来的自然形态,通常是由六片圈成一器。

院藏的此组玉围圈,即为六枚近于同形的大玉片圈成(图六),每片中心呈墨绿色玉质,玉料中散布黑色藻丝团纹,外缘均匀地沁白如石,全体与固原博物馆所藏者几近一致(图五),六片来自同一玉料裁割而成,每一片大小略为不等,然长度大约均在22厘米左右,宽16.5~18厘米,厚约0.78厘米,有两边分别钻二、二小孔,围成一圈不甚圆,直径约60厘米左右。

图六 第一类型的玉围圈散片 齐家文化 国立故宫博物院

从此型玉围圈的做工看来似乎不甚讲究,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力求逼真于齐家文化石围圈的建构之故;一般而言,齐家文化石围圈的建构,常使用砾石片圈成,例如大河庄的石围圈,围石大多以天然的河砾石为主,河砾石直径或边长约5至10厘米,围成一个石围圈所需石块,约50块或更多,所围的石围圈直径约为4米左右,师赵村的石围圈更小,直径仅2.3米左右。石围圈的大小与其所属的墓葬群大小有关,进而也与使用此石围圈或公共墓地的家族或聚落大小有关。

此型玉围圈完整保存至今者,实属不易,甚至于散片亦属难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们对此类器的蒙昧无知,再加上此型器的器面较大,且没什么加工,易于改做成他器使用;因此,一旦落入后人手中,常将其视为一块玉料,改做成他器。院藏一件玉戚(图七),尤其器面周缘亦沁白如石,中心呈墨绿色玉质,推测即是一件此型玉围圈的散片,为后人改制成戚型器的例子。

第一类型的玉围圈散片改制之器

第二类型的玉围圈,做工较讲究,其常见五片或四片圈成者;每一片大小不一,唯每片的边弧修饰得甚为整齐;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片特别窄,如围圈的开口一般;通常我们所见到的齐家文化的石围圈,均有一个开口,开口的朝向方位,估计与当时人的祭祀观念,或每一个时令的日、月的方位有关;唯目前所知石围圈的考古资料极其有限,故能确定的论说亦受限;因此,此型玉围圈的开口片,是否有其特殊的功能或意义,实难说明白。

陕西延安芦山茆遗址采集的一组玉围圈,由五片黄泛绿的青玉质制作而成,四片大小略一,唯一片甚窄,每一片两短边均分别钻以二、一小孔,圈径约22.4厘米(图八)。另一组完整的玉围圈见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图九),亦为隆德地区齐家文化遗址采集,其四片的组合与延安的五片极近似,唯此组玉围圈中有一片甚大,几近于半环,长约22厘米,一片甚窄如延安的开口片一般,长约5厘米,因此,单片的大小相差甚悬殊,然玉质近似,推测亦为同一玉料裁成,每片两侧的钻孔亦为二、一孔。

图八 第二类型的玉围圈 齐家文化风格

图九 第二类型的玉围圈单片 齐家文化(www.xing528.com)

而院藏一套此型玉围圈,由五片大小不一的玉片圈成,大者长约13.8厘米,窄者长约11.8厘米,宽约7.7厘米、厚约0.42厘米,围成一圈,直径约23.5厘米,各个单片器面上留有切割痕迹,外缘、内缘磨饰圆弧,其中三片两侧钻孔亦为二、一孔,另两片分别是一、一和二、二孔,玉质温润(图一〇)。

图一 〇第二类型的玉围圈齐家文化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此型器的散片,也见于各齐家文化遗址,以及各博物馆、私人收藏中;青海民和转导乡后沟遗址采集的一件散片,应属此型玉围圈的散片(图一一)。而院藏的几件大型的玉散片亦属之(图一二)。

图一一 第二类型的玉围圈散片 齐家文化 青海民和采集(摘自阎亚林先生硕士论文)

图一二 第二类型的玉围圈散片 齐家文化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类型的玉围圈,常见由三至六片圈成,其特色在其单片的外绿略为平弧,每一片大小几近一致,两侧钻孔亦为二、一孔;山西临汾下靳遗址一九九八年发掘一个可能是陶寺文化早期的遗址,唯其出土一套与陶寺文化先民常套于人手臂的玉瑗不同的玉围圈[26](图一三);此组玉围圈由六片大小、形制略同,且玉料相同的玉片圈成,每一枚玉片的外绿作平弧状,内绿微圆弧,两侧边一直一斜,分别钻二、一小孔(图一四);陶寺类型文化的范围与齐家文化紧邻,两个文化间的关系,目前尚多争议,唯如此的玉围圈的出现,似乎也加强了其间的关系。

图一三 套于手臂的断开的玉瑗

图一四 第三类型的玉围圈

现藏于芝加哥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玉围圈(图一五),是由四枚玉片圈成,圈径17.5~19厘米,每片长约7~7.5厘米、宽5~5.5厘米,其单片的形制与下靳所出者相似,两侧边的穿孔亦以二、一的规律出现;而与此玉围圈极相似的例子,尚见院藏的另一组玉围圈(图十六);此组玉围圈由三枚玉片圈成,每片分别长约21厘米、20.6厘米、18.6厘米,宽约8.6厘米、厚约0.67厘米,青绿色玉质,每一片的两侧边亦分别钻以二、一小孔。

图一五 第三类型的玉围圈 齐家文化

图一六 第三类型的玉围圈 齐家文化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