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齐家文化玉器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征

古代齐家文化玉器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征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家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选料、开料、切割、钻孔、打磨、抛光等工序。从这一时期尚未出现大型锋利的青铜切割器分析推测,玉器切割工具可能是用坚硬的石板制成锋利的带刃工具进行切割。琮芯的出土,清晰明了地再现了这种钻孔工艺特征。琢磨和抛光是玉器加工的最后工艺,由此使玉器作品显露出圆润明亮、温润光洁的效果,凸显出玉器作品的艺术价值。

古代齐家文化玉器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征

齐家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选料、开料、切割、钻孔、打磨、抛光等工序。青海境内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目前未经系统检测,初步观察玉料选材多样,种类繁杂,以甘青地区本地产玉为主,包括透闪石、蛇纹石、大理石、石英石天河石绿松石等,属于就近就地取材。另对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出土的少数质地晶莹的白色软玉是否均为新疆和田玉还有待讨论。就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玉器而言,不见新疆和田玉,个别白色透亮的玉器应是青海昆仑玉,如17号墓葬中出土的玉凿(M17:10)为白色软玉,经专家观察鉴定,玉质可见水线,即属青海昆仑玉。

新疆和田玉与青海昆仑玉,从地质矿物构造而言,它们基本属于一个成矿带,所产料成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矿物组成上两者区分不大,检测结果相同。但新疆和田玉与青海昆仑玉之间存在感官上的区别,青海昆仑玉呈半透明状,比和田玉透明度要好,质地比和田玉稍粗,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昆仑玉原料以山料为主,新疆和田玉有籽料与山料之分。

此外,在玉器的选材上,表现出鲜明的因材致用。按其功能分类来观察齐家玉器,如玉质滋润、色泽纯正的玉材普遍用于玉礼器。斧、锛、凿等工具类玉器,其玉石材料多为普通玉料,甚至部分选材接近石质材。(www.xing528.com)

玉器的开料与切割采用了片切割的方式,但无论是单面切割还是双面对切,在带有切痕的玉料或器物上往往有一条较为平直的断茬,这是齐家文化切割工艺的特点之一,应是在切割结束时直接将玉料用力敲断所致。从这一时期尚未出现大型锋利的青铜切割器分析推测,玉器切割工具可能是用坚硬的石板制成锋利的带刃工具进行切割。齐家文化玉器的切割技术已非常娴熟,其薄片切割最为突出,喇家遗址地层中出土的残刀(T537④:1),复原长度65.8厘米,宽16.6厘米,厚仅0.4厘米,反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切割技艺。

齐家文化的有孔玉器再现出了当时钻孔的工艺特点及钻孔工艺之成熟,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管钻和锥钻;按照所需孔洞的大小不同,分别使用了单面钻和双面钻不同钻孔方法,普遍以单面钻孔为主。单面钻孔在孔径小的一面周缘多留有断茬,这是钻孔快通时,直接敲击孔中的内芯,使其迅速崩落,即采用了振截法取出钻芯,也是本地钻孔技术的工艺特点。单面管钻主要应用于孔洞偏大、器形较薄的器物,如璧、环、钺等,形成的孔洞内部旋痕明显,孔洞上大下小。双面管钻工艺应用较少,应用于孔洞较深,器形厚重的器物,如喇家遗址出土的琮芯即保留有双面管钻的加工痕迹。由于双面钻孔很难完美地对接,因此常常在孔的中间部位留有明显的对接痕迹,即使经过打磨,也很难完全掩盖。琮芯的出土,清晰明了地再现了这种钻孔工艺特征。琢磨和抛光是玉器加工的最后工艺,由此使玉器作品显露出圆润明亮、温润光洁的效果,凸显出玉器作品的艺术价值。齐家文化玉器不同种类的玉器不仅有选材之分,在琢磨与抛光工艺上也有精粗之别。玉礼器中玉钺、玉刀,琢磨抛光精致,多数不留切割、打磨、抛光痕迹。又如喇家遗址中M17出土的玉器选材多数质地晶莹透亮、磨制抛光精细,大多是齐家文化同类器的精品。璧、环类玉器亦属礼器,部分器面却往往残留有切割的痕迹,厚薄不均,多数只经过一般的琢磨、抛光加工,玉器表面的光泽不强。工具类玉器则琢磨抛光略粗,有的还保留有切锯痕迹或石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