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瓜还是芝麻,你更喜欢哪个?

西瓜还是芝麻,你更喜欢哪个?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丢掉“小芝麻”,是为了得到更大的“西瓜”。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祸”与“福”一样,是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的。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这样看来,吃亏不仅是个人的福分,而是人类的福分了。西瓜与芝麻自古就是“大利”与“小失”的形象比喻。其实换位思维想一下,有的时候,小小的芝麻同样会给你带来大利益,可不要忽视“小芝麻”的力量呀!

西瓜还是芝麻,你更喜欢哪个?

“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有很大一部分人,总是因为不肯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在以后吃了大亏,正所谓“捡起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而善用心智的人懂得“芝麻”和“西瓜”之间的取舍之道。我们丢掉“小芝麻”,是为了得到更大的“西瓜”。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年轻人向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年轻人的面前,问他:“如果每一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一块?”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最大的那一块了!”富翁听后笑道:“好,那你请用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了年轻人,自己则吃起了最小的那一块。

很快富翁吃完了小块西瓜,他拿起桌上那块第二大的西瓜,在年轻人眼前晃了晃,又大口地吃了起来。

年轻人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图!富翁吃的西瓜虽然每块都比年轻人要小,但是加起来之后却比年轻人吃的多。而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一定要比年轻人得多。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吃一点点亏,为了多占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祸”与“福”一样,是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谁听过贪小便宜的人可以发家致富呢?而且,要想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发展,更不能落下爱贪小便宜的名声,只有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的做人原则来为人处世,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才能万事大吉。

杨士奇是明朝时历任五代的大臣。他为人谦恭礼让,以正理待人,从不存偏见,受到历代君臣的称赞。自明惠帝以后多年,杨士奇曾担任少傅、大学士,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已是很可观了。明仁宗即位之后,让他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兼兵部尚书。面对如此浩荡皇恩,杨士奇心中很是不安。向仁宗皇帝要求辞谢,他说:“我现任少傅、大学士等职务,再任尚书一职,确实有些名不副实,更怕群臣背后指责。”仁宗皇帝劝解说:“黄淮、金幼孜等人都是身兼三职,并未受人指责。别人是不会指责你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杨士奇见君命难违,不能再推,就诚心实意地请求辞掉兵部尚书的俸禄。他认为,兵部尚书的职务可以担任,工作也可以做,但丰厚俸禄不能再接受。

仁宗皇帝说:“你在朝廷任职二十余年,我因此特地要奖赏你,才给予你这种经济待遇的,你就不必推了。”“尚书每日的俸禄可供养60名壮士,我现在获得两份俸禄都已觉得过分了,怎么能再加呢?”杨士奇再三解释说。这时,身旁的另一名大臣顺势插话劝解说:“你应该辞掉大学士那份最低的俸禄嘛。”杨士奇说:“我有心辞掉俸禄,就应该挑最丰厚的来辞,何必图虚名呢?”仁宗皇帝见他态度这样坚决,又确出于真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士奇能够让出自己的俸禄,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他主动让利,才使皇帝觉得他忠诚可靠,一心为国,不谋私利,是靠得住的大臣。这也是他能够在钩心斗角的朝廷之中安然度过五代的根本原因,哪一个做皇帝的不想用一个可靠的臣子呢?

生活中也是一样,谁不想找几个可靠的人做合作伙伴或是下属呢?“善有善报”,不怕吃亏的人一般都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正所谓“恶有恶报”。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眼里揉不得沙子。(www.xing528.com)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了家,等待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员工失业的消息。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中,他们等来了董事会的一封信:“本公司决定继续支付员工一个月的薪水。”

在全美经济一片萧条的当时,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感到欣喜和意外,他们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一个月生计发愁时,他们接到了董事会的第二封来信,董事长宣布将再支付所有员工一个月的薪水。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都为生计发愁之时,能有如此的待遇,谁不会感激万分呢?

第二天,他们纷纷涌到公司,自动自发地清理工厂,擦拭机器,还有些人主动到南方各州去联络被中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营了。

当时有报纸这样描述这个奇迹:“员工们使出了全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工作25个小时,而过去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以及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也都甘愿服输。”

时至今日,哈里逊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分公司遍布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由此可见,没有傅斯这种敢于“吃亏”的精神,怎会使他的事业起死回生,而又蒸蒸日上呢?所以,要想达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光有年轻气盛的冲劲儿还不够,还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点,不要盯着眼前的那点小利益不放。

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这与今天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样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能有吃亏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美好。这样看来,吃亏不仅是个人的福分,而是人类的福分了。

西瓜与芝麻自古就是“大利”与“小失”的形象比喻。世人常常是丢了芝麻捡西瓜。其实换位思维想一下,有的时候,小小的芝麻同样会给你带来大利益,可不要忽视“小芝麻”的力量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