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东击西:幽默的策略与技巧

声东击西:幽默的策略与技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东击西法,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指桑骂槐也是声东击西幽默法的一种,也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谢石一时答不上来,郝隆当时在座,应声说道:“这很好解释,隐于山林的就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了。”

声东击西:幽默的策略与技巧

声东击西法,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目标向东而先向西,欲要进击先后退。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观点的时候,这种技巧的运用特别有力。

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因为这种幽默技巧的特点是:你想表达的思想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迂为直,被埋藏在所说出来的话后面。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产生幽默风趣的情绪。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这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10分钟后你就到了。”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

声东击西法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明是说罪,暗里摆功;明是说愚,暗里表忠;明说张三,实指李四;欲东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声东击西法的幽默技巧也可以诙谐地加以运用,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指桑骂槐也是声东击西幽默法的一种,也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此法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www.xing528.com)

魏晋时,谢石打算隐居山林,奈何父命难违,不得已在醒公手下做司马。一次,有人送醒公草药,其中有一味名叫远志。醒公问谢石:“这药又叫做小草,为什么同是一物而有两个名称?”

谢石一时答不上来,郝隆当时在座,应声说道:“这很好解释,隐于山林的就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了。”

谢石听到此处,满脸愧色。

魏晋时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并不以官宦为荣,隐居山林,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是非常时髦的举动。郝隆这里正是指桑骂槐,表面上解释是草药的名称,实质上是嘲讽谢石,而谢石即使想反攻也无从下手。

指桑骂槐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