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言语幽默的流程与策略

视觉、言语幽默的流程与策略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视觉、言语幽默识解策略与流程幽默理解的参数组合成识解流程,流程的具体运作受语境影响,视觉、言语幽默存在语类差异,属于不同的语式,主题也随语场而变化,而在语旨方面,叙事策略和识解策略不同,理解过程也不同,因此,幽默的产生和识解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本章从功能认知角度,特别是情感认知关系方面,首先分析了“随便会话体”的会话幽默和叙事幽默的识解策略,然后建立统一的识解流程。

视觉、言语幽默的流程与策略

第五章 视觉、言语幽默识解策略与流程

幽默理解的参数组合成识解流程,流程的具体运作受语境影响,视觉、言语幽默存在语类差异,属于不同的语式,主题也随语场而变化,而在语旨方面,叙事策略和识解策略不同,理解过程也不同,因此,幽默的产生和识解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那么,不同语式和语旨的识解策略如何?不同语类文本遵循的识解流程如何?能否遵循统一的流程?本章从功能认知角度,特别是情感认知关系方面,首先分析了“随便会话体”的会话幽默和叙事幽默的识解策略,然后建立统一的识解流程。不同模式、语场幽默遵循这一识解过程,具体的步骤随语境而变化。本章以认知图式的形式,体现幽默识解过程中的情感认知互动关系,最后应用这一流程,试图解释会话幽默、卡通、幽默小说(《卡县名蛙》)和喜剧电影(《淘金记》)。以小说和喜剧为封闭语料,选取其中的典型事件加以分析。截取《淘金记》片段( 1分钟左右),从微观上分析了事件幽默的过程,微观幽默共同形成宏观幽默主题。

5.1 识解策略

不同语式和语旨的文本使用各种对应的分析方法和识解策略。简单的“随便体会话”幽默,可以从言语一般理论GTVH的妙语/笑料( jab line / punch)分析入手( Attardo,2001:82),方法相对简单;叙事性幽默,如幽默故事、轶事、小说、喜剧,识解需借助矢量进行,而像长篇幽默小说就要用绞线( strands)和绞线集( Stacks)加以分析,方法相对复杂。后者的分析方式预设和融入了前者的方法,如矢量( vector)中包含了妙语/笑料( jab line / punch) ( Ermida,2008:101)。

简单幽默语篇结构的笑料以线型方式展示,两者在语义上都基于框架反转。位置上,妙语( Jab lines)出现在语篇任何位置,而笑料( punch lines)往往在结尾中出现;功能上,笑料不会打断叙述,不会引起回复性解释,如不同语体的使用;而笑料显现出不同于先前的信息,需对先前的信息进行回复性解释,从而把语义反转从深层提到表层,在先前妙语惊奇的基础上增加了爆裂感觉( Attardo,2001:83),达到幽默高潮( humor climax)。GTVH叙事识解策略可加以拓展,用于解释长篇会话幽默、幽默小说以及喜剧等其他形式幽默( ibid:108)。每个场景的笑料构成微观隐性反转(“shadow opposition”) ( Ermida,2008:192; Raskin,1985:108),通过绞线、矢量加以连接、组合、叠加,形成主题韵律,在最后的爆料中达到高潮。

5.2 识解流程

听话者/读者在开始观看/阅读视觉、言语幽默时,可能遵循以下过程(图32) :首先是根据情景语境对文本语式进行判断(如属于视觉幽默还是言语幽默),根据语类、语旨确定幽默类型,采取谜语、会话幽默策略还是幽默故事、轶事、小说、喜剧等叙事策略,结合语场,对文本原型图式结构加以预测,与说话者/作者的文本图式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不产生幽默,不发笑,听话者/读者对预测图式调整,重新比对。如果不一致,就产生乖讹,图式关系失衡,感到惊奇,并把乖讹映射到社会域进行评判。而“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听话者/读者寻找“认知机制”对乖讹进行解释,如果找不到解释的机制,则感到迷惑不解,不产生幽默和笑的效果,可以继续搜索。如果有“认知机制”加以解释,则图式间乖讹消解,图式间恢复平衡,同时情感从惊奇转向积极或消极,通过社会评判,赞扬、批判或调侃态度、意图得以识别,产生幽默、使人发笑。在叙事类小说、喜剧或漫画中,有多个微观幽默图式,所以这种比对、失衡到平衡恢复过程会多次反复叠加,直到高潮(图32中的虚线部分)。

如:[103]( Walasek,2009:104)

Wife( in a panic),‘Oh,Jack,Jack! Baby’s been and swallowed a sixpence!’Husband,‘Oh,well,my dear,one can’t buy  much  for  sixpence nowadays.’

[103]幽默卡通的语式为视觉、言语幽默,会涉及符号策略和叙事策略。通过视觉扫描,图画显示为夫妇俩的对话,妻子急急忙忙跑出门,好像有急事要对丈夫说,丈夫在花园干活,夫妻间发生对话,采用会话幽默策略。语类判断为“随便会话体”,语场为发生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话题。妻子惊慌地跑出来,说:“Oh,Jack,Jack! Baby’s been and had swallowed a sixpence!”,通过言语,明晰了图画情景设置部分,激发听话者对妻子的“婴儿误吞硬币”事件进行原型图式预测,是对“六便士”被误吞结果危害性的认知,使读者产生“恐惧、担忧”的情感。在随后说话者/作者的笑料部分,丈夫却回答说:“Oh,well,my dear,one can’t buy much for sixpence nowadays.”他所涉及的是“物价飞涨”事件图式,是对“六便士”价值的认知,认为“六便士”价值不大,丢失无所谓,夫妻图式间产生乖讹而失衡,而“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认知机制,“六便士”的功能双关使得乖讹消解,图式间恢复平衡。经过评价,人们对货币贬值的危害性胜过婴儿误吞硬币危害性的关注,该受到批判。通过嘲笑,表达了作者幽默讽刺的意图。该卡通识解过程如下:

表15 “孩子吞硬币”幽默识解过程

续表

不同语类和语旨幽默的识解过程不同,下面重点对会话幽默和叙事幽默的识解过程作具体分析。

5.3 会话幽默的识解过程

谜语式幽默( riddle)属“随便体会话”,结构相对简单,叙事策略一般由问答构成( question and answer)。幽默的产生和欣赏往往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Ermida,2008:100)的过程,由情景设置和笑料构成。问题部分激发听话者/读者的原型答案,而说话者/作者随后的解释与之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乖讹,导致图式失衡,听话者/读者感到奇怪,并把乖讹映射到社会域进行评判。经过一定的“逻辑机制”解释后,两个原本不相关或联系不大的概念图式相连接,乖讹得以消解,图式恢复平衡,情感发生转换,同时意识到违反了社会评判的某方面,理解了讽刺、批判或调侃态度,感到幽默。乖讹及消解过程可以用几何三角加以解释( Hempelmann and Attardo,2011:128)。如著名的换灯泡谜语:

[104]“How many Polacks does it take to screw in a light bulb?

Five—one to hold the bulb and four to turn the ceiling( chair).”

发话者首先设置情境,就换灯泡需要的人数提问,激发听话者的原型答案为一人,即一人换灯泡即可。然而说话者的回答是“五人”。听话者通过共有图式,与说话者回答的图式(五人换灯泡)关联比对,两者认知值不同(用+,+ +表示),产生乖讹(正常/非正常,normal/abnormal),同时触发社会许可的“正常性”评判,交际单元失衡,听话者感到惊奇。单元“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听话者搜寻一定的认知机制加以解释。最后的笑料用非常规“因果”逻辑作了解释:“一人抓住灯泡,其余四人转动椅子”,听话者调动社会认知语境,接受了五人换灯泡情形,认知解释把一问一答的乖讹消解,单元恢复平衡。经过社会许可评判,“五人换灯泡”违反了社会尊严的“能力”,对换灯泡者的能力产生批判意图和不满情感(-),情感转换,幽默得以欣赏,显现对其愚蠢行为的批判意图。以上幽默的产生、理解过程用图式关系表示如下:

表16 “拧灯泡”笑话识解过程

卡通是用图画语言表达的幽默,虽和言语属不同的语式,但叙事策略同样可以用于识解视觉幽默,所不同的是,图画涉及符号策略、视觉的扫描方向。如以下卡通(读者,2011年第10期,P35) :

卡通中首先出现的是情景设置部分,图中有人在水中高地向过往船只呼救,使读者产生“恐惧、担心”情感(左图),同时激活读者原型图式,产生推测和期待——救人。随后出现的“拍照留念”画面与原型图式预测的“救人”产生乖讹(中图),图式关系失衡。最后笑料( punch line)为船只和旅客离开,而把呼救者留在原地,原来旅游者意图是来拍照留念,而非救人。因果逻辑解释,乖讹消解,图式恢复平衡,读者感到有趣。但除了乖讹与消解外,作者主要表达调侃、嘲笑或讽刺态度,激发读者的情感转换。通过社会评判,情感成为“制度化情感”,在社会认知图式的失衡和平衡回复过程中,意识到游客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许可的“正当性”,该受到谴责,情感为“厌恶”,情感转换,产生幽默感

和谜语幽默相似的另一种形式是会话幽默,是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构建起笑话基底( joking footing)之上进行的小组活动( group activity)过程,和具体实时情景紧密相关,没有事先的准备和预先的说明,如俏皮话( wisecrack)。会话幽默可以由多个问答组成,因此,图式转移和融合是重复叠加的,通过层层推进形成韵律,增强幽默效果。如在车站候车室,管理员看到一个旅客抽烟:

[106]( Walasek,2009:21)

Railway official,‘You’d better not smoke,sir!’Traveller,‘That’s what my friends say.’Railway official,‘But you mustn’t smoke,sir!’Traveller,‘So my doctor tells me.’Railway official( indingnantly),‘But you shan’t smoke,sir!’Traveller,‘Ah! Just what my wife says.’

图画显示了回话的人物、地点和抽烟的话题。对话表达了管理员和旅客对吸烟的不同态度。开始管理员劝旅客不要吸烟:“You’d better not smoke,sir!”,使用低量值意态“better not”,认知值[S1—T1]认知为否定(-),低量值情态构成了对话和协商的“人际空间”。旅客回答“That’s my friends say”,借言“朋友也是这么说的”,借助投射,对话语进行扩展,增加了协商空间。通过对观点的转移,表达不同观点,同时“逃避”话语该承担的责任(刘世生、刘立华,2010:62,王振华,2010:13)。顾客的言下之意,朋友认为不该吸烟,我认为可以吸烟,表露的态度是“吸烟问题可以商量”,旅客对吸烟的认知[S2—T2]认知为( + )。而且人称指示由“you”变成“my”,把管理员拉进旅客群体,成为自域成员( in-group membership),拉近了距离,增加了亲密度,试图和他构成结盟关系,[S1—S2]情感值趋于正值( + )。由此,主体间情感、认知构成失衡的交际单元[S1—T12—S2](三边相乘)。“平衡趋势”张力要求管理员改变对旅客的情感或对吸烟的认知。管理员与旅客属陌生人关系,关系疏远,较易改变他与旅客的亲密度;而要他放弃职责,改变劝阻戒烟的认知需付出较大努力,根据“最小努力原则”,经过社会认知判断空间的语境作用,认为旅客违反了社会许可,所以管理员坚持说,“But you mustn’t smoke,sir”,用高量值情态“mustn’t”劝阻吸烟,“you”又拉远了与旅客距离,改变他与旅客的情感值[S1—S2]情感为(--),构成平衡单元[S1—T—S2]+。而旅客又引用“So my doctor tells me”,打破单元平衡。管理员不得不愤然用高值情态词“shan’t”,表达强烈的反对态度。旅客又通过“Ah! Just what my wife says”,投射了妻子的角色和态度,打破单元平衡,试图改变管理员对“劝阻吸烟”认知。管理员最后无语,只能默许,交际单元恢复平衡。单元从失衡到平衡的不断转换,图式反转,使得听众/读者的认知值发生变化,激发情感转换,理解叙述者/作者情感、态度,感到幽默。该对话特点是投射和互文性( Attardo,2001:69-78),投射了旅客朋友、医生和妻子的情感、态度。对话使我们想起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对话,其中“猪也是这么想的”把对猪的嘲笑投射到回答者身上。

[107]范伟:过年了,我们家什么年货也没买,就剩下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是先杀猪呢,还是先杀驴呢?赵本山:那你先杀——给你们两个机会!蔡维利:驴肉好吃!先杀驴!赵本山:先杀驴!范伟:恭喜你答对啦,猪也是这么想的!

表17 “劝戒烟”笑话识解过程

5.4 叙事幽默的识解过程

会话幽默通过转述,就成为叙事幽默( narrative humor,canned humor) ( Attardo,2001:61-62),如讲笑话故事、轶事、幽默小说等。叙事幽默来源于会话幽默,笑话中包括会话,幽默事件过程经过复述和反复“排练”,形成凝固的稳定的幽默文本形式。叙事幽默往往以事先的说明开头,交代发生的情景,最后以简短的笑料结尾。叙事幽默可以不受语境影响反复转述,因此具有回放性( playback)、循环性( joke recycle),如单口相声、喜剧( stand-up joke,comedy),其中的笑料可以用于具体的言语幽默,如叔本华有名的“老夫死,重负释”。以下是发生在路易六世宫廷中的笑话,开始于情景交代:

[108]Charmfor tells a story of a Marquis at the court of Lous XIV who,on entering his wife’s boudoir and finding her in the arms of a Bishop, walked calmly to the window and went through the motions of blessing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What are you doing?”cried the anguished wife.

“Monseigneur is performing my functions”,replied the Marquis,“so I am performing his.”( Vogel,1989:172)

笑话激活两个图式,在开始的情景交代中,侯爵发现妻子与主教通奸,激活妻子的图式S1:“主教和妻子发生性爱关系”,最后是笑料部分,即侯爵图式S2“侯爵对他人的祝福”,二者借助“类属图式”的“施事、谓词和受事”关联,同时形成乖讹(祝福/通奸,+ /-),形成主体对事件的理解不一致。妻子意识到的是通奸,[S1—T1]认知,而侯爵说的是祝福,[S2—T2]认知+,侯爵与妻子关系亲密,[S1—S2]情感为( + ),构成失衡单元[S1—T12—S2],产生单元张力,而“平衡趋势”张力要求听话者/妻子使用“最小努力原则”,寻求认知机制,改变认知图式。而侯爵最后的笑料在文本中( T)通过“交错( chiasmus)”逻辑机制( Hempelmann&Attardo,2011),把“我(侯爵)祝福他人”“主教和妻子发生性爱关系”组合成为( ab’c’)与( a’bc)“反对称结构”(下表)。妻子调动社会认知语境中的社会评判和“交错法”机制,理解了“侯爵祝福他人”违反了社会许可中的“正当性”,在与“主教和妻子发生性爱关系”平行结构中,显示主教行为违反了社会许可中伦理道德的“正当性”( immoral),从而理解了侯爵对妻子“通奸”的谴责,拉远了与妻子的距离,[S1—S2]为(-),构成了平衡单元[S1—T—S2]+。读者认知情感随着单元的不平衡到平衡的转换,理解了作者的幽默含义。

表18 “通奸”笑话识解过程

续表

叙事幽默的产生涉及说话者、作者,理解涉及听话者、读者,叙事性幽默还有叙述者。作者借助叙述者之口讲述故事,叙述者却又不同于作者。叙述者以一定的叙事策略参与到小说事件中,扮演其中人物角色,引导读者视角转换。如《卡县名蛙》中开头是叙述者“我”受朋友之托,拜访Simon,打听“我”朋友的朋友Smiley的下落。遇到Simon后,Simon成了叙述者,开始讲述Smiley故事。而原来的“我”成了听故事的“你”,获得与读者平等地位。因此,小说开始时叙述者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关系亲密。叙述者“我”把读者带入小说后,迅速离开读者而把故事人物Simon推到前台,让Simon讲述下面小说主体部分,拉开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距离,关系疏远,从而隐匿了作家本人的情感倾向,这样读者就获得了较大的阅读自由,发挥主体判断,叙述者和读者关系疏远。在小说结束时,原叙述者又再次亲近了读者,这样,叙述者、作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的语旨关系是亲近—疏远—亲近的关系。

5.4.1 小说幽默的识解过程——以《卡县名蛙》为例

叙事性故事、小说或喜剧叙事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微观叙事( micronarratives)是对一个事件的描述,宏观叙事( macro-narratives)由微观叙事构成,微观叙事按线型矢量排列。叙事矢量( Narrative vector)由下位框架( infra-script)指向上位框架( supra-script),即由下位图式指向上位图式。

幽默小说或喜剧是情节性幽默( Plot level humor)。叙事文本是否幽默,须符合五大原则,即反转原则、层级原则、反复原则、忠实原则和合作原则( Ermida,2008:98-180),按照三方模型( tripartite model),叙事幽默结构为:

( 1)设置幽默模式情景(创设反转) ( Setting the humorous mode:creating an opposition) :开始时用戏剧性语体语言设置事件情景( setting,participants,places,etc.)、进行图式预测,为反转作铺垫。

( 2)幽默模式发展(反复和预测) ( Developing the humorous mode:recurrence and predictability) :

这部分包括一些对话、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按照循环原则( Principle of recurrence,Raskin,1985:126),围绕主题的微观反转图式反复循环。文本图式中乖讹的事件、人物的隐性幽默信息(如jab line),不断向反转的图式、框架推进,产生期待—落空—新的期待的循环层叠搭扣,不断反复,形成主题韵律,表达批判或调侃态度。在反复循环中,词汇因素是建构宏观结构表达的最明显直接的方式,词汇语义对立而又关联形成了语义节( quiasm),指向上位宏观图式、框架( ibid),直至图式反转。

( 3)结束循环(忠实与惊奇) ( Closing the cycle:informativeness and surprise) :最后循环被笑料( punch line)打破,获得宏观图式反转,使读者对先前内容进行回复性重新解释,惊奇被消解,达到高潮,感到幽默。

在循环反复图式和结束图式反转中,循环图式被整合成一个整体图式,即背景乖讹( background incongruity),和最终焦点乖讹( focal incongruity)形成新的图式反转,认知上视为背景-图像反转( Tsakona,2003; Attardo,1994:303-307),构成超级幽默( hyperdetermined humor),产生惊奇感。而通过认知机制的解释,在心理上消解乖讹,同时使读者感到是对社会评判的违反或美学结构的破坏,因而产生“制度化情感”,触发嘲笑、谴责或批判的笑声。

下文以小说幽默《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为例( The Notorious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以下简称《卡县名蛙》) ( Twain,1865/1875),分析言语叙事幽默的识解过程。

《卡县名蛙》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成名作,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层次与故事层次环环紧扣又相辅相成,形成了特有的复合式幽默结构。

( 1)设置幽默模式情景。叙述者Simon Wheeler开始介绍主人公Jim Smiley时说是他聪明绝顶:

[109]“he regarded it as a really important matter,and admired its two heroes as men of transcendent genius in finesse.”

同时Smiley嗜赌成性,只要有人愿意和他赌,他赌什么都行,怎么赌都行。别人要是不愿赌黑,他就赌黑;别人不愿赌白,他就赌白。但是即便这样,他仍然运气绝佳,逢赌必赢。

[110]“he was the curiosest man about always betting on any thing that turned up you ever see,if he could get any body to bet on the other side; and if he couldn’t,he’d change sidesBut still he was lucky,uncommon lucky; he most always come out winner.”

作者这样描写暗示他并不是“聪明”,只是痴迷赌博,而且赌法愚笨,这样的人只能是怪人、赌鬼。作者由此预设了图式反转( shadow opposition) ( Ermida,2008:192)。

( 2)幽默模式发展。位于下位的微观图式反转反复指向宏观图式。

Jim Smiley见什么都赌博,“遇到狗打架,他要打赌;遇到猫打架,他要打赌;遇到小鸡打架,他也要打赌;咳,即使遇到两只鸡停在篱笆上,他也要和你赌一赌哪一只先飞?哪怕是看见一只金龟子开始向哪儿走,他也会跟你打赌要多久它才会走到它要去的地方。如果你答应了,他会跟着那只金龟子走到墨西哥,不过他不会去弄清楚它要到哪儿去或者在路上走多久。”

随后作者叙述了Smiley的四则打赌轶事。

第一则轶事是赌病。牧师Walker妻子病得很重,当牧师Walker被问及他妻子病情时,Walker说:“感谢上帝,她会康复的。”可Smiley却脱口而出说:“我敢拿两块五角钱打赌,她好不了。”

[111]“Parson Walker said she was considerable better thank the Lord for his inf’nit mercy and coming on so smart that,with the blessing of Providence,she’d get well yet; and Smiley,before he thought,says,“Well,I’ll risk two-and-a-half that she don’t,any way.”

赌病笑话理解过程如下:

表19 “赌病”笑话的识解过程

续表

乖讹(变好/不会变好)映射社会许可的“正当”性,对Smiley的愚笨、缺乏同情心的谴责,指向上位主题图式。

可是Smiley我行我素,继续赌下去,使得图式图式反转反复、加强。

接下来是赌马,马俨然像Smiley。那可怜的病马、老马,有哮喘病、马蹄疫、肺痨病等,跑起来四肢乱甩,还不停地打喷嚏、擤鼻子。激活读者原型图式,在“信仰空间”图式中,这样的马使读者觉得“无能”,别人愿意让它个二三百码的赛程。“无能”使人感到“不悦”,该受到批评。

但作者随后显示的“事实”是,Smiley总是靠它赢钱,而且当马赶到裁判席前头的时候,它总是比别的马早一个头,早得刚好让人能看明白。“能赢”使人感到“愉悦”,该受到赞赏。“事实空间”与“信仰空间”图式的无能/能赢乖讹指向上位乖讹(真实/非真实,real/unreal)时,让人觉得荒唐可笑。

[112]“she was so slow and always had the asthma,or the distemper,or the consumption,or something of that kind.They used to give her two or three hundred yards start,and then pass her under wayand always fetch up at the stand just about a neck ahead,as near as you could cipher it down.”

表20 “赌马”笑话的识解过程

图式反转有慢/快( slow/fast)、病/壮( sick/strong),无能/有能力( capable/ incapable),指向上位宏观图式。接下来是斗狗。斗狗故事包括输/赢、赢/输两次反转。和母马相似,这条狗一无是处,激活读者的原型图式,使读者在“信仰空间”图式中认为它不会赢。

[113]“And he had a little small bull pup,that to look at him you’d think he wan’s worth a cent,but to set around and look ornery,and lay for a chance to steal something.”

但随后作者展现的“事实”是,它每次都能替主人赢钱,狗似乎就是Smiley。它靠的是一绝招,抓住机会突然死死咬住对方的后腿关节不放,直到对方认输为止:(www.xing528.com)

[114]“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he would grab that other dog jest by the joint of his hind leg and freeze to it not chaw,you understand,but only jest grip and hang on till they thronged up the sponge,if it was a yearwhich was his main dependence in a fight.”

识解过程如下:

表21 “斗狗”笑话识解过程

“信仰空间”图式和“事实空间”图式中的(无能/有能力)发生反转,指向上位主题图式反转。可最后这只狗还是败给了对手,绝望而死,原因是对方的后腿不幸被圆盘锯锯掉,不过它还是条聪明的好狗:

[115]“then he looked sorter discouraged-like,and didn’t try no more to win the fight,and so he got shucked out badand then he limped off a piece and laid down and died.It was a good pup,was that Andrew Jackson,and would have made a name for hisself if he’d lived,for the stuff was in him,and he had genius I know it”

与前面相比,反转发生在“韧性”( discouraged/ freeze on/ hang on; didn’t try,got shucked out bad / grab,grip; no more to win the fight,limped off a piece and laid down and died /till they thronged up the sponge)、伦理道德的“正当性”( good/bad)以及“能力”( genius/stupid)方面,指向上位主题图式。

( 3)结束循环

以上三个故事的图式反转都是为赛蛙中的反转作铺垫。从小说整体结构看,这些反转涉及的语言,相当于情景设置中的妙语部分( jab lines),其中的反转循环,把“赛蛙”中的笑料( punch lines)部分的反转推向高潮,直至爆裂,结束循环,获得幽默感。

赛蛙。与前面的病马、癞狗不同,Smiley对青蛙进行专门培养,青蛙无所不能(下列黑体字),所向披靡,激活读者“赢”的图式和期待,构成读者“信仰空间”图式。

[116]“Smiley said all a frog wanted was education,and he could do almost anythingand quicker’n you could wink,he’d spring straight up,and snake a fly off’n the counter there,and flop down on the floor again as solid as a gob of mudYou never see a frog so modest and straightforward as he was,for all he was so gifted.And when it come to fair and square jumping on a dead level,he could get over more ground at one straddle than any animal of his breed you ever see.Jumping on a dead level was his strong suit,you understand; and when it come to that,Smiley would ante up money on him as long as he had a red.Smiley was monstrous proud of his frog,and well he might be,for fellers that had traveled and been everywheres,all said he laid over any frog that ever they seehe can outjump any frog in Calaveras county.”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外乡人,外乡人认为Smiley的青蛙和其他青蛙相比,没有什么特殊能力。

[117]“I don’t see no p’ints about that frog that’s any better’n any other

frog.”

最后,Smiley的跳蛙败在了这个外乡人手里,输掉了40美元,他愣住了,又惊又气。

[118]“the new frog hopped off,but Dan’l give a heave,and hysted up his shoulders so like a Frenchman,but it wan’s no use he couldn’t budge(移动) ;he was planted as solid as an anvil,and he couldn’t no more stir than if he was anchored out.Smiley was a good deal surprised,and he was disgusted too,but he didn’t have no idea what the matter was,of course.”

Smiley he stood scratching his head and looking down at Dan’l a long time,and at last he says,“I do wonder what in the nation that frog throw’d off for I wonder if there an’t something the matter with him he’pears to look mighty baggy,somehow.”

赛蛙笑话识解过程:

表22 “赛蛙”笑话的识解过程

续表

无所不能(快、强壮、有天赋、谦虚率直,超过其他青蛙) /无能(纹丝不动)反转指向上位主题图式反转。

最后Smiley发现是那陌生人趁他在田野里捉青蛙时给他的跳蛙喂饱了铅弹,等反应过来时,那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复性解释,使读者获得幽默感。外乡人用喂铅弹的欺骗手段,使得图式反转,欺骗是幽默中的“恶作剧”,违反了社会许可中的“真诚性”( veracity) :

[119]“And he ketched Dan’l by the nap of the neck,and lifted him up and says,“Why,blame my cats,if he don’t weigh five pound!”and turned him upside down,and he belched out a double handful of shot.And then he see how it was.”

《卡县名蛙》的宏观图式由四个微观故事图式构成,它们是上位、下位图式关系,其中的词汇构成的上下义关系的语义节( quiasm),构成图式的层级关系,下位图式的反转,逐渐强化指向主题图式,导致宏观图式反转。在社会尊严和社会许可范畴内,下位的变好/不会变好、无能/有能力、有/无韧性、诚实率直/被骗,指向上位的天赋/愚蠢、输/赢( genius/stupid,win/lose)反转。文中开头说Smiley有非凡天赋,运气特好,总是能赢。在下位反转图式的推动下,推导出愚蠢、不幸和惨败的结果。对社会尊严的“正常( normality)”“能力( capacity)”和“可靠( tenacity)”的违反,对社会许可的“诚实( veracity)”和“正当( propriety)”的违反,反复指向主题图式,表达作者的批判、谴责的意图,以及对Smiley产生的可恶又可怜的情感。“信仰空间”图式和“事实空间”图式的真/非真( real/unreal)的图式反转,使读者感觉荒谬可笑。

微观反转图式由下往上指向主题图式的反转,触发意图和情感转换,产生幽默感:

表23 微观图式反转与宏观图式反转关系

从赌病、赌马、斗狗到赛蛙的变好/不会变好,无能/有能力/无能间回复性转换,情感在愉悦/不悦/愉悦间反复震荡,产生笑的波动,如同抛孩子时孩子的反应,或坐海盗船时的感觉一般。意图在赞赏与谴责、批评之间反复转换。这些下位乖讹指向上位乖讹(真/假),给读者以荒谬可笑之感。同时,指向主题图式。小说开头分说Smiley有非凡天赋,能赢钱,运气特好,其实作者是从反转的图式说Smiley愚钝、输钱、不幸,最后输给了外乡人,从而对他进行了嘲讽。作者对故事里的小狗和跳蛙赞赏有加,认为它们智谋超群,如称赞狗“是只好狗,那个Andrew Jackson要是活着,一准会出名,胚子好,又聪明”,可实际上斗狗的本领很简单,它只会咬其他狗的后腿,作者这样称赞其实是对动物和主人的能力的讽刺( intelligent/stupid)。

小说主要通过乖讹矢量( vector)指向主题方式体现嘲讽效果。此外,叙事方式反转也增加了幽默效果。首先是Simon讲述态度与听话者“我”的意向的反转。因为他讲述的故事与“我”实际上是毫无瓜葛的,“我”对Smiley不感兴趣,只是受朋友之托来打听Smiley下落,可Simon“不管我找的是谁,把我逼到墙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讲述Smiley故事。所以Simon的思维和“我”的思维总是脱节、错位,让人觉得可笑。其次,Simon的讲述方式与讲述内容之间的反转。Simon讲故事时一脸的严肃,把讲故事当成一件要紧事来办,可讲述的故事却荒唐可笑。这正是假装无知的幽默形式,马克·吐温认为“幽默的效果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人表情严肃,竭力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似乎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故事中有什么可笑之处”(范川凤,1994:36),亦庄亦谐,令人发笑。Simon认为他的故事很重要,结尾当有人喊他时,对“我”说:“就在这儿坐着,老客,歇会儿——我一转眼就回来。”可“我”对他的故事不耐烦了,于是拔腿就走。

另外,产生幽默的图式反转还通过其他认知机制得以加强,在正常/非正常( normal/abnormal)方面发生乖讹。在《卡县名蛙》中表现为:

双关。双关使图式发生转移,激活政治、宗教等文化语境。《卡县名蛙》中的小狗名叫Andrew Jackson,跳蛙叫Danil Webster,这俩分别是当时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斗狗与跳蛙影射两党相争。狗的名字Andrew Jackson暗指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他领导的民主党战胜了共和党,促进了美国经济建设,缓和了奴隶制度上的矛盾与分歧。斗狗的结局暗示民主党由盛到衰的过程。

夸张。通过夸张,描写出不可能的情景( actual/nonfactual,possible/ impossible),表现了当时西部恶劣环境下生活的单调,人物的荒谬可笑( real/ unreal)。作者在提到Smiley用金龟子打赌时说:“要是他看见一只金龟子朝哪个方向走,他就跟你赌它几天才能到——不论到哪儿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会跟着那只金龟子,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儿,路上得花几天的时间。”

比喻。赛蛙时,“他和那汉子从后边点那两只蛤蟆,那只新来的跳蛙蹦得特有劲,可是Danil喘了一口粗气,光耸肩膀——就这样——像法国人似的”。作者生动表现了跳蛙的无奈与愚蠢,又对法国人的故作姿态进行调侃。

拟人。动物帮助主人赢得赌资,仿佛赌徒一般。作者把斯迈雷的母马叫“一刻钟老太太”,“快得让你来不及眨眼,跳蛙就噌噌地照直跳起来,把那边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像一摊泥‘扑嗒’落在地上,拿后腿抓耳挠腮,没事人似的,好像觉得自个儿比别的蛤蟆也强不到哪儿去”。

双关、比喻、拟人把动物赋予人的现象、动作,违背了动物的“正常性”( normal/ abnormal),夸张也违背了“正常”性,因而觉得可笑。

此外,在语体( style)上,作者运用大量的土语和俚语,表现了西部拓荒地区人物身份、风土人情。通过不同语体的转移( normal/abnormal),产生喜剧效果。如:feller—fellow,jest—just,sorter kinder—sort of kind of,money was upon him,throwed up the sponge,he got him up so in the matter of ketching flies。

5.4.2 喜剧电影的识解过程——以《淘金记》为例

另一部反应美国西部生活的是发生在阿拉斯加的故事《淘金记》( the Gold Rush) ( Chaplin,1925/1942),是通过闹剧、模仿、打架、恶作剧、舞蹈等视觉幽默形式表现的喜剧。喜剧通过空间叙事,将发生在查理、查理、逃犯黑拉森和舞女乔琪娅之间故事组织成淘金过程,借助蒙太奇的剪辑技巧,表现了电影与其他叙事形式的不同特点。

全剧场景包括查理前往金矿的途中、查理和大吉姆躲进逃犯黑拉森的小屋躲避暴风雪、查理和乔琪娅在城中舞厅一见钟情、查理在城中小屋准备好了晚餐等候乔琪娅和她的女伴们、乔琪娅在舞厅向查理道歉、查理和大吉姆返回小屋寻找到了金矿、查理和大吉姆一夜暴富坐船返回几个部分。全剧通过滑稽叙事,不断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痛苦与豁达等方面的反差,显得荒谬可笑,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故事开始是设置情景,怀抱着希望与梦想的人们,成群结队前往金矿所在地,可是淘金路上险恶的环境,形成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有人甚至在途中就倒在路旁,永远回不了家,只有勇敢者才能一往无前,查理就是其中一员。接着通过“吃鞋”“公鸡”“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带狗跳舞”“面包舞”“木屋坠崖”几个典型事件使幽默模式不断发展,最后找到金矿而一夜暴富抱得美人归,在“返回”和“捡烟头”事件中结束循环。幽默模式反复共同指向上位图式的反转:现实/荒谬( real/unreal)、人性的美好/险恶。喜剧化表现形式与严肃、感伤的悲剧内涵构成反差,给观众一种“泪中带笑”、“亦庄亦谐”的效果。

戏剧是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的艺术形式,叙事形式有人物交互的肢体对白、独白及旁白。对白包括舞台上人物之间的肢体语言交际以及台下观众和剧作者之间的对话。几个典型的事件如下:

1)设置模式情景

开始时,画面展示了淘金环境和路途的险恶,很多人在路上丢了性命,但仍然有勇敢的冒险者为了实现富有的梦想而前赴后继,查理就是这样的憧憬者。情景设置中,隐含了现实与梦想的反转。

[120]( Chaplin,1942)

2)幽默模式发展

模式发展由一连串的事件反复循环进行。

在感恩节吃鞋一幕中,当观众看到查理处于饥饿状态而只能煮鞋吃时,查理的脸部波动,使得观众产生担心、恐惧、同情的情感。

[121]( Chaplin,1942)

在随后的吃鞋过程中,展示了查理和大吉姆的不同动作对白。作者通过查理的招牌式动作给出笑料( punch line),此时他的表情是满足,如同在宴会中享受美味佳肴一般,和吉姆的吃鞋表情形成了反差。查理身穿燕尾服、手拿刀叉、姿势优雅,吃鞋的优雅方式与内容构成了反转、乖讹( formal/informal)。观众对吃鞋事件的情感值从负值转向正值,产生愉悦情感。

[122]( Chaplin,1942)

“吃鞋”幽默识解过程如下:

表24 “吃鞋”幽默的识解过程

“公鸡”。吉姆和查理在小木屋里等待寻找食物的拉逊时,由于饥饿,大吉姆两眼昏花,查理不时变成了一只肥硕的公鸡,令吉姆拿着斧头追杀。争斗中,吉姆被不断从幻觉中拉回现实,形成了现实与幻觉( real/unreal)反转,人与动物的荒诞拼凑( human/animal),生存与死亡的反转( living/dead),构成悲剧遭遇与戏剧形式的反转。当冲突达到高潮时,幸好一只熊闯入,使观众情绪从紧张到放松,发出笑声。

[123]( Chaplin,1942)

在大吉姆和强盗拉森争夺枪的过程中,枪口却始终对着查理,这种巧合是对真实的违反( actual/non-actual),违反了社会许可的“真实性”。

[124]( Chaplin,1942)

戏剧叙事的另一种形式是人物独白,此时,幽默表演者和欣赏者、幽默对象往往由一人承担。这一点在著名的“面包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卓别林在等乔琪娅时,性情落寞,在虚幻中用筷子插上面包,在桌子上模仿起了那场“天鹅湖”,而欣赏者也是查理自己以及幻觉中的乔琪娅及其女友。通过这一独白式的表演,观众体会到作者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苦中作乐的态度。此种反转是面包与人的反转( inhuman/human)。

[125]( Chaplin,1942)

“木屋坠崖”。小木屋被风刮到悬崖,身处危险中的两个主人公却全然不知,正在木屋里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房子的摇晃被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使然。当吉姆和查理努力爬出木屋时,吉姆要求查理:“don’t move,don’t breathe”(下图右),可查理却不断打嗝震动木屋,使木屋滑向悬崖,所幸的是最后得以逃脱。此时在生与死( life/death)、安全与危险( security/danger)、现实与错觉( real/unreal)、幸运与不幸( lucky/unlucky)间形成了反转。

[126]( Chaplin,1942)

3)结束循环

“捡烟头”。查理和吉姆找到金矿后,过上了富人的生活,可是查理看到地上的烟头,还是忍不住要捡,流露出以前流浪汉的本性,大吉姆提醒他说:“我们现在是百万富翁了!”卓别林拿出闪亮的雪茄盒,他很有派头地抽出一支高级雪茄品味着,可感觉还不适应现在的富翁身份,由此在富裕的物质和小人物卑微的个性间形成了反差( rich/mean)。

[127]( Chaplin,1942)

几个事件的微观发转,不断反复,指向上位宏观图式的反转,触发意图和情感转换,产生幽默感。借助社会认知语境,这些反转图式违反了社会尊严道德规范和社会许可的规定,批判和谴责了残酷现实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贪婪、险恶,同时赞扬了小人物的勇敢、乐观。

表25 微观图式反转与宏观图式反转关系

本章小结

读者在欣赏幽默时,首先区别不同语式的视觉、言语幽默,然后对不同语域的幽默,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识解,简单的会话幽默采用GTVH的情景和笑料关系加以解释,复杂的叙事性幽默小说、喜剧,需借助矢量关系,下位微观图式反转关系层层叠加,反复循环形成一定语场的韵律,指向上位宏观主题反转,最后形成爆裂,达到幽默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