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勒斯坦:历史纷争与信仰之争

巴勒斯坦:历史纷争与信仰之争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治巴勒斯坦的埃及哈里发,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海军。其隐情在于,当地人不愿接受埃及哈里发的命令。这些人是在当地穆斯林人海中,与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希腊正教徒信仰不同的极少数天主教徒。这些人非常希望十字军能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稣的出生地。对此,丹克雷迪警告说,如果不将伯利恒变成他的领地,十字军就会撤离,让当地天主教徒自己守卫这座小镇。于是当地人转而向十字军的其他领导人寻求帮助。

巴勒斯坦:历史纷争与信仰之争

5月16日再次出发的十字军,不再进攻沿途的城市,只是会在周边征粮。

贝鲁特埃米尔接受了特里波利埃米尔的经验,在十字军接近时提供了金钱与军粮,接下来到达的西顿城也如此效仿。在要塞推罗城下,十字军面临了城门紧闭的局面。但即便如此,城墙外还是摆放着粮食,供经过的十字军补充给养。

1.5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一口气经过了阿克、海法和古罗马时代的大型海港城市凯撒利亚,以及阿尔苏夫、雅法等城市。

近东人没有见过西欧的重装骑士团。他们看到的是从头到脚以重装备武装起来的一支大军。由于中世纪西欧骑士的头盔罩住了脸,看到的人们都对这一身机械感到恐惧。

这些人腰上都佩着长剑,左手持盾,右手拿着标枪

中东沙漠中,即使是春天也已经酷热难耐。十字军行军时一身盔甲,正如殖民时代的大英帝国精英们,在沙漠中也身着皮夹克,就算是挥汗如雨也并不在乎。

我们不难想象十字军列队前进的样子。中世纪近东的人们体会的是他们带来的一种现代坦克部队接近似的威压感。近现代的坦克部队,就是中世纪和近代重装军团的继承者。

重装骑士团以无言的压力代替使用武力,轻易地成功经过了这段路程

统治巴勒斯坦的埃及哈里发,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海军。十字军经过的城市都是海港,它们无不期待着埃及的支援。然而,城主和居民最终认为,与其靠支援与十字军硬碰硬作战,不如提供军需物品,让他们通过了事。其隐情在于,当地人不愿接受埃及哈里发的命令。让十字军快速通过的城市居民,和快速通过的十字军想到一起去了。(www.xing528.com)

十字军从雅法(今天的特拉维夫)开始,不再沿海岸行军,而是折向内陆。从雅法通往耶路撒冷的通道,是从海上来的欧洲朝圣者的必经之路。在此道路上,有一座名叫拉马拉的城市。由于这里的居民都已逃走,十字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城市。在拉马拉,十字军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这些人是在当地穆斯林人海中,与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希腊正教徒信仰不同的极少数天主教徒。他们来自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自告奋勇地为十字军担任向导

这些人非常希望十字军能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稣的出生地。

丹克雷迪当即表示要前去收复伯利恒。这位青年将领很快付诸行动,率领属下300将士前往这座小镇。

很快,伯利恒就宣告收复,但之后十字军中起了冲突。丹克雷迪宣称伯利恒是自己的领地,但在当地的天主教神父看来,普通人不能占有上帝的都城。对此,丹克雷迪警告说,如果不将伯利恒变成他的领地,十字军就会撤离,让当地天主教徒自己守卫这座小镇。于是当地人转而向十字军的其他领导人寻求帮助。

打破尴尬局面的,是戈德弗鲁瓦的一席话。他希望丹克雷迪先放下争执,与其他诸侯一起前往耶路撒冷。丹克雷迪最终同意搁置争议,与大军一起向耶路撒冷进发。

但这位年轻人还是无法释怀,在行军途中带兵返回了伯利恒。最终,丹克雷迪占领伯利恒成为了既成事实。他既富有战术素养,又能够果敢行动,也具备很强的预见能力。

比其他诸侯晚三天到达耶路撒冷的丹克雷迪,为了耶路撒冷的攻城战特意准备了很多粮食。丹克雷迪的部队带着满载面粉的大车,赶着成群结队的牲畜,来到了耶路撒冷城下的军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