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生性因素的优化措施和影响方案

内生性因素的优化措施和影响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机构风险累积主要是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等。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结构失衡、金融创新风险转移不当、资产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等。根据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更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以价格稳定为导向的货币政策容易造成较高利率的形成,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效应。

内生性因素的优化措施和影响方案

金融机构风险累积主要是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等。这些风险的积累可能触发单个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继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和整个金融体系瘫痪。其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是银行,正如吴敬琏(2002)所指出的,“银行系统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这是从20世纪金融业研究中得出的一项基本结论”。尤其是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过快的增长速度将诱发银行危机。

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结构失衡、金融创新风险转移不当、资产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等。①关于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根据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更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财富的增加,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股票市场规模越大的国家,金融作用更强、效率更高,但是,过急过早地强行逆转金融倾斜态势将不利于金融稳定。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目前仍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可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从而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定;也有观点支持金融创新可能冲击金融稳定,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③传统理论认为,保持价格稳定有利于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定,反之,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和信用的快速扩张相互作用,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金融基础设施,如金融法律制度、会计准则、信用环境等的不完善将会给金融稳定带来威胁。法律制度是投资者权利的主要来源,金融监管的关键在于实现对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有效法律保护,而若转型经济条件下法律框架不健全,企业广泛涉及机会主义和非法行为,有时甚至得到当地政府的默许或者授权,加速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形成。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备受诟病和责难,在错误的情形下引起的资产价值的波动,会扭曲真实价格信息,从而误导银行在面对出售或持有贷款时的选择,导致银行陷入不必要的危机。关于信息披露制度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已有研究存在着“披露—稳定”和“披露—脆弱”两种分歧巨大的观点。前者认为信息披露充分,市场透明度高,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得以发挥作用,监管部门可以在弱势银行引发危机之前察觉;后者认为信息披露可能误导某些公众将具体的银行财务信息误判为整个银行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继而引发银行挤兑或股市崩盘,引发金融不稳定。(www.xing528.com)

对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不稳定通常是由总体价格波动引起或使之更加严重,因而维持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金融稳定,且货币稳定是实现金融稳定的充分条件,或者至少可以说货币稳定对于金融稳定是有益的。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以价格稳定为导向的货币政策容易造成较高利率的形成,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效应。不管持哪种观点,如果货币政策举措失当,通货膨胀大幅波动且极不稳定,会导致真实财富在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的恶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金融机构倒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