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的构架

研究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的构架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新白领中产阶层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有必要建构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的构架。鉴于本研究的目标是初步构建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的理论构架,明晰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现象及其机理,研究范围必须限定在中产阶层化这一社会空间过程发生的地理空间内和特定的社会群体中。

研究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的构架

鉴于新白领中产阶层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有必要建构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的构架。本研究构建的构架将解析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即新白领及其边缘化现象、新白领中产阶层社会空间化与空间社会化二元对立机理、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的社会空间后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体。鉴于本研究的目标是初步构建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的理论构架,明晰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现象及其机理,研究范围必须限定在中产阶层化这一社会空间过程发生的地理空间内和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因此,内城地区以社区邻里为尺度的地方化场所是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重点关注的地理空间,低收入、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就(失)业群体则应成为研究的主体对象。

第二,分析新白领群体目前的边缘化情况。可通过两个层次解析新白领群体边缘化现象:(1)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掌握近期内城区新白领群体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2)在了解新白领群体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的亚群体,继而设计针对该亚群体的反身调查研究,最后再抽取访谈对象,实施访谈,弄清各亚群体的个人日常(社会经济)活动差异。[26]

第三,通过对上述新白领边缘化过程的解构,探寻新白领群体中产阶层化机理。(1)解释新白领中产阶层化过程的驱动机制。可运用二元视角,借鉴哈维(D.Harvey)、卡斯特尔斯(M.Castells)、理弗波尔(H.Lefebvre)的马克思主义空间再生产、供给理论以及李等人的后马克思主义后工业消费需求理论,解释边缘化新白领阶层中产阶层化的形成、演化机制。在解释中产阶层化的动力机制时,需厘清主导动力要素、结构及其组合是什么,即到底是李的需求假说起决定性作用,还是N.史密斯的租差理论推动了中产阶层化过程,或者是混合动力机制驱动了边缘化白领群体的中产阶层化过程。(2)剖析新白领群体的社会空间再生产特点与机理,揭示该群体内城生产、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性质及其再生产过程对城市产业转型与空间更新的影响。(3)揭示当前国际化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城市地区内城建筑环境塑造、边缘化新白领群体建构(class constitution)的社会化机理,解释该群体自我认同、建构与该群体异化的中产阶层化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www.xing528.com)

第四,新白领的边缘化及其中产阶层化过程必然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重组,相关研究必须揭示新白领群体中产阶层化过程的社会后果。一般可通过对新白领群体中产阶层化机理的解析,明确这一群体会如何对未来自身社会身份认定过程、群体空间演化过程进行重塑,由此揭示该群体的社会再生产与空间再生产循环路径对整个内城中产阶层、内城社区结构重构和物质空间体系重组的重要作用。在诸如北京后海、昆明“创库”、南京1912的内城场所中,新白领创新群体(创新阶层)是如何将原来内城废弃的厂房、生产性场地转化为创作、交易生活场所的?这种特殊场所的空间再生产对这些城市内城地区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人们会如何选择内城产业、空间转型与景观更新的路径,因为这种特殊的社会化路径必将孕育出新的社会群体,影响他们的群体自我建构。

诚然,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的两个循环路径不是独立、封闭的,而是相互交融、互为因果的(图1)。就卡斯特尔斯以及理弗波尔等人的研究而言,空间不仅是城市的容器,而且是城市社会的本身。[12,27]因此,新白领中产阶层化必然导致内城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景观的重构与物质景观的更新、重组,引发阶层群体自我建构过程的异化。

图1 新白领中产阶层化研究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