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谕宣讲制度的潜在价值

圣谕宣讲制度的潜在价值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圣谕宣讲制度时,应该能够客观地分析它的价值和不足。诚然,圣谕宣讲的制度和内容都隐含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和制度内核,终究难以逃避湮没无闻的命运。[36]圣谕宣讲制度从诞生伊始,对于淳朴民风、改造社会风气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37]蓝鼎元也曾将宣讲圣谕前与宣讲圣谕后的潮州地区风俗作过比较。

圣谕宣讲制度的潜在价值

现在,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圣谕宣讲制度时,应该能够客观地分析它的价值和不足。诚然,圣谕宣讲的制度和内容都隐含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和制度内核,终究难以逃避湮没无闻的命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圣谕宣讲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美教化,移风俗”,也就是教育百姓遵纪守法,向善弃恶,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36]圣谕宣讲制度从诞生伊始,对于淳朴民风、改造社会风气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道光朝贺长龄就曾不无夸张地说,清朝两百余年“化行俗美,海内乂安,间有邪说诬民旋即歼灭”,“诚宣讲《圣谕广训》之明效也”。[37]蓝鼎元也曾将宣讲圣谕前与宣讲圣谕后的潮州地区风俗作过比较。宣讲前,该地区文士“渐趋浮华,习奔竞,先名后实”;“武士结党成群,摧残桑梓;讼士不怀刑,轻法网,包侵国赋,抗拒征输;强者凌弱,众者暴寡,歃血拜盟之风村村仿效;世家大族轻视孤姓,婚媾论财,酣歌嬉游,筳宴不断;游妓荡妇,以风流自诩,廉耻道丧;民众群聚酣饮,昼宵沉湎,无贵无贱,十人九赌;沉迷风水术,任意迁坟,丧事置酒召客延僧,不知其为大不孝之甚;佞佛烧香,男女趋之若狂,乡间‘邪教’(白莲教天主教、无为教、后天一教)独辟新奇,鬼怪盛而淫邪兴,庙祀多而迎神赛会一年且居其半;梨园婆娑,无日无之,放灯节彩,昼夜无间;妇女入庙烧香,朔望充斥,岁时应节,踏青步月,观剧赏灯,少艾结群,遨游寺观,跳斗无忌,不复知人间有男女之别矣”。宣讲圣谕后,“父老童儿,共兴于孝悌仁让之风,潜消犷悍嚣凌之习,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者,变得肥甘娱老;营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男力于耕,女勤于织,海内服食器用,也稍以骄奢为戒;耆老讲法律,以儆顽愚;父戒子,兄勉弟,勿于法网,各保其家;士子拜先儒,讲正学,妖书邪教殄灭廓清;游唱戏妇咸逐出境,歌舞嬉游者皆自知羞愧,只剩下丧事供佛、迁冢洗骸、赛会烧香等未尽蠲除”。[38]足见圣谕宣讲尚有一定移风易俗之功效。

“圣谕十六条”每条虽然只有简短的七个字,但内容自纲常名教、忠孝节义到耕桑作息无不具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圣谕衍义的《圣谕广训》中也不乏说理精到,论证严密者。细细读来,颇觉苦口婆心。以“重农桑以足衣食”条为例:

朕闻养民之本在于衣食,农桑者,衣食所由出也。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夫衣食之道,生于地、长于时而聚于力,本务所在,稍不自力坐受其困,故勤则男有余粟、女有余帛,不勤则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畜妻子,其理然也。(www.xing528.com)

读来句句在理,论证清晰,一气呵成。

我们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圣谕宣讲作为进行社会统治的一种手段,无论在实践中施行效果如何,出发点确是好的。它无非是为了将民间业已存在的一套自生规范糅合儒法中的治理思想并将其通俗化,使之在民众中得到切实的践行,从而为统治民众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古人曾经做过的努力,何尝不是我们现今仍在探索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