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优化:枫桥经验

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优化:枫桥经验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枫桥经验”创造了“四前工作法”“四先四早”等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机制,将化解矛盾的重点环节前移。“枫桥经验”还构建了“大调解”的工作机制和格局,“组织成网络、人员遍角落”,矛盾处理及时迅速。“枫桥经验”已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的一面标志性旗帜,“治安综治”与“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枫桥经验”的主要特点。

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优化:枫桥经验

诞生于1963年的“枫桥经验”已经有了近60年的变迁,但是其“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精神价值却历久弥新。“枫桥经验”起源于对“四类分子”的社会改造,采取了说理斗争的方式,被毛泽东称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枫桥经验”与时俱进,依靠群众化解社会基层矛盾,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将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创造了“四前工作法”“四先四早”等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机制,将化解矛盾的重点环节前移。“枫桥经验”还构建了“大调解”的工作机制和格局,“组织成网络、人员遍角落”,矛盾处理及时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以社会管理的网格化为主要抓手,不断融入时代价值、法治思维和信息技术,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联动、横向整合”,构筑了新型的社会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

“枫桥经验”的目标是和谐与稳定,其手段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其重要特征。这种经验立足基层组织,有效整合了基层力量资源,就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从根本上保障了民生和稳定,这就是“党政合力、依靠群众、重在预防、促进和谐”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特别是新时期的“枫桥经验”注重“以人为本”,将“综合治理”与“民生发展”“民主保障”等结合在一起,拓展到社会生活与文化的诸多方面,将化解基层矛盾机制与推进社会保障机制、民众利益诉求机制等结合在一起,将基层“治理”拓展到基层“善治”的领域,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枫桥经验”已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的一面标志性旗帜,“治安综治”与“有效治理”已经成为“枫桥经验”的主要特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