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酒泉泉眼上书曹操后的争议:孔融辩驳酒禁涉及儒家酒文化的是非观念

甘肃酒泉泉眼上书曹操后的争议:孔融辩驳酒禁涉及儒家酒文化的是非观念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饮酒自然有酒德。亦既至止,酒禁施行。夫酒之为德久矣。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甘肃酒泉泉眼此文上书曹操后,显然并未达到孔融取消酒禁的目的。然而孔融以“酒德”辩驳“酒禁”的思想,却涉及儒家酒文化的是非观念判断,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曹操乾纲独断,僭越汉室,政自己出,兵刃天下,实属非礼不仁,因而借酒德加以揶揄与反对。

甘肃酒泉泉眼上书曹操后的争议:孔融辩驳酒禁涉及儒家酒文化的是非观念

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饮酒自然有酒德。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饮酒者就已经开始注重酒德,有文为证:

公初当来,邦人咸抃舞踊跃,以望我后。亦既至止,酒禁施行。夫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主,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醩醊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这是汉末大儒、孔子二十世孙孔融的《与曹操论酒禁书》(又名《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大意是:

曹公您刚刚来到时,人民是多么欢欣鼓舞,盼望你成为国家的栋梁啊!没想到搞出个禁酒令。酒对于人类从来是有功有德的——先古的帝王们,敬拜上帝,祭祀祖宗,取悦神鬼,安定人心,繁荣万国,没有酒怎么办得到啊!所以天上有酒星在闪耀,地上有城市叫酒泉,《诗经》有歌颂酒的篇章。尧不喝下千杯酒,天下就不太平;孔子没有百觚的酒量,就称不了圣人。樊哙将军没有猪肉和酒,怎么在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困?赵国的那位仆人,没有酒给他壮胆,怎么迎回他的国王?汉高祖刘邦要不是喝醉了酒,就不能斩白蛇起义;汉景帝刘启若不是喝醉酒宠幸了唐姬,就没有后来的中兴;袁盎先生全靠用酒灌醉了看押他的士兵,才能逃出一命;于定国先生全靠每次喝一斛酒,甘肃酒泉泉眼才能正确地判断犯人的罪行。所以郦食其先生因为是高阳酒徒,才能够为汉朝建功;而屈原先生就是因为不喝酒,才不得舒展大才。由此看来,酒怎么会给治理国家带来负面因素呢?

甘肃酒泉泉眼

此文上书曹操后,显然并未达到孔融取消酒禁的目的。曹操对此引经据典驳斥了一番。孔融不肯罢休,于是有了第二篇上书:(www.xing528.com)

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大意是:昨天您教训得不错,夏商两朝确实是因为酗酒而亡的,很多人也都是因酒坏事的,但是,这就能成为禁酒的根据了吗?——

当年徐偃王是因为行仁义而亡国的,你怎么不禁止仁义呢;燕王哙是因为容让而失国的,你怎么不禁止谦让呢;鲁国是因为儒家而衰弱直至灭亡的,你怎么不禁止儒家学说呢;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原因,不光是酒,也有女人,你怎么不禁止世间的婚姻呢?依我看来,禁酒的根本原因只是可惜粮食罢了,并非和什么亡国的警戒有关呀!

当时,“年荒军兴”,曹操为备官渡之战,拥兵屯粮,上制严申酒禁之令,迫使孔融之流不敢公开饮酒,大伤雅兴,因而“频书争之”,甚而扬言:“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年荒惜谷,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对,至于曹操的拥兵屯粮也很难妄加谴责,孔融的持论不免有失偏颇,甚至有强词夺理之嫌。然而孔融以“酒德”辩驳“酒禁”的思想,却涉及儒家酒文化的是非观念判断,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孔融游戏文章的言外还有一个“仁”和“礼”的问题。在他看来,饮酒不能逾礼,禁酒也不能失仁。曹操乾纲独断,僭越汉室,政自己出,兵刃天下,实属非礼不仁,因而借酒德加以揶揄与反对。曹操对孔融书中的“侮谩之辞”颇为记恨,后来借故把他杀了。曹操与孔融这段公案的是非曲直不是本文关注的要点,倒是围绕“酒德”“酒禁”的一系列儒家酒文化观念,引起了笔者试加探讨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