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策比预测更重要

对策比预测更重要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占卜所需的客观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二是“善易者”无需占卜的形式就已经能得出占卜的结果。股票价格是所有投资者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主体与客体,人与价格,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这一消息引起了股市连续5天的暴跌。消息出来之后,多数股票都有3至4个跌停板的跌幅,更有甚者,连续4、5个交易日趴在跌停板上。所有的预测都成了猜测。

对策比预测更重要



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阿甘正传

荀子说过一句话“善易者不卜”,意思是说精通掌握易学的人不需要占卜,或者不需要占卜的形式。“不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占卜所需的客观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二是“善易者”无需占卜的形式就已经能得出占卜的结果。

有个故事这样讲:一个非常精通易术占卜之人算到自己心爱的古董花瓶将于某月某日某时辰破碎。他非常喜爱这只花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全它。于是,他在此时辰到来时将此花瓶摆于桌子中央,护之,寸步不离。吃午饭的时候,其妻唤之,多次不见回应,大怒!上前用力一拍桌子,花瓶应声掉在地上摔碎了。此人顿悟,叹道:“左算右算也无法将自己算进去!”从此不易不卜。

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善易者”已经把所有的客观条件都考虑了进去,却没有料到,最后决定结果的竟然是他自己。在股市中也存在类似的道理,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股票价格,另一个是投资者。股票价格是所有投资者的行为共同决定的。市场中的所有消息最终都反映在价格上。操作的客体是价格,盈利都是靠差价赚得的,不管是长线还是短线,最终都要通过赚取差价来实现盈利。操作的主体是人,是我们自己,投资者的行为会反复影响价格。主体与客体,人与价格,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市场是投资者利用资金的博弈形式。在市场中,所有对价格的影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举一个发生在股市中的真实例子。

股民一定还对“530”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可以算是史上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所谓的“半夜鸡叫”。2007年5月29日,媒体上的多数新闻还在澄清没有上调印花税的政策,称社会上的说法纯属谣传。而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即5月30日2时,各媒体同时报道从当天起印花税由1‰提高到3‰双向征收。这一消息引起了股市连续5天的暴跌。当时真可谓是“哀鸿遍野”,满屏惨绿。消息出来之后,多数股票都有3至4个跌停板的跌幅,更有甚者,连续4、5个交易日趴在跌停板上。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股票疯涨,关于各类消息的谣言满天飞,并且不断有相关人员在媒体上辟谣;市场看涨情绪高涨,有人将上证指数看多到了8000点,甚至有人更是看到了10000点大关;大量散户疯狂入市,基金销售火爆,银行门口排长队。在当时那种让人情绪亢奋的市场情绪中,投资者要想理出个头绪是相当困难的。各种客观因素都在变化,并且,作为个人投资者,能掌握的信息并不能达到足够的全面、及时、准确。所有的预测都成了猜测。“530"前后的上证指数如图3-1所示。

图3-1 "530"前后上证指数走势图

从图3-1中可以看出,在消息发布之前,上证指数的上升趋势良好,并且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现在看起来,也能感受到当时的高涨情绪,谁也不会想到会有随后如此惨烈的回调暴跌。

作为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在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地做准确地分析呢?我一向提倡使用适当的技术分析。即使你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或者是看重消息面的投资者,也需要具备一些技术分析能力。还是那句话,所有的信息反映在价格上。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市场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方法,即交易系统,这是一个对策系统,而不是预测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在当时情况下,尽我们所能来进行预测的话,能预测到哪种程度:

(1)比较低级的,单凭感觉,涨多了就要卖。在当时的3000点之上,伴随着不断创出新高,猜顶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到3500~3600点左右的时候就会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从而可能提早卖掉股票。结果是,上证指数还在继续上涨,在5月29日时最高涨到了4335点。由此可见,单凭感觉来猜是不可靠的。

(2)比较高级的,凭借预测方面的技术分析,比如波浪理论,江恩理论,或者技术指标进入超买区间等等。如果靠波浪理论的数浪来预测卖出点位的话,在投资者的耐心比较好且不盲目操作的基础上,应该能卖到4000点左右的位置。理由很简单,一波同级别的上涨,经过了明显的两次回调,之后应该是在这个级别的5浪或是某个延长浪上。这时是这段上涨行情的相对高位。能做到如此,已经需要很强的理论和实战水平。

(3)比较有经验的,依靠经验,放天量的5月24日那天应该出场,当天放出了巨量并且是阴线,这也是一个预测见顶的信号。或者是高位的向上跳空缺口,这时往往是“衰竭缺口”,具有特殊意义。还有就是,随后的“量价背离”现象,即阳线的成交量减少,而与此同时,指数价格却在创出新高,这也是一个见顶信号。这样,可能卖在这一波上涨行情的4000点左右的位置,也可能卖在3500点附近,因为在3500点这个区间也有类似的特征信号。最后要说明一点,依靠经验的一般是老股民,新手很难达到这种定力和耐心。

预测与对策的最大区别就是:预测是在看到上涨/下跌之前操作股票;而对策是在看到股票上涨/下跌之后操作股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的区别:左侧交易偏重预测;右侧交易偏重对策。投资者在市场中经常会听到“抄底逃顶”的说法,意思是说,买在一波上涨行情的底部,卖在这波上涨行情的顶部。这里的底部和顶部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顶点,这一点一定要提醒投资者明确和注意。

细心的投资者或是有经验的投资者在这里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预测与对策,左侧与右侧,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何利弊?

我们说,预测与左侧交易最大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在半山腰卖掉,卖出之后造成踏空,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买点。而对策与右侧交易的不利在于,会失去一部分到手的顶部利润,即损失一些浮盈。总的来说,预测与左侧交易做到完整大波段的概率较低,但一旦抓住的话,得到的利润会相对大一些;对策与右侧交易做到完整大波段的概率较高,但只能吃“中段”。因此,对策与右侧交易是比较稳妥的交易方法,稳定性比较强,这也是本书推荐的方法和理念。

下面我们来看,如果是用对策来做这一波上涨行情的话,可能在哪个点位卖出。(www.xing528.com)

从K线形态上看,"530"消息出来的第一天的收盘K线收出了一根长上影的阴线,这是一个类似“射击之星”的形态,只是没有高开而已。在如此大的负面消息影响下必然会大幅低开,但“射击之星”的形态意义是适用的。通常,个股在波段顶部会经常出现这种形态的K线走势。

前面对预测的分析中,不管哪种分析,都没看到“下跌”这个事实,所以可能卖到3500~4000点附近的任何位置。而用对策的方法来看,只有“530”这一重磅利空消息是“靴子落地”,走出的这个“射击之星”是阶段见顶信号。这是看得到的“下跌”,也是事实。右侧交易是对事实产生的相应操作对策。一个合理的卖出位置是在“射击之星”的最低价附近设置止损,一旦跌破这个止损位则无条件离场。从图3-1中可以看到,其止损位是4000点附近的位置。在个股的操作中,明确判断出卖出信号之后,即使在当时有跌停的情况,在暴跌的5天中的前两天也有机会离场的,完全可以避免后面20%~30%的跌幅。很多股票在“530”之后便形成了历史顶部。如果这时还坚持主观看多,很可能被套牢很长一段时间。“对策”的操作方法就是要“眼见为实”,看到了卖出信号则无条件离场。

通过“530”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使用预测的方法,可能由于市场谣言、市场情绪、心态失控等等原因而在上涨趋势的中途出局,而且每天都可能处在提心吊胆的状态中,如果仓位较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失眠。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使用“对策”的方法,则不会受所有听到或未发生的事情影响,“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更容易在牛市中坚决“捂股”,在熊市中捂住钱袋子。对策与右侧交易方法是顺势而为的交易方法,“顺势”是本书的主要理念之一。

“对策”的操作方法揭秘

通过前面的分析,投资者应该能认识到“对策”的操作方法具有简单、稳定的优势,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个顺势波段操作技巧,如图3-2所示。

图3-2 相似形态的对策说明图

从图3-2中可以看出,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呈现了良好的趋势性。图中显示了A、B、C三个相似的调整形态,三个形态在时间、比例、结构上相似,这是同一级别的调整,产生的结果却是不相同的。我们从第一波回调的低点与反弹的高点分别画出两条平行线,很容易观察出,A与B都是回调不破前低,然后突破前高继续创出新高。在突破前期高位的位置分别用圆圈标出了买点1和买点2,这是两个具有相同效用的买点。

再来看C形态,虽然C在结构上与A、B相似,还是“N”字形,但这一次C的调整没有突破前期高点,没有形成可能的买点3(向上的虚线走势),反而跌破前低形成了卖点1.

我们对上升趋势的定义是,波峰与波谷不断抬高;对下降趋势的定义是,波峰与波谷不断降低。从而可以看出,A与B不破前低,随后突破前高,这是上升趋势;C没有突破前高,而跌破前低形成了下降趋势,事实证明,上证指数也是在这里形成了转势,即从顶点6124点以来的大反转。C中的卖点1是合理的卖出位置。这是实际走出来的行情,无需猜测,是卖出对策。

使用对策无需担心没有发生的事情,一切以发生的事实为准。投资者通过大量的实战以及对历史图表的分析之后,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的风格偏好并且具有概率优势的K线形态。这些形态,你只要看一眼行情图,就应该能够识别出来。根据既定的操作计划执行即可。这便是“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性,所有条件都已经固化在了你的脑子里,这样可以形成直觉性的反应。随着整个行情走势的变化,即客观条件的变化,你的对策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能做到如此的操作境界之后,一切都是轻车熟路,预料中的事,预测也便没有了必要,因为所有的几种可能情况,你都已经见到过,你要做的就是“见机行事”。

预测与对策的思维方式

很多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决定成败的都是思维方式。

预测的思维方式是,“市场应该会发生A”,或者“市场应该会发生B”。这样的做股思维,往往会造成偏执一方,产生“死多”或“死空”的想法,形成做错了就死扛的局面。比如,在图3-2例子中,我们判断出转势的可能性较大之后,市场中还会有相当多的“死多头”在坚持自己的看多观点。老股民一定知道著名资深股民“杨百万”有句名言,“不做空头,不做多头,只做市场的滑头。”

对策的思维方式是,“如果X,则A;如果Y,则B”,是由不同的已知条件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法。从图3-2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具体的思维方式是,“如果突破前高则买进;如果突破前低则卖出”。这就是做突破的最直接、简单、明确的对策思维方式。

预测需要以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基础,很多个人投资者不具有这样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技术分析能力与良好的执行能力。顺势而为,做大概率的事情。总结有优势的形态,形成相对固定且明确的方法,用对策来战胜市场,而不是去猜测市场该如何走,市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让市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对策比预测更重要。



牛市或熊市都能赚到钱,只有猪是注定被宰杀的。巨额利润是靠耐心等来的。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