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代道路交通:比夏代更发达

商代道路交通:比夏代更发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的道路交通显然比夏代更为发达,辐射范围已经更加广阔。商代早期都城就有如此规划周详的城市道路布局,确实堪称当时的道路交通楷模。1973年发现的江西樟树市商代吴城遗址,被视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共出土文物900余件,并发现一段长约100米,宽约3—6米的道路遗存。事实表明,商代的道路修建技术不仅已经跨过长江传播到江南,而且大有后来居上的历史进步。其三是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以殷邑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

商代道路交通:比夏代更发达

商代的道路交通显然比夏代更为发达,辐射范围已经更加广阔。《诗经》所谓:“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xī)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182〕意思就是:上天托付成汤,命他治理四方。成汤受命称王,九州尽入封疆。商王既受天命,国运安然无恙。孙子武丁贤良,大业足以承当。十车龙旗飘扬,美酒祭享上苍。王畿千里宽广,民众人心所向。从史籍记载以及目前发现的商代文化遗址可知,商代所谓“邦畿千里”显然比较符合实际,并没有特别夸张的成分,其东面抵达渤海,南面越过长江,西面直到甘肃,北面已经包括河北北部及辽宁部分地区〔183〕

商代的道路交通,其特色有三。

其一是王邑的道路堪称楷模。商人曾自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184〕,这已经从商代王都遗址的发掘中得到印证。1983年发现的河南偃师市城关镇尸乡沟商都遗址,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也就是古籍所称的南亳,面积约1.9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城内修建有11条大路,路面宽度一般为6米,最宽处达到10米,道路与城门的方位相对应,构成棋盘式网络〔185〕。其主干道宽敞平直,直贯城门;路基土层坚硬细密,土质纯净,厚度约半米左右;路面中间微微鼓出,两侧降低,目的显然是便于排放雨水。城门附近的路基之下铺设有木板盖顶的石壁排水沟,沟底全部用石板铺砌,内高外低,设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城外沿城垣方向构筑有宽度约4.5米的环城道路。城内还建有与主干道相连接的斜坡“马道”,可以直接登上城垣〔186〕。商代早期都城就有如此规划周详的城市道路布局,确实堪称当时的道路交通楷模。

其二是商代的道路修建技术已经传播到江南。1973年发现的江西樟树市商代吴城遗址,被视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共出土文物900余件,并发现一段长约100米,宽约3—6米的道路遗存。其路面结构类似于“三合土”,路沿两侧凿有排列有序的柱洞〔187〕,显示出当年曾经设有顶盖。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商不过江”的说法,显然已经被考古发掘的实证所突破。事实表明,商代的道路修建技术不仅已经跨过长江传播到江南,而且大有后来居上的历史进步。

其三是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以殷邑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据香港学者马楚坚先生所言,商都殷邑(河南安阳市殷都区)设有6条交通干道:第1条是沿东南方向通往徐淮地区的交通干道,即甲骨文所谓“征人方”的道路;第2条是沿东北方向通往河北卢龙(秦皇岛市卢龙县)及辽宁的交通干道;第3条是东向通往山东蒲姑(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的交通干道;第4条是南向通往湖北、湖南、江西的交通干道;第5条是西向通往陕西、甘肃的交通干道;第6条是沿西北方向翻越太行山通往山西的交通干道〔188〕

【注释】

〔182〕见蒋建元注译《诗经》第350页《商颂·玄鸟》。(www.xing528.com)

〔183〕见彭邦炯《商史探微》(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6章第179页《商王朝的疆域四至》。

〔184〕见蒋建元注译《诗经》第353页《商颂·殷武》。

〔185〕见史怀秦《尸乡沟商城遗址》(《中原文物》1988年第4期)。

〔186〕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1983年秋季河南偃师商城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10期)。

〔187〕见袭学峰《我国商代就有陶瓷窑——清江县吴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人民日报》1987年7月23日)。

〔188〕见马楚坚《中国古代的邮驿》(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7—8页《商代的(zhī)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