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科幻片的现状反思

我国科幻片的现状反思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科幻影片在经历了短暂的发展繁荣期后,为何遭遇瓶颈滞阻,出现停滞不前的现状?相形之下,我国的科幻片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体系,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咨询传统和支撑都没有。因此,我国的科幻片科技层面表现肤浅,脱离现实,缺乏必备的科学素养与科技含金量。(三)缺乏特技制作专业行业在国外,科幻片中宏大的特技场面一般都是通过合作完成的。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幻片的发展。

我国科幻片的现状反思

我国科幻影片在经历了短暂的发展繁荣期后,为何遭遇瓶颈滞阻,出现停滞不前的现状? 反思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科技支持体系的缺失

首先,科幻片不等同于魔幻片,科技是其故事的支撑点与出发点,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中科幻片都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电影中相关科技内容,美国各相关部门都会对其提供支持。例如美国太空总署会对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提供在当前科技实力的基础上的“未来展望”,因此其科学幻想并不脱离实际,相反,符合未来科技的发展,就是因为科学体系的支持。

相形之下,我国的科幻片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体系,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咨询传统和支撑都没有。因此,我国的科幻片科技层面表现肤浅,脱离现实,缺乏必备的科学素养与科技含金量。

(二)我国电影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科幻片是“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的三位一体”,很难想像,缺乏科学素养的制作者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科幻影片。目前,我国电影从业人员的科幻素质让人担忧:缺乏科学基础训练,畏惧科幻电影发展。众多电影从业人员,缺乏精深的科学知识与素养,只是对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与国外的情形作比照,以美国经典科幻片《人工智能》为例,它依据科学的想象,将“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拔低的城市淹没,世界物质匮乏,适者生存”法则运用到影片中,在选用演员和布景都经过严格考虑筛选,机器人、真人混合使用,机器人代替某些真人,真人扮演机器人。这些情节与艺术设计,都需要以电影人的科学素质为基础。(www.xing528.com)

(三)缺乏特技制作专业行业

在国外,科幻片中宏大的特技场面一般都是通过合作完成的。小型特效公司合作大型特效集团,甚至形成产业化的生产链条与制作梯队。仍以《人工智能》为例,为呈现出影片故事中的未来世界,导演斯皮尔伯格曾花费大量时间与来自工业光魔公司的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和艺术指导瑞克·卡特一道细心研究艺术家克里斯·贝克在早年完成的情节串联图版。根据现有的1000 多张图纸,“工业光魔”制作出100 个实物模型和相应的电脑模型,而已经移居美国的克里斯·贝克也因此特地前往位于北加州的“工业光魔”公司协助实现他的设计成果。

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我国就连电影业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特效制作行业,更别说形成产业化的生产链条。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幻片的发展。

(四)针对市场的选题与深度挖掘有待加强

目前科幻片的市场需求是十分旺盛的。打开市场就需要找准目标,首先需要选好题材。美国的《人工智能》就是一部成功的例子,它将人类永恒的话题——亲情进行了科幻化,当今时代亲情越来越缺失,这无疑是对观众干涸的心灵的灌溉。制作者抓住了时代的弊病,并将它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直击观众的心灵。这种针对市场需求的选题与深度挖掘,使得影片本身就成功了一大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