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现状

网络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现状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进程,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全行业的过程。但是网络时代的发展情况,我国的金融业跟进的步伐较紧。中国证券行业从一开始就越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进入全面电子化、无纸化的环境,为证券业的网络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随即网络银行业务有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国内推广开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发展最为成熟的网络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现状

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进程,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全行业的过程。开始阶段的电子化应用,我国的金融系统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国家拉开了一段距离。但是网络时代的发展情况,我国的金融业跟进的步伐较紧。目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业务已经完全电子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地方银行也都发展了网络银行服务。

(一) 我国金融业网络经营的发展

1.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由于这个阶段尚未建立银行业的内部网系统,计算机的应用处在单机状态,仅仅解决了业务数据的无纸化问题,初步解决了解放劳动力的问题。

第二阶段,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本阶段银行业建立起了业务系统的城域网,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内实现了业务数据共享,做到了诸如储蓄业务的通存通兑和ATM、POS的应用。

第三阶段,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付清算和业务管理、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银行开始实现了全国范围的业务数据共享,并涉足异地汇兑等业务,银行卡在异地刷卡的障碍完全消除。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快速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业务,并积极与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业其他领域进行合作。经过金融系统广大业务人员及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初步搭起了中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基础框架,逐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操作计算机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和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在21世纪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国证券业的电子化进程

新中国的证券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但是从一开始,中国证券业在电子化应用方面就跃居世界前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阶段,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果断决定摒弃国外沿用了近200年的“手势+写板”的交易模式,在全球率先起用自动撮合系统并实现无纸化交易,而当时的技术基础竟是几台自攒的386PC服务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时竟然起用了全套撮合、清算、柜台、电话委托,以及卫星传输系统。从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开业算起,中国证券市场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创造了很多世界证券行业的第一:第一个在交易所核心业务系统中采用微机局域网;第一个实现发行、交易、清算全程无纸化;第一个创造了交易所席位无形化;第一个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证券卫星专用网;第一个实现了实时成交回报;第一个创新了数字电话委托系统;单个交易日交易笔数达到世界前列……

深圳有关人士“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手工,后电脑”的指导思想下,为慎重起见,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始试运行时,还是选择了人工写板交易模式。计算机只负责记录成交情况和进行清算(不包括股票过户)。由于采用人工写板撮合模式,深交所试运行后交易效率很低。直到1991年3月20日,深交所已经开发出来的撮合系统才开始投入运行,但它依然只是作为辅助交易手段,人工撮合的效率瓶颈仍没有打破。但深交所的这套电脑交易系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贡献在于推出了全球首创的无形席位模式。同时,深交所采用电信的分组交换网(X.25)也打通了与外地券商的交易通道。开通后第一笔异地交易来自广西证券公司南宁营业部。委托通过网络自南宁传到广西证券深圳营业部,再自动传到深交所,成交后返回,整个过程才用时3秒钟。无形席位使深交所交易大厅以外的交易一下子活跃起来,整个深圳证券市场跟着也活跃了,交易量大幅攀升。“红马甲”[1]从此成为摆设,交易委托输入的速度成倍提高,基本上消除了人为差错和堵单现象,交易效率大大提升。1997年后,“红马甲”在深交所彻底销声匿迹,告别了历史舞台。

深圳国投证券部于1991年在Foxpro上开发出的第一版柜台交易系统运行,代表了当时柜台交易系统的最高水平,基本上能够替代营业部全部的手工作业环节,为当时深圳证券登记公司正式启动股票托管(即股票无纸化)立下汗马功劳。中国证券行业从一开始就越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进入全面电子化、无纸化的环境,为证券业的网络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 我国金融业的网络化经营现状

1. 商业银行业的网络化经营

1996年6月,也就是在全球首家网络银行出现8个月后,中国银行在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因特网向社会公众提供银行服务。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了“一网通”业务。随即网络银行业务有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国内推广开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发展最为成熟的网络金融业务。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自该行于2000年2月推出网络银行业务以来,网络银行的交易量已经占到全行总交易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40家成员行发布的《2011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27.6%,个人网银用户发展呈连年持续增长态势,随着网络银行功能的不断优化和日趋完善,个人对网银的使用深度不断增加。个人网银用户的调查显示,25—34岁使用网银的个人用户占总调查人数的45.4%,其中男性居多。企业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逐年增加,2011年,平均每家活动用户使用企业网银替代了60.3%的柜台业务。在全国企业网银用户中,活动用户比例达到了87.6%,企业网银交易用户比例为75.9%,同比增长了8.6个百分点。根据CNNIC对全国网民总体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白领具有较高的网络操作技能,且对网上银行有较强的使用需求,是网上银行用户的构成主体。2007—2014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如图1-5所示。

图1-5 2007—2014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综合银行财报及银行访谈,根据艾瑞统计预测模型核算及预估数据。

案例

“无脚走遍天下”:网络时代的电子货币

最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货币家族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无影无形,它依托金融电子化网络,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实现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功能。银行卡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子货币的载体之一。电子货币有什么神通呢? 我们来对比几个历史画面。

1. 画面:汉代

人们到市场上购物,常常要背一大包沉重的“五铢钱”。要是想把数量很大的黄金运到外地,还得花钱雇来镖师沿途护卫。

2. 画面:唐代(www.xing528.com)

商人们到京城做买卖,只要把金属货币存到当地政府的进奏院(各地政府在京都的办事机构),由进奏院开出凭据——也就是所谓的“飞钱”,就可以凭“飞钱”到故乡或其他地方的相应部门兑回货币。

3. 画面:当代

人们到商场购物消费时,只需要带一叠纸币就可以了。当买卖支付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便易行。如果到外地旅行,不愿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也可以通过转账汇款轻松解决。

4. 画面:今天

人们足不出户,坐在家里就可以在网上商店购买商品,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支付。走进商场享受购物快乐,也无需口袋鼓鼓地塞满纸币,只要一张薄薄的磁卡,轻轻一刷,就能完成交易。向外地的朋友汇款也不再需要等上几天,这边往朋友的银行卡内存了钱,那边的朋友就可以立即取款。甚至到国外旅行购物,人们也只需要携带一张小小的磁卡就可以了。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飞跃。现在,电子货币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活中,它在完成交易支付时比纸币更加便利和快捷。

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存款取款,可以代替现金实现转账支付,可以直接用于消费结算,也可以向银行办理消费信贷,提前消费还可以办理异地汇兑。比如,有的信用卡除了可以用于日常消费外,还可以代发工资,代缴手机费、有线电视费、固定电话费、(寿险)保险费,有的信用卡还允许持卡人在银行存款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之间转账,灵活调动资金投资股票,有的银行还允许持卡人透支,在特约商户进行贷款消费……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还大大省去了印刷纸币必须花费的昂贵成本。此外,电子货币比纸币更不易伪造,使用起来更安全、便利。

从现有的形式来看,我国网络银行全都依托传统商业银行建立,在传统商业银行的体制内运行,把传统银行业务利用网络进行推广和操作,等于开设了一个新的电子化服务窗口。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真正的(纯虚拟的)网络银行机构,而是只有网络银行业务,网络证券与网络保险的发展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在国内研究中,网络金融与网络金融业务的概念往往是等同的。

2. 证券业的网络化经营

我国券商最早开始尝试开办网上交易业务是在1996年底,此后一年,网上交易一直停留在观望、开发和试用阶段,到1998年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我国首家开办网络证券交易业务的证券营业部是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该营业部于1997年6月开通网络证券委托业务,到1998年末该营业部的网络证券委托量超过了其总交易量的20%。2000年4月,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对网上交易的业务资格和运作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后,国内证券公司开展网络证券委托的热情空前高涨。2001年,浮动佣金制的出台,更是成为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业务发展的催化剂。

在经历了2002年的全行业亏损之后,国内证券公司纷纷将压缩成本列为头等大事。缩减营业面积并推广网络证券业务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手段。网上炒股/基金使用率随中国的股市的涨跌而波动,2010年总体用户量略涨了466万人。目前我国网上证券功能的使用率高于韩国网民的5.4%,也高于美国网民的11%,大约占到1/5。网络证券业务的最大优势是其动态数据库功能,使用者可以动态地进行历史信息和最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因此在网络证券业务的实际操作中,行情查询的使用度是最高的,其次为账户查询和买卖交易这两项功能的使用。理财咨询因为目前在国内服务开展时间比较短,在证券用户中的使用度并不是特别高。

3. 保险业的网络化经营

中国网络保险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7年11月28日中国保险信息网的开通,该网涉及保险业的培训、咨询、销售投诉等内容,但真正的网络保险是在1997年12月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在网上完成了国内首份网络保险业务。2000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国内推出首家专业网络保险交易类网站,实现了网上投保、实时核保、在线支付,并伴有单到付款及汇款等形式,所有经保险人签发后的保单将由专门人员送到投保人手中。“网险”真正实现了“网上投保”。太平洋保险的网站成为我国保险业界第一个贯通全国、连接全球的保险网络系统。平安保险开通的全国性网站(PA18.com)以网上开展保险、证券、银行、个人理财等业务而被称为“品种齐全的金融超市”。2000年9月,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也在北京宣布泰康在线开通,在该网上可以实现从保单设计、投保、核保、交费到后续服务全过程的网络化。与此同时,由网络公司、代理人和从业人员建立的保险网站也不断涌现。目前,网络保险出现了市场细分,比如针对车险市场,出现了较多的保险网站,如车盟网、114保险网等网站。另外,还有专门销售人寿保险的网站等。有些网站还获得了风险投资,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网络保险将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竞争也必然加剧。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网站平台为基础的网络保险发展框架,31家中资保险公司有26家开通网站,41家外资保险公司(包括分公司、代表处)开通中文网站的有28家,总共开通网站的公司有54家,开通比例占全部保险公司的75%。

(三) 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它既为企业和商家带来无限的商机,也带来新的风险。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严重的挑战。

1. 网络金融将加快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进程

在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做法已经实行多年,金融业内部的分野非常清晰,即商业银行业务只能由商业银行经营,而保险业务只能由保险公司从事,证券业务只能由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机构承担,各个领域绝对不能涉足对方业务范围,违者将受到银监会的处罚。然而,电子商务时代这种界限面临挑战,网络经营下金融业的业务区隔在渐渐消融。美国的很多金融网站,就涉足多种金融业务,如著名的e* Trade(亿创)以网络证券交易起家,现在的业务除了证券、期货交易服务,还有退休金理财服务和贷款业务。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国际网络金融界的流行做法。虽然我国依然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但是未来向国际接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目前,金融超市概念已经出现,一些网银的功能也日趋多元化,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能在网络化时代渐渐地浮出水面。

2. 网络金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这个领域的业务,新兴的纯网络金融机构也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加入竞争。但是,随着网络金融业务的成熟,金融创新步伐的减缓,网络金融的商业模式日渐趋同化,这就导致全球网络金融机构都集中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运营,竞争越来越激烈。

3. 创新将成为网络金融发展的动力

当今世界创新发展的势头迅猛,但同时创新优势维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在网络金融领域,一个新兴的业务模式的诞生,并不能使领先者维持发展优势太久,很快就成为了行业标准,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只有继续探索才能寻找到新的方向。如移动商务的发展近年突飞猛进,手机炒股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但是现在哪个券商没有这项业务?手机银行业务在智能手机普及下得到发展机遇,但是没有哪家银行获得这个领先优势,而是如果无法提供满意的手机银行服务就可能落后。网络金融领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通过创新来推动整个领域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