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对我国现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金融机构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推进的领域进行了翔实而系统的分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村缺少金融服务网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难题的关键。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一直是国内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但是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农村金融市场又因其特有的客户群体和组织结构,面临着比城市市场更大的挑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信用社,还是新世纪的村镇银行,都是为实现这个政策目标所创立的金融机构。自2006年以来,政府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在支持成立了一万多家小额信贷公司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涉农企业的融资环境。2017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了增加供给、扩大需求和支持创新等多方面的农村金融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仍存在难题和限制,但是我国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金融扶贫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对我国现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金融机构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推进的领域进行了翔实而系统的分析。本书在此报告发布的数据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

(1)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村缺少金融服务网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难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在机构网点设置上,还是部分地区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移动互联技术及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更加多元化,逐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惠”。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3]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8万个(如图4.1所示),较2013年年末增长8.5%,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为99.20%,25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实现“乡乡有机构”。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95.47%。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0万个,多数地区已基本实现村村有服务。

图4.1 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重新构建金融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边界,也突破了地域方面的限制,使农户农企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5]中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金额74.27万亿元,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7.35亿笔、金额31.17万亿元;银行机构办理农村电商支付业务3.57亿笔、金额4 030.33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发生支付业务(含取款、汇款、代理缴费)2.14亿笔、金额1 813.25亿元。

(2)农业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9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共赢发展;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支持返乡农民工等农村新兴群体的创新创业等。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6]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如图4.2和图4.3所示),同比增长7.7%。较2013年年末增长71.6%。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 500.52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

(3)金融扶贫攻坚成效显著(www.xing528.com)

图4.2 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涉农贷款情况[7]

图4.3 2019年涉农贷款分机构情况[8]

近年来,商业银行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逐渐形成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不断开发多元化、特色化乡村金融产品,使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取性不断提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9]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 834.15亿元,余额2 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次,余额户数566.62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 274.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 365.89亿元,较年初增长1 274.27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次)脱贫发展。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保险机构具有强化风险保障功能,由此,推进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十分重要。保险公司配合各地推动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众适当倾斜,降低起付线,放宽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截至2019年年末,保险公司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152个县(市)承办了针对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 635万人。积极参与经办社会救助。截至2019年年末,保险公司在全国275个县市开展了医疗救助经办项目,减轻了政府工作负担,提高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

(4)金融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逐渐改善

农村信用体系缺失一直阻碍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差、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农民的贷款行为无法得到较好的约束,农村金融交易风险较大。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备。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失信惩戒,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10]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累计近1.87亿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实现对持牌金融机构的全覆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联通44个部委和所有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总量突破165亿条,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强化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支持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拓宽普惠金融信贷资金来源;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优势,目前已上市2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保险基础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完善农业保险产品管理制度,开发农业保险产品电子化报备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业保险产品信息披露和创新型产品专家评审机制,鼓励创新型农业保险发展,提高产品备案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建立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农业保险的信息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