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安五铢钱的特征及文化衍生

永安五铢钱的特征及文化衍生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安五铢钱,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始铸之钱,是北朝钱币中“借字成郭”之钱。永安五铢钱,其主要的特征是面背肉好具周郭,周郭并不相一,其中尚有阔缘狭郭式和广穿之钱。其实这一文化现象在钱文中的出现并不奇怪,这是中华印章文化艺术在钱币文化中的一种衍生。其次是借用永字右侧“一捺”笔画,篆书时为平直笔势,充当空缺的一小段郭线。穿郭下方的郭线,是借安字顶端宝盖的结体,为横向平直的笔画,来代为穿郭下方的郭线。

永安五铢钱的特征及文化衍生

永安五铢钱,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始铸之钱,是北朝钱币中“借字成郭”之钱。

永安五铢钱,其主要的特征是面背肉好具周郭,周郭并不相一,其中尚有阔缘狭郭式和广穿之钱。四钱文的排序均为直读,钱文书体均为篆书体,钱文结体有其独特之处。背文多为光素,当然也可见有“四出文”和在穿上铸有“土”字者。(附:永安五铢钱拓A、B)

我在这里就永安五铢钱为北朝钱币中“借字成郭”之风韵,谈点个人看法。

为什么在圆形方孔钱币的钱文中,出现了“借字成郭”的现象呢?其实这一文化现象在钱文中的出现并不奇怪,这是中华印章文化艺术在钱币文化中的一种衍生。

中华印章文化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国,是一门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文化艺术。在印章文化中,尤其是在朱文印章中,有“边栏”之说。刻制印章时有借字成边或者是借边成字的文化艺术。所以在永安五铢钱的钱文中,出现了借字成郭的文化现象。就文化艺术的传承而言,这极为正常。只是到了北朝时期,才在北朝的金属铸币上出现,这正是北朝钱币的又一风韵。

永安五铢钱上的穿郭,是如何借字成郭的呢?(www.xing528.com)

首先看穿郭上方的永字。穿郭的上方,原本就没设郭线。这段郭线,首先是借用永字正中一竖笔画下端的“弯钩”,书写为向左横平书出之势,成为穿郭上方的一大段郭线。其次是借用永字右侧“一捺”笔画,篆书时为平直笔势,充当空缺的一小段郭线。穿郭上方的线段,就是借用永字结体中的这两段笔画,代为郭线。

再看穿郭下方的安字。穿郭下方原本也未设郭线。穿郭下方的郭线,是借安字顶端宝盖的结体,为横向平直的笔画,来代为穿郭下方的郭线。

三看穿郭右边的五字。在五字的结体中,五字的左边没有可垂直而书的笔画,有的只是一个侧三角形缺口。所以穿郭的右侧,在铸制钱币时就设有郭线。

四看穿郭左侧的铢字。穿郭的左边,原本也未设郭线,它是借篆书铢字右边的“朱”字书写后,所形成的字画笔势。如朱字右侧的上横笔画向上弯曲,朱字右侧的下横笔画向下弯曲,以及朱字中间一横笔画的端头,巧妙地构成为“笔断意连”的穿郭左侧的郭线。

应该说,借字成郭就是指穿郭的某处线段,在铸制钱币时,就有意识未设郭线,为解决这一人为的缺失,使郭线变无为有,所采取借用钱文中某些可借用为郭线的笔画,艺术地构成了郭线,这便是借字成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