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德兰海战:德国损失6.1万吨战舰

日德兰海战:德国损失6.1万吨战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在获悉德国的行动计划后,立即派舰队前往日德兰半岛准备寻找德舰作战。日德兰海战于5月31日14时28分打响。至此日德兰交战第一阶段结束。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损失1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共计6.1万吨。日德兰海战后,英、德双方都声称自己取得了胜利。

日德兰海战:德国损失6.1万吨战舰

战争进行了近2年,海上硝烟遍及“四海”,可是真正的海上决战不曾出现,相对于陆战,海战略显平淡。德军统帅部对大型舰艇的使用总是小心翼翼,舰队出海不敢远离自己的基地英国也往往是消极行动,使用舰队缺乏战略上的主动。

德国海军上将舍尔于1916年1月开始指挥公海舰队后,他主张采取积极的海上行动,并向上级指挥部提出使用海军重兵与潜艇飞艇协同对英沿岸进行奔袭,迫使敌方舰队一部分出海,将其引向己方舰队的主力后予以消灭。舍尔的计划很容易得到批准。这实质上是德国对海军作战方针的一次重大调整。

至于英国海军的作战任务几乎没有改变。

1月31日,9艘德国飞艇袭击了利物浦和其他一些城市,这标志着德国海军奔袭思想的开始。4月,德国多次出动兵力袭击英国基地、港口和城市,并获得一些效果。

5月中旬,德军决定进行新的奔袭战,突击目标选定了位于英国东海岸中部的日德兰。德军为此次奔袭战投入了公海舰队的全部兵力。但由于天气不好,无法实施奔袭计划,德国舰队司令官不愿冒险行动,因此推迟了奔袭时间。6月1日,天气依然没有好转,海军上将舍尔决定放弃炮击日德兰,而在斯卡格拉克海峡和挪威海岸附近进行佯动,试图吸引部分英国舰队兵力。英国在获悉德国的行动计划后,立即派舰队前往日德兰半岛准备寻找德舰作战。历史就是这样具有巧合性和偶然性。出乎英、德双方的意料,他们的舰队却在双方都未想到的日德兰遭遇了,这次偶然的遭遇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上交战,即著名的日德兰海战。

交战之前,英国有战列舰28艘、战列巡洋舰9艘、装甲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26艘、驱逐舰79艘;德国有战列舰22艘、战列巡洋舰5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61艘。

日德兰海战于5月31日14时28分打响。此刻,英轻巡洋舰“加拉泰亚”号发现一艘德国驱逐舰并向其开火,接着轻巡洋舰“费汤”号也进行炮击。几分钟之后,德轻巡洋舰“埃利宾格”号投入战斗。随后双方前卫相互接近,在激烈的战斗中英军的数量优势并没有占到便宜,“不屈”号战列巡洋舰被德舰击沉,数艘巡洋舰遭到重伤。

英国舰队见自己吃亏不少,立即将第5战列舰分舰队投入战斗,很快便击伤几艘德舰。但英舰队仍未摆脱被动态势,又有2艘巡洋舰被击沉。

英前卫舰队见势不妙,全速与北面驶来的主力舰队会合。但德舰队指挥官舍尔则认为英国舰队主力不在附近,因此决定追击比蒂的舰艇。追击中英、德舰艇又多次发生战斗,但没有突出战果。最终英前卫摆脱了德舰,并与主力会合。至此日德兰交战第一阶段结束。

这一阶段的战斗可谓德军以少胜多。英舰队的失利除了巡洋舰装甲差、炮弹质量不佳外,在战术上也犯了很大错误。英舰队没有集中使用兵力,而是将巡洋舰和战列舰分散使用,结果被德舰各个击破。此外,战列巡洋舰射击也有明显不足。例如,在第5战列舰分舰队投入战斗之前,战列巡洋舰发射了大量炮弹,但只有4枚命中,而自己却被击中21发。

德国舰队虽然取得不小战果,但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在英前卫与其主力会合前没有集中火力将其消灭,对英主力的位置也根本没有弄清楚。

当英、德主力舰队发生接触后,德舰队指挥官舍尔鉴于兵力不如对方,于是决定撤出战斗。在烟幕和驱逐舰鱼雷攻击的掩护下德舰队全体一齐转向返航。英国舰队担心会碰上德军的潜艇和水雷,而没有追击。其实德军在这一区域既无潜艇,也未布雷。就这样,德舰逃之夭夭。(www.xing528.com)

不过英舰队指挥官杰利科指挥舰队转向,使舰队置于敌舰与基地之间。舍尔发现英舰队企图切断自己的退路,于是再一次指挥全体一齐转向,但这次是朝敌人方向,指望从敌舰尾后向东突围。然而,这一机动很快便被英主力舰队识破。

整个作战形成英舰包围德舰的态势,德舰几乎遭到所有英舰的炮击,有些遭受重伤。为了把敌人的注意力从大型舰艇上引开,舍尔用驱逐舰攻击英舰纵队的中央,但攻击全无效果。接着,驱逐舰施放烟幕,在烟幕掩护下德舰第三次全体一齐转向,脱离了英舰队的攻击。

此次战斗虽未决出胜负,但战斗表明单纵队已经过时。这种队形不利于射击并且限制了指挥官的主动性。英军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英军战斗展开的目的是包围德舰队的先头舰,而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应是前卫,但它们在战斗开始前尚未在队形中各就其位,结果前卫不得不排在单纵队的末尾,战列巡洋舰被迫在战斗开始时承受敌方的全部火力。德国舰队战斗队形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它由几艘老式“道日兰”级战列舰组成的纵队后尾力量薄弱。在第一次全体一齐转向后,这些舰艇便比其他舰艇更靠近敌人,因此很容易被消灭。

第二次战斗阶段结束时,天色已晚,因此杰利科无意与德方主力进行夜战,因为他们知道德国舰队的夜间射击训练较好。杰利科想天亮以后再进行交战。

但是,杰利科一直未能弄清德国舰队所在的位置和航向,来自海军部和自己舰艇的情报不一致,无法判明情况。杰利科认为德国舰队在西面,其主力始终驶向东南,目的是逃往基地。然而,德舰队为了拦阻英国舰队的航行并使自己易于退却,舍尔派出水雷区舰队去寻找和攻击敌舰。午夜前后,德舰队从英军战列舰尾后驶过。

杰利科

夜间,英、德进行了数次战斗,双方的驱逐舰大显身手,鱼雷四处乱窜。夜半时分,德军与英军后卫遭遇,双方借助照明弹、探照灯和炮火进行激烈厮杀。德军战列舰“帕默恩”号被鱼雷击沉,英军装甲巡洋舰“黑太子”号被德军炮火歼灭。混战中,有3艘英驱逐舰葬身鱼腹,2艘德巡洋舰沉没海底。凌晨3时许,德国舰队突破英军封锁,穿过赫耳果兰湾的秘密通道,驶入安全水域。英海军上将杰利科担心遇到敌潜艇和水雷,放弃追击打算。6月1日11时,英主力舰队驶向西北,开往斯卡帕湾基地。至此,战斗宣告结束。

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损失1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共计6.1万吨。英国损失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共计11.5万吨。日德兰海战后,英、德双方都声称自己取得了胜利。然而这次海战依然不是一场海上大决战。显然,德国是胜利一方,英军则遭到严重破坏。但是这一胜一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双方战略力量对比,日德兰海战役也没有影响北海战场的战略态势。日德兰海战究竟谁胜谁负已不重要,但一些经验教训对后人仍有意义。

准确的情报是海战取胜的第一要素。日德兰海战中,德、英虽全力获取对方情报,但都有重大失误,以至于遭到重大损失。例如,英国海军部本来可以破译德军的无线电报,却未能及时查明德国主力出海的情况以及后来它所在的位置,给指挥官杰利科上将提供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消息,把他弄得糊里糊涂。而前卫司令官比蒂不按时向杰利科报告,使杰利科无法判定其方位,难以正确选择航向。德国方面,其战役战术侦察组织得更差。早先派往英国沿岸和公海阵位的潜艇,没有发现英主力舰队出航,后来又未能和它们接触。战斗开始时,由于天气不好,没有使用飞艇进行侦察,后来虽然作了飞行,但未发现敌人。水面舰艇的战术侦察在交战过程中实际上没有进行。结果,舍尔上将在己军与英国舰队主力发生冲突前,一直不知道英国舰队主力就在海上。在整个作战中,舍尔情况不明,导致多次下令全体齐转向,疲于奔命。战术创新是战斗取得主动的关键。日德兰海战表明,英、德两国舰队在战术上都没有什么创新,所以双方打得都不漂亮。

它们的行动在许多方面同日俄战争中海军作战的行动十分类似,虽然两国海军的战斗能力比那时大有增长,但所取得的效果与装备不相适应。例如,线式战术是古代海战的产物,而到了20世纪初,这种做法就难以做到合理配合使用舰队的各种兵力和各类武器,无法协同各方的作战动作。在帆船时代,重兵力在战斗中起特殊作用,那时这样做是正确的。如果不算撞击,那时炮兵火力是打击敌人的唯一火力。但到了20世纪初,当海军编队中已拥有威力强大的水雷鱼雷兵力、潜艇、航空兵时,这一原则就毫无可取之处。英国海军人士没有从日德兰海战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战斗中坚持过去海战的方法。德国也未放弃其“力量均衡”理论。指挥官的坚定指挥是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日德兰海战中,双方舰队司令官在行动上都是优柔寡断,缺乏指挥的坚定性。造成这种情况至少有两个原因:①指挥员素质不高,缺乏现代海战的基本知识和指挥合成舰队的能力,不能根据战场的变化灵活处置情况、断然采取措施;②他们由于政治顾虑太多,无论是杰利科还是舍尔,对本国政府都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日德兰海战也表现出新兵力兵器使用的某些新趋势。如把舰队分成先遣和主力,而且在先遣队的编成中主要是速度大、火炮装备强的战列巡洋舰;使用巡洋舰和驱逐舰在摆脱敌人时施放烟幕掩护撤退;在昼间战斗中比以往更广泛地使用驱逐舰的鱼雷武器;努力用潜艇和空中兵力进行战役侦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