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局轶事: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珍贵珍藏

京局轶事: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珍贵珍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该局生产的钱币从未发行,此事鲜为人知,仅有少数“二角”、“一角”银币流入市面,最早登载的泉谱是上海钱币商王守谦在1935年印行的《中国稀见币参考书》,而后续发生的事,更加深了京局银圆的神秘色彩。现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有京局“一圆”、“五角”及“二角”正、背面祖模共3套。

京局轶事: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珍贵珍藏

I-13-02/03

京局七钱二分光边样币。原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雕刻师自存品编号950,有编号者存世仅此一套

I-13-04

京局三分六厘光边样币,编号954

京局尚未开制,即于庚子年的阳历6月22日深夜在义和团攻打与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为邻的奥匈帝国使馆时被焚毁。由于该局生产的钱币从未发行,此事鲜为人知,仅有少数“二角”、“一角”银币流入市面,最早登载的泉谱是上海钱币商王守谦在1935年印行的《中国稀见币参考书》,而后续发生的事,更加深了京局银圆的神秘色彩。(www.xing528.com)

当时有人自京局废墟中找出除“一角”钢模以外的4套钢模,卖给后来担任《天津日日新闻》社长兼主笔的大藏家方药雨,民国年间方氏经张伯介绍,将所藏古钱、唐宋明银锭以及京局钢模以20万银圆转让给上海陈仁涛,陈在1947年移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初,陈仁涛因商场不得意拟出售藏品,中国文化部知悉后出价港币90万元购得。现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有京局“一圆”、“五角”及“二角”正、背面祖模共3套。由于上海泉界的资深藏家经常聚会交流,得知模具曾借给王守谦私制数套,于是京局银圆有了“原制”和“后制”之分。王守谦后来亦迁居香港继续经营,据其遗孀在20世纪60年代向从她手中购入除“一角”以外的后制版京局3套的美籍藏家古德曼(Irving Goodman)表示,王曾拥有全数后制版计8套,但模具已损坏无法再用。古德曼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出售了2套,剩下的在1991年拍卖会拍出。

20世纪80年代,英国老牌钱币商Spink&Son Ltd.从韦恩家族遗产中获得2套计10枚的京局银圆光边样币,分别为“一圆”、“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此系雕刻师自行在家族工作坊制作以作留底之用,因此其中的一套在边道上刻有编号,按面额由大到小依次为950~954,这2套出现后,随即由台北鸿禧美术馆买下作为馆藏。其中有编号的一套已于2010年转让,由于是在工作坊单独压印的,所以其重量、尺寸与标准规格不尽相同。另有币模及相关档案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

I-13-05

京局三钱六分光边银样。原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边道打印雕刻师藏品编号9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