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侯国地理:文帝初年的王国境内无侯国形成误

西汉侯国地理:文帝初年的王国境内无侯国形成误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诸侯王国境内侯国的迁出,文帝初年即已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文帝时代仍有侯国被封在王国,当时显然不存在“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

西汉侯国地理:文帝初年的王国境内无侯国形成误

一、“王国境内无侯国”形成于文帝初年辨误

西汉侯国地理分布格局发生“侯国错在王国”到“王国境内无侯国”的转变,曾引起部分学者的注意。一些学者认为这一转变发生在文帝初年,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史籍中如下两条记载:

皇帝初即位,易侯邑在淮南者,大王不肯。皇帝卒易之。使大王得三县之实,甚厚。(《汉书·淮南王传》载薄昭谏淮南王刘长书)

侯邑之在其国者,毕徙之他所。陛下于淮南王不可谓薄矣。(《新书·淮难》)

以上记载表明,文帝即位之初把淮南国境内的三个侯国迁出,重新安置于汉郡。[4]钱穆先生受此启发,提出:“而汉之为此,则自欲使政令一统,易于为治,故不欲侯封错在王国也。”[5]王恢亦从其说,故曰“侯国早期有错在王国者,文帝时加以调整徙之汉郡”。[6]而李开元则明确提出文帝即位后制定了“徙侯国出王国”的政策,即“将散处在各王国中的侯国迁出,安置于汉郡中”,“文帝之侯国迁移策并非仅限于淮南一国,而是作为汉朝之‘定制’而施行全王朝的”。[7]王、李两位先生认为,文帝即位后不欲使侯国错在王国,于是将诸侯王国境内的侯国悉数迁出。见诸史籍的文帝“易侯邑”之事并非仅是针对淮南国的政策,同时也推行于其他诸侯王国。随着诸侯王国境内侯国的迁出,文帝初年即已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以上诸位先生的看法虽不无根据,但仔细考订文帝时期的侯国分布状况,这一结论并不能成立。

先来看文帝时代,王国境内的侯国是否都发生了变动。高后元年,汉廷分封长沙王子吴阳为沅陵侯(157)。沅陵,《汉志》属武陵郡,汉初为长沙国封域。[8]若文帝即位后推行“徙侯国出王国”的政策,则沅陵侯国必须从长沙国迁出。但1999年,湖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沅陵县发现了第一代沅陵侯吴阳的墓葬。[9]据史籍记载,吴阳逝世于文帝后元二年,说明文帝末年沅陵侯国仍地处长沙国,并未发生迁徙。[10](www.xing528.com)

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夏侯婴为汝阴侯。汝阴,《汉志》属汝南郡,汉初地处淮阳郡。[11]1978年,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竈夫妇墓葬在河南省阜阳市被发现。[12]夏侯竈逝世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文帝四年至十二年汉廷置淮阳国,[13]则至迟文帝十二年汝阴侯国仍在淮阳国境内,而未迁徙。

再看辟阳侯国(61)。辟阳侯国封置于高帝六年,景帝三年(前154年)废除。辟阳虽不见于《汉志》,但《汉书·王陵传》记载景帝三年“淄川王反,辟阳近淄川,(审)平降之,国除”,可知辟阳地处齐地。19世纪末以来,山东临淄出土的西汉早期齐国官署封泥见有“辟阳侯相”、“辟阳邑丞”,[14]可以验证《王陵传》的记载。文帝初年,齐地皆为齐系诸侯王封地,[15]若文帝迁王国境内之侯国,则辟阳侯国当从齐地迁出。而《王陵传》的记载表明,直到景帝三年辟阳侯国仍在齐地。且景帝三年之时,齐地仍为齐系诸侯王封地。[16]这不仅表明辟阳侯国在文帝初年并未迁徙,同时表明景帝初年王国境内仍有侯国分布,可见文帝时代并无所谓“施行全王朝”的“侯国迁移策”。

此外,文帝所封列侯,其封国仍有地处王国者。如文帝十四年所封缾侯国(203),地处淄川国。[17]景帝三年,缾侯孙单参与七国之乱,正与其封国地处叛国境内有关。又后元三年,文帝封丞相申屠嘉为故安侯(207)。故安,《汉志》属涿郡,文帝时为燕王领地。由此可以看出,文帝时代仍有侯国被封在王国,当时显然不存在“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

文帝时代,不仅王国境内的侯国没有被悉数迁出,而且仍有侯国新封在王国境内,“迁淮南国三侯邑”应当是文帝针对淮南国的政策,并非施行于全国,所谓文帝初年已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局面的说法完全可以摒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