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瓦当艺术-民俗文化研究

陕西瓦当艺术-民俗文化研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俗文化一般认为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相沿袭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

陕西瓦当艺术-民俗文化研究

(一)民俗文化

一般认为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相沿袭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张紫晨先生认为:“民间艺术是民俗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艺术是民俗观念的载体。”

民俗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民俗具体表现在社会组织、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宗教信仰方面;或是以语言、行为来表现,或是以文学、艺术表现,更多的是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它不仅仅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象征符号而存在,同时也以其优美的图形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审美感受。它不仅能以简洁、凝练的符号对应人们心里的观念形态,使人们从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认同感,而且在传统的民间创作所依赖的生存条件下,以表演或示范等等非正规的口传身教的固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最经济的形式。

没有一种民俗文化不是人类的经验总结和积累,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不是人类现实的实质和反映。民间艺术不仅仅是民间的艺术形态,同时它也是民间生活的集体体现。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是建立在民俗的基础之上的。它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是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艺术涵盖了强烈的民俗观念,是民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民间艺术与民众生活的密切联系,民众对民间艺术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使得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联。(www.xing528.com)

民间艺术就是在原始艺术起源之时产生的,那些远古的生产习俗、信仰习俗、饮食习俗以及人生习俗等等深深地影响了原始艺术的发展。那些祭祀供奉用的面花、雕像、神像、纸扎、礼仪用具都是民间信仰崇拜民俗的产物,承担着人们祭祀信仰的愿望和要求。民间艺术的创作大多以民间习俗为基础,它是创作的源泉之一,如果缺少了民俗活动这一丰饶的土壤,民间艺术也不会呈现出如此多姿多彩的景象。春节年画元宵节彩灯婚礼的喜字、丧葬的纸扎、祝寿的礼馍、定情的荷包,这一切不仅表现为民间艺术的精彩创造,同时也是富有表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在特定民俗活动中的具体展现。富有吉祥寓意的吉祥纹样,热烈而鲜明的色彩,完整和谐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民俗心理、观念的制约,福禄寿喜的内容,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都是民俗观念之使然。民间艺术受到民俗心理、民俗观念的支配和规范,承载了艺术图式以外的内涵,丰富、强化了民俗活动的氛围,使得民俗活动更为的生动精彩。

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将生命的感悟、外界的自然之象及主观的精神心象用单纯的、象征的纹样符号记录下来,使之具有符号化的视觉美感。这种视觉性的符号大量的呈现在早期的岩壁和彩陶上,清晰地勾画了原始符号的表象形态,完整地表述出原始人对生命的体悟。在民间,人们依据本地区、本民族的生活习性、风俗惯例创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造型艺术,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