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瓦当艺术研究:陕西民族审美意象表现

瓦当艺术研究:陕西民族审美意象表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瓦当民族审美意象表现文字瓦当在汉代以前极少,至汉时始大量出现,特别是西汉时期,文字瓦当的数量较东汉为多。另外,重势利也是汉代尤其西汉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无论朝野均是如此,瓦当文字中大量出现的“富贵”“大富”“大吉祥富贵候王”等吉语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图中瓦当纹饰中动物的图案造型表现的及其生动,图形之间相辅相成;炯纹和云纹栩栩流动,意象万千。道表示了事物的终极原因和最高法则。

瓦当艺术研究:陕西民族审美意象表现

(三)瓦当民族审美意象表现

文字瓦当在汉代以前极少,至汉时始大量出现,特别是西汉时期,文字瓦当的数量较东汉为多。汉代瓦当上的文字,少则一字,一般为四个字,最多可达十二字。文字多为篆书。根据当面文字的多少,文字间促长行短,互为辟就,烂漫多姿,其雄密茂美的章法和饱满酣畅、质朴淳厚的气韵给人以安定、丰满、舒畅感觉,堪与当时的碑石并美同风,因此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精品。此外,瓦当文字布局考究,每一件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巧思,其排列组织的和谐匀称,可与好的印章媲美,是最能充分发挥中国汉字结构的佳制。

img196

图7.1 “卫”字瓦当,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文字瓦当的内容涉及吉祥语、职官、仓储、宫殿、陵寝、关驿等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涉及当时宫殿陵寝宫署的建筑物名称,用途的有“长乐”“未央”“上林”“鼎湖延寿宫”,分别表示长乐宫、未央宫、上林苑中离宫别馆和鼎湖延寿宫的名称。“卫”“庚”“冢”“仓”“佐戈”等标明建筑物的用途。“关”字瓦当用于关口门户之建筑;“卫”字瓦当是用于禁军官署;“冢”字瓦当是用于陵墓建筑等等。这些文字瓦当研究秦汉历史具有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文字瓦当中,数量最多的是“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长生无极”“大乐富贵”“君宜候王”“君宜高官”“日利千宝”“六畜蕃息”等。

img197

图7.2(a b c d e f) 四字瓦当,汉代(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img198

图7.3(a b c) 龙纹瓦当(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有关长寿和富贵的吉祥文字,这类文字也经常出现在陶器、铜器、铜镜等器物的铭文中。瓦当中大量出现这些吉语,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大的社会思潮。而这一点又与当时盛行神仙方术思想、统治者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行动密不可分。史载,秦始皇汉武帝希冀长生不老,听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当、花费巨大人力、财力寻求烧炼不死之药。尽管他们最终都未逃脱死亡的结局,但他们寻求不死之药的行动都在秦汉社会中造成了巨大影响,即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一般中下层人民既无人力也无财力去寻找所谓不死之药,只好通过“延年延寿”“千秋”“万年”等吉语及其命名来寄托自己对长寿、永生的希望。另外,重势利也是汉代尤其西汉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无论朝野均是如此,瓦当文字中大量出现的“富贵”“大富”“大吉祥富贵候王”等吉语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瓦当上有关富贵长寿的文字虽短,但其数量相当可观,透过它们,仍可真切地感受秦汉时人们普遍存在着的对富贵长寿、幸福等的强烈渴望与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瓦当文字是对当时思想观念的“实录”。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所谓“传统”,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曰:“传,传也,以传世后人也”。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汉儒最重师传”,犹前人传后人,代代相传。“统”《汉书·贾山传》曰:“自以为过尧舜统”。颜师古注引如淳云:“统,继也”。传统二字相连,即有世代相继之意。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是英文tradition的汉译,是指由历史沿传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思想、道德、风格、心态、艺术、制度等,是一个外延极宽,反映客观事物一般规定性的概念。在文化传统中又可分为:哲学传统、儒家文化传统、道家文化传统、佛家文化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等等。

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今以太极哲学和文化思想为主,主要就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内涵作以简明阐述。

太极——太极的对话创生观

“太极”是太极哲学的元范畴,其字义:“极”是顶点,尽头,极限的意思;“太”是高、大的意思。“极”字加上“太”字,构成“太极”一词,表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极点的观念。以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都从“太极”生发,最后又归结到“太极”。它含蕴新事相,同时借物与事的落实具象而显露。重要的是即内部酝酿创造,在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的有规律运动中,必然会产生新事物,即具有“创生性”。太极是创生性的中枢。中国的“创生”意识渊源,可追溯到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宇宙创生意识的智慧体现。

这种“创生”意识,在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图中早有隐含和预示。第一,太极图中的阴阳两级虽有黑白之分,但二者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体现出标准的平衡状态。第二,体现阴阳二级两种异质要素之间的平等与平等对话的关系。第三,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一极乃是另一极的反转,也是“补足”,可随时互补,保持原来的整体。第四,二极与整体始终呈现一种完整关系和整体联盟。只要改变其中一极要素就等于取消了整体系统,或者改变整体系统,也等于取消了其中的要素。第五,最重要的是在二极互动中生成出了一种新东西——即图中黑白两部分分界处的那条S形曲线。它不是有意画出来的,而是阴阳两极在对话中形成的自然曲线,它来自两极相互发生关系的两个“部分”,又是独立于两极的。因而代表了一种新生,它既含有两级原来的东西,又超越了两极,是一种新质。看上去来自两极,却又不同于其任何一极;它似时时在运动,却又无任何固定方向;它似永远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正是由于处处充满这种相反相成的力量,使它充满变化、生机、灵动和无限。可以说太极图两极思想极其简要形象地体现了对话创生观和中国人宇宙观及生命特征。这种太极意象在瓦当中都有典型的图像。

图中瓦当纹饰中动物的图案造型表现的及其生动,图形之间相辅相成;炯纹和云纹栩栩流动,意象万千。

阴阳——阴阳的辩证整体观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总结出来的一个哲学命题,它体现出中国人的一种辩证的整体观智慧。《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其大意是说: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也就是说,阴阳两个对立方面既相互对持,又相互流转,这就是道。道表示了事物的终极原因和最高法则。天地之间凡是继承这一法则的,就是完善的;凡是具备一阴一阳的就完成其本性。可是一般人总是看不到阴阳两个方面,或者见仁而不见智,或者见智而不见仁,以自己所见一面为道,而普遍的老百姓只是于日常生活中运用此道,但并不懂这个道理。这样,君子之道就少了。把一阴一阳看成事物的本性及其变化规律。这是《易传》对古代哲学的一大贡献。阴阳对立统一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思想的中心论题。概括说,阴阳本意有三:一是阴阳对持;二是阴阳相互影响产生变化;三是阴阳合而为一的自然之道为一整体。这种广泛的“阴阳”说所形成的辩证整体观原理即在万物万象之中,也在事实经验之中,在日常生活比比皆是,瓦当也无一例外

img199

图7.4 三雁纹瓦当凤翔秦雍城遗址

img200

图7.5 猎人斗兽纹瓦当凤翔秦雍城遗址

img201

图7.6 炯纹瓦当凤翔秦雍城遗址(www.xing528.com)

img202

图7.7 涡云纹瓦当咸阳秦咸阳遗址

img203

图7.8 蟾蜍纹瓦当凤翔秦雍城遗址

img204

图7.9 龟蛇纹瓦当汉长安城遗址

img205

图7.10 云纹当范陕西韩城汉扶荔宫遗址

图中瓦当纹饰阴阳相生,讲究灵变、夸张、错落的造型及空间的布局留白,还将瓦当放置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来追求整体的和谐之美。瓦当布于屋檐,由于光照的强弱、角度的反差再加上瓦文阴阳凹凸的衬托,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反映出当时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与艺术修养

五行——五行的相生运动观

五行导源于太极,是太极阴阳范畴的具体化的形态,即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材料和物质运动相生相克的方式,以说明世界万物周而复始的相生关系。这种五行思想也成为当时中华帝国政治的指导思想。公元61年,汉明帝曾撰写一部五行专著,开设讲座,并亲自讲授五行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帝王虽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禁令,但从不禁止五行,从而五行成为人世间的系统标识和帝王臣民共同遵守的规范。

故而便有了:五纪、五星、五天、五云、五气、五辰、五数、五德、五位、五岳、五方、五度、五毒五谷、五畜、五形、五音、五脏、五主、五声、五常、五神、五经五帝、五符、五色、五学、五律、五乐、五调、五服、五味、五法、五吉、五凶、五尊、五卑、五相、五季、五节、五术等等。当然建筑中的瓦当也不能例外。

img206

图7.11 青龙纹瓦当

img207

图7.12 白虎纹瓦当

img208

图7.13 朱雀纹瓦当

img209

图7.14 玄武纹瓦当

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名,使它们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它们与时间、节气、方位、星宿、阴阳相连,人必须借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达到人神感应、灵魂升天,这也体现了形神相依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