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梦与中国梦:治国、社会、个人三重层次的追求

孟子梦与中国梦:治国、社会、个人三重层次的追求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之梦有三个层次:治国梦、社会梦、个人梦,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有清晰梦境,有高远境界,有系统表述。孟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就是一个富于梦想、追求梦想之人。《孟子》一书,系统地展现了孟子的梦想,深入地阐发了他的梦想,真实地记载了他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孟子梦与中国梦:治国、社会、个人三重层次的追求

王志民

摘 要:孟子是一个富有梦想,追求梦想的人。《孟子》一书系统地展现了他的梦想,深入地阐发了他的梦想,真实地记载了他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孟子之梦有三个层次:治国梦、社会梦、个人梦,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有清晰梦境,有高远境界,有系统表述。孟子有执着顽强、锲而不舍的追梦精神;宣传梦想,实践梦想,坚持梦想;孟子之梦和孟子的追梦精神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和折射,我们要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吸收其丰富滋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孟子梦;梦境;追梦;中国梦

梦想,是一种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的高远境界。有梦想,才有方向;有梦想,才有动力;有梦想,才有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梦想的民族,历史上众多先哲达人的梦想,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丰富历史资源和文化滋养。孟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就是一个富于梦想、追求梦想之人。

一、梦想与梦境

主要记载孟子言行的《孟子》一书,通观全篇,并无一个“梦”字,但深入研析却发现: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梦”字,真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孟子》一书,系统地展现了孟子的梦想,深入地阐发了他的梦想,真实地记载了他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在他所处的那个“天下并争于战国”的时代,他的梦想,既立足社会现实,又超越社会现实,有清晰的梦境,有高远的境界,有系统的表述。而他的梦想,一言以蔽之:既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那个时代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具体分析,孟子之梦,至少有三个层次。

其一,治国梦。天下大乱,大国争雄,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一国之治,如何实施?孟子有明确的理想:就是实行“王道”主张,以“仁政”治国。何为“王道”?孟子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1]只有让百姓安定、富足,受到良好的教育,民心归附,才会无敌于天下。如何保民?即实行“仁政”。“仁政”的内涵是什么?孟子作了较为丰富全面的解说,主要有:“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夫仁政,必自经界始”[3],也就是保土地,少刑罚,薄税赋,让老百姓过富足日子;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就是让天下老人皆有所养,天下儿童皆有所育,天下就无敌了。孟子的治国梦,有明确的治国目标:反对战争掠夺,反对滥用刑罚,以民心向背为指归;有具体的“保民”措施:保土地、保富足、爱惜生命,敬老抚幼;有鲜明的路线图:由一国之治到统一天下。这对当时一心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有为大国之君,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梦想。

其二,社会梦。在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时代,孟子提出了他的社会梦想,这个梦想有其具体的梦境:一个美妙的社会图景。他在与齐宣王对话时描述说:“五亩之宅,树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这是一个古代版的“小康”社会图景:和平安定,社会祥和;林茂粮丰,六畜兴旺;衣帛食肉,生活富足;仁礼孝悌,教育及时;民风淳正,老幼皆宜。

其三,个人梦。他的个人梦想是和治国梦、社会梦联结在一起的。孟子有宏大的个人抱负,有高远的个人理想,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梦想,有追求。他的个人梦想也有三个层次:一是以孔子为楷模,做民族文化的传人。他最崇拜孔子,一生立志做孔子那样的人。他不只一次表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以孔子之后的中华文化传人自居,立志传承道统,发扬光大。他认为:“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五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6]其历数了代代道统传承,最后表示:我离孔子时代不远,故居距孔子最近,难道我就不能承担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的重任吗?足见其梦想之高远。二是以尧舜为榜样,做平治天下、大有作为之人。他明确表明自己的责任:“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7]孟子一生敬民爱民,最大的梦想就是:立足现实,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对他人生梦想的一个很好注脚。孟子治天下,还以先圣作榜样,要像尧舜那样勤政爱民。他是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建立在以先哲为榜样,以解除现实的民生疾苦为基础的。三是做有浩然之气、有高尚人格的“大丈夫”。他提出要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要做能“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了做到这一些,他以“舜发于畎亩之中”以及傅说、管仲孙叔敖等先圣先哲为例,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8]这一倒因为果的人生哲理,是实现“大丈夫”梦想的必由之路,也是孟子对自己提出的苛刻的自奋要求。

二、梦想与追梦

深入分析孟子之梦,就会发现他的梦有很突出的个性特点,大致有以下三点。

其一,孟子梦想很高远。他的梦想以天下为己任,一己之梦而胸怀天下;他的梦想以民生为主旨,千方百计渴求民生安康;他的梦想以社会为蓝图,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升平景象。孟子的梦,既超越自我,又超越现实。以往观千年,先圣先哲为根基;又放眼未来,以天下统一为旨归。这展现出孟子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其二,孟子梦想很系统。孟子有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9]他的梦境体现着由天下到国家社会,再到自身的层递。孟子时代的“天下”,即国人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他的天下国家,是民族的、社会的,也是家庭的。孟子的梦想,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图景。而在天下、国家、社会之中的个人之梦,只是由天下而始的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梦想的聚焦点。因而,孟子梦想图景的层递变化,正体现着他理想的由近及远,由个人而致天下的系统扩展与发扬。孟子之梦将平天下之责、治天下之术、安社会之象、修个人之身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内涵既系统化又丰富有序。

其三,孟子梦想很具体。孟子的梦想宏观而不缥缈,高远而接地气,丰富而又具体。谈治天下之梦,有雄辩分析,有系统阐发,有具体措施。大到“天下可运于掌”的谋略,而具体则提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同。”也就是说,要将土地一亩一分的田界分清楚,不分好田界,就会带来不公不均。可见其梦想的具体细微。谈到社会梦,孟子所关注的也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像聚焦镜头,具体可感。所以孟子之梦,既让人感受到崇高,又体验到具体和亲切。

孟子的梦想,体现着一种孟子精神,即他为追求梦想所展现出的执着顽强、锲而不舍的追梦精神。这种精神大致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其丰富内涵。

第一,宣传梦想。孟子之梦,事关天下、国家、社会,实际上是要建设一个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的理想社会,这就决定了他的梦想实现,必须依靠统治者的接受和实施。所以,孟子追求梦想的过程,就是大力宣传、推销自己梦想的过程。他在二十年中,四处奔波,游说各国,与各国国君对话、宣讲、辩说,不遗余力,力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梦想,实行“仁政”治国,给老百姓以安定富足的生活。孟子处在一个诸子百家蜂起,各国君主争相礼贤下士的时代,他周游列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浩浩荡荡,八面来风,气势非凡,但真正接受他主张的人却很少。他滔滔不绝,与人争辩,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锋芒毕露。人讥其“好辩”,他辩解说:“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己也矣!”一句话,道出了他的追梦精神之所在:为了梦想不得不为,奋力而为,不遗余力。

第二,实践梦想。孟子对梦想的实现,不仅思之于心,宣之于口,而且见之于行。他从三个方面推动实践:一是积极出仕,参与国家治理。孟子游说各国诸侯的目的,不只是推行理想主张,还想得到重用,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所以,他在齐国被封为上卿,也着实准备大干一场,但因其主张不为齐宣王所接受,所以位高而权微,只是让他“不治而议论”,并不实职任用,他只能失望而去。二是他“招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际上他在采取措施,为实现梦想培养人才队伍。所以,在战国诸子中,孟子的学生是最多的。三是强化人格修行,养浩然之气,竭力提高个人实现梦想的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全力为实现梦想,打造过硬本领。

第三,坚持梦想。应当承认,孟子的梦想在那个时代是难以实现的,正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所言:“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先,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在处处遭遇碰壁之后,孟子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他提出:“立天下之正位,创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10]因而他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1]。他晚年的讲学、著述生涯,进一步彰显他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他表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心。”[12]他是以能坚持梦想为满足,以培养人才为乐事的。

三、孟子梦与“中国梦”

首先,孟子之梦和“中国梦”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当代“中国梦”的具体实现,实际上也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国家怎么实现;社会怎么实现;个人怎么贡献。作为个人梦想,孟子之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是把国家的梦、社会的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梦,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也应该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实现社会繁荣富足、百姓享受小康生活的梦,与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孟子思想博大精深,但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时移世异,我们当然不能把孟子的梦想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今天,但是其梦想的精神实质,却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脉相通的。孟子之梦是我们当下实现中国梦的丰厚文化滋养。

其次,孟子对梦想执着追求,对于今天每一个人来讲,也都是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滋养。孟子一生的梦想,不是个人一己之梦,而是国家、社会、民族的梦想,他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梦想,在游说魏国、齐国,与两国国君交流时,孟子高调畅谈自己的梦想。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孟子借齐王征询“齐桓晋文之事”而大谈“仁政”主张,就是孟子推销、宣传自己梦想的经典例子。孟子在宣传自身梦想的时候,很注重提出具体的理想图景和实现措施,如制民之产、生态保护等都是其具体的内容。他被自身的梦想,也是他的社会理想所鼓舞,通过“辩”来战胜自我,战胜困难,说服他人,他执着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求索、努力。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之时,始终坚持梦想,积极探索梦想之路,他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www.xing528.com)

再次,为了实现梦想,孟子对修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更难能可贵。他做到了对人对己、在内在外的一致。他提出了养心、养性、养气、养身的主张,意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他认为,只有提升自己个人素质,才能去实现兼济天下的梦想。孟子的梦想不是只对别人而言,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做人的品格和追求,体现了一种人格的崇高美。孟子之伟大,在于其人格的伟大、境界的高远、梦想的超群。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孟子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他到处碰壁,以至于有人说他“迂远而阔于事情”。但他始终执着地坚持、坚守自己梦想,不为人所动。这样一种固守理想的人格力量,在今天的社会中,尤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孟子的梦想,孟子对梦想的追求,他在追梦中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和折射!我们要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吸收其中丰富滋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王志民,孟子研究院院长、山东省原政协副主席

Mencius' Dream and the Chinese Dream

Wang Zhimin

Abstract: Mencius was a person of dreams and in pursuit of dreams.The book of Mencius exhibits his dreams in a systematic way, expounds his dreams and records his untiring pursuit of them in an honest way.Mencius' dreams consist of three levels: the dream of governing a country, a social dream and an individual dream, and these dreams surpass reality on the basis of a clear description of a dreamland, farsighted realms and systematic statements.Mencius has a persistent and dogged spirit in chasing his dreams ; and he disseminated, practiced and adhered to them.Mencius' spirit in chasing his dreams is in fact a refle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We need to inherit this valuable spiritual legacy by absorbing its rich content and striving towar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Mencius' dream; dreamland; chase the dream; Chinese dream

【注释】

[1]《孟子·梁惠王上》。

[2]《孟子·梁惠王上》。

[3]《孟子·滕文公上》。

[4]《孟子·梁惠王上》。

[5]《孟子·梁惠王上》。

[6]《孟子·尽心下》。

[7]《孟子·公孙丑下》。

[8]《孟子·告子下》。

[9]《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滕文公下》。

[11]《史记·孟荀列传》。

[12]《孟子·尽心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