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梦的现实与文化指向

中国梦的现实与文化指向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国人倍感惊喜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亮相之后,结合我国的现实发展需要,又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让人们对这一伟大梦想有了更加清晰、更加现实的认识。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保障和价值导向;中国梦的发展和实现能更好地丰富和完善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更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中国梦的现实与文化指向

追求梦想是每一个公民寻求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富强发达的必由之路。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追求梦想历来都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要求。

正是先辈们这种对和平、富强、文明等诸多梦想的不懈追求,才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成果。先秦时代老子孔子等这样一大批思想家创立和总结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为我们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人格情操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思想史的发展进步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四大发明的诞生以及瓷器、丝绸等众多技术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格局的变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梦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中不懈努力,领导全国人民最终翻过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了社会主义,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发挥了英明的领导作用,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禹治水

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理论武器,不断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不断探索和追寻更加适合我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道路,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既是我党在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有效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处理各种新问题的理论法宝。令国人倍感惊喜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亮相之后,结合我国的现实发展需要,又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中国梦就是这样的伟大创举。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讲话,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富有现实意义和浪漫色彩的概念。中国梦也就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从近代以来就一直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让人们对这一伟大梦想有了更加清晰、更加现实的认识。中国梦有两个相辅相成的具体目标:从社会幸福度这一方面出发,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从社会基本特征出发,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具体的目标共同构成了最终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所以,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从大的层面来说,它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从小的层面来说,它是公平梦,也是和谐梦。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和要求。

中国梦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条件。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保障和价值导向;中国梦的发展和实现能更好地丰富和完善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更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中国梦这一国家性、民族性、全民性的梦想和追求的提高,必有力地将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再次凝聚起来,更加坚定地走富国强民的小康之路,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的提出,使民族精神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否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在当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能否很好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

第一,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加快在各个方面发展的步伐,但这种外在的行动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做后盾和保障,要让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和认识,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这就要凝聚民族力量,发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集体协作精神,倡导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主义精神。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的精神力量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和行动的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而这些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期的民族精神的浓缩和概括。要将这些核心价值观作为目前各族人民的实现目标和行为准则,就要将民族精神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来认识。(www.xing528.com)

第二,民族精神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保障。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种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是必经之路,高速度伴有高风险。例如,过快的发展造成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破坏;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同步和不平衡;经济利益诱惑之下,职业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丧失;激烈竞争之下,财富的不平衡累积;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精神的压抑和信仰的缺失;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巨大流动造成农村的凋敝荒芜和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加大、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迎面而来。我们的民族是崇尚团结统一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祖国的和平统一依然面临问题。社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自然环境之间仍然很难找到平衡。这就要求把国家发展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统一起来,即我们常提到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下,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华民族是崇尚仁义道德的,在中国民族精神中占有主导思想的儒家特别推崇人的诚信友善、和睦相处、乐善好施、公平正义。但是现在,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一些人利欲熏心,丧失职业道德,弃置做人原则,对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挽此局势,需要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感召力和深厚传统文化的塑造力。

第三,民族精神是解决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武器。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饮食起居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会导致每个个体成员,甚至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着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并且在相互交往中会出现各种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会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发展,矛盾解决不好,会影响目前我国大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要解决个人与个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就要用民族精神来感染和感化他们,让矛盾双方深深体会到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民族精神的向心力、感召力和亲和力会感化每一方,使矛盾双方心平气和地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精神就是民族之间的纽带,只有依靠这根纽带,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依靠这根纽带,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心连心、手牵手,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际上,虽然世界格局走向了多极化,诸多小国都取得了独立、自由的发展权利,但历史和实践证明,目前世界形势并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障碍还有很多,一些和主流趋势不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冷战”思维、霸权主义意识、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发展不平衡、原料产出与加工的不平等等种种因素还存在着。中国一直走着和平发展的路子,和平发展是由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因为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追求和平、和谐,因此,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包容、互利、和平、平等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发扬民族精神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国家为先的爱国意识。

总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未来任务决定的。

中国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的时代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又一新的理论成果,是我们的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人民大众的梦。它包含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精神内涵,是我们处理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具有古典浪漫气息的名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深远意味,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也符合当下中国的发展需要。要将这一伟大的梦想付诸实践,就要跟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在历史长河中千锤百炼最终稳定下来的牢固的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民族精神是积淀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精神特质,唤醒民族精神,将每个人身上潜在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中国梦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