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中国梦的文化指向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中国梦的文化指向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与时俱进的产物。[15]所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体现很多时候是以爱国主义形式出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总特征是以爱国主义为先锋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之下,不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仅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要求,更是当前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决定的。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中国梦的文化指向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相应地有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民族精神性质迥异;艰难困苦岁月与繁荣昌盛时期的民族精神也大为不同。因此,民族精神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社会目标和价值体系,才能成为民族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品格,也才能跟上先进文化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满足。所以,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民族精神非常重要的内涵和本质。

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即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5]所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体现很多时候是以爱国主义形式出现的。

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总特征是以爱国主义为先锋的。这是中国所独特的,也是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和国情所决定的,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决定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之下,不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爱国主义就是旗帜、就是方向。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家园,许多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换回自由、民主。中国人民在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下,赢得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以顽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也是奋斗史和爱国史。自1840年欧美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的民族精神就上升为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虽然清政府软弱无能,但在一些如林则徐、邓世昌等将领身上我们明白了鲁迅说的“民族脊梁”的含义;此时,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不是政府,而是民间。面对强敌的入侵,中国民间自发发起保家卫国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也如黄河长江的波涛汹涌在起义军和人民心中。这没有官方的组织和号召,中华大地上飘荡的正义之气、团结之气和爱国之气感召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于是人们能看到像三元里抗英的壮举,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敌的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的士气,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的精神。

辛亥革命时,中国已经千疮百孔,积弱积贫,国家四分五裂,这令爱好和平和梦想团结统一的中国人民痛心疾首。此时,孙中山先生一呼百应,带领起义将领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人民希冀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新的社会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更显示出知难而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大无畏民族精神。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族人民,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奋斗。亿万中国各族人民送粮、送钱、送衣,甚至将自己的子女都送上前线,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后方和坚强后盾。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凝聚着亿万中国人民要求和平、自由、民主的美好愿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此时,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保家卫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了时代主旋律,同时,为了最广大范围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积极性。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用强大的民族精神熔铸成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保卫了家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这是一场全民族凝聚力的演武场,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活教材。此时,不仅有前赴后继的前线英雄,也有鼓舞民族斗争的后方文化工作者、音乐工作者创作出《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英雄儿女》等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鼓舞着全民的斗志,给倒下的士兵以力量,给战斗的英雄以精神。一些文学工作者在街头巷尾都贴满了鼓舞战斗的标语,并创作了如柳青的《复活的土地》、田间的《给战斗者》之类的口语化短诗,就连“雨巷诗人”戴望舒也禁不住呐喊出“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元旦祝福》)这样的心声。这些都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全民的参与,抗战不知道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还要生活多少年。苦难和自尊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牢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新中国成立后,时代赋予民族精神团结自强、勇于创新、勤劳务实等新的要求。虽然这些民族精神古已有之,但在一个新的时期,对民族精神要求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党不负众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度过了三年最艰苦的困难时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原子弹氢弹等的试验成功,形成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产生许多新的时代主题,衍生了许多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牢固,抗击“非典”的上下同心、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举办奥运会的众口同声,都是新时代新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和新的民族凝聚力的产生。(www.xing528.com)

民族精神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这是由民族精神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核,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民族精神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动的,它随着民族的发展和变动而变动。

中华民族不是亘古初民时期就有,而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不断融合汇聚形成的,作为民族灵魂和内核的民族精神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才葆有活的灵魂和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成为民族的价值规范和稳定的价值体系,指导民族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和社会变化,勇敢面对突发事件和灾难,也指导民族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不仅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要求,更是当前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决定的。首先,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在21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就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先进文化放到一个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来认识,这在世界上也是很少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16]这意味着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先实现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概念的提出,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同时这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重要途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如何能使传统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贡献力量,这就要求实现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只有民族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最先进的精神姿态,民族文化才能先进和前进,也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其次,民族精神是先进生产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前提和条件。在综合国力的提高上,民族精神和先进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资源力量、科技力量等,亦即通常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则指一般国家的凝聚力、民族向心力、民族精神、人民幸福指数、民族文化认同和自信程度,以及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强盛的软实力,恰是一种硬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生产力的发达会增强硬实力,提升综合国力;而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也会提升国家形象、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且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力量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储备,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永远是最先进和最有创新性的。民族精神不仅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同时,它作为精神能量还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等硬实力而提高综合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