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中的脚色与人物塑造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中的脚色与人物塑造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丑还兼演丑婆子和鸨母、媒婆、禁婆(女狱卒)等女性人物。在以“两小戏”为基本形态的小戏中,小旦、小丑无疑为主要脚色。乱弹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曾在广大民众中留下了深刻、长久的印象,这与行当对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强化式表现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在行当使用上“遗貌取神”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做法,早已为广大观众承认。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中的脚色与人物塑造

二、脚色行当与人物塑造

乱弹的行当划分以京剧最为规范,这里略作介绍。

京剧行当主要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原来也有末、外,后来都并入生行)。一般而言,剧中男、女主角多属生、旦;净、丑地位低于生、旦,其中性格较“粗”者为净,诙谐、滑稽或狡猾者为丑。但四大行中,还有种种细分。

生行中,主要分老生、小生和武生:一般中年以上为老生,年轻者为小生,重武技者为武生。老生中,又分安工老生(重唱功)、衰派老生(重做功)和靠把老生(重武技,“靠”指所穿铠甲,“把子”指兵器)。小生中,又分做官的纱帽生、挥折扇扇子生、落魄的穷生、习武的武小生等。武生中,也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前者扎靠(即穿恺甲),后者为短打装束。生行中,还有专演关羽等红脸人物的红生和专演少年儿童的娃娃生。

旦行中,主要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小旦等:通常中青年端庄者为青衣(又称正旦),性格明快、活泼者为花旦,重武技者为武旦,年老者为老旦,年少者为小旦(又称闺门旦)。武旦中,又可分刀马旦和短打武旦:刀马旦顶盔贯甲,重在唱、念、做;短打武旦则穿短衣,重在翻跌打斗。(www.xing528.com)

净行俗称花脸(因脸上要画脸谱),主要分正净、副净和武净:正净又称大花脸、黑头、铜锤,重唱,多演仪态威重的大臣或大将;副净主要为架子花脸,重身段表演和念白,多演勇猛、强悍的人物;武净又称武二花,只重武技,不重唱念。副净中有一种“白净”,脸谱主要用白色水粉,专用于曹操秦桧严嵩等奸臣。副净中还有一种二花脸,表演风格近于丑。

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因鼻梁上要涂一块白),主要分文丑、武丑:以武为主者为武丑,其余为文丑。文丑又有种种细分,如戴方巾、穿褶子者为方巾丑,地位高而常穿蟒袍者为袍带丑,年老者为老丑,穿短衣的酒保、樵夫、长工等下层人物为茶衣丑,地痞流氓之类为鞋皮丑,年少者为娃娃丑。文丑还兼演丑婆子(即女丑,又称彩旦)和鸨母、媒婆、禁婆(女狱卒)等女性人物。武丑俗称“开口跳”,因该行当一般念白多,口齿伶俐,同时蹿跳多,身手敏捷。

京剧行当在乱弹中有一定代表性,不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乱弹,在行当的划分和表演特色上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如高腔与前代戏文传奇的关系很密切,故其行当是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的基础上变化发展。又如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述清中叶扬州一带乱弹脚色的特点:“凡花部脚色,以旦、丑、跳虫为重,武小生、大花面次之。若外、末不分门,统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不分门,统谓之女脚色。丑以科诨见长,所扮备极局骗俗态、拙妇呆男、商贾刁赖、楚咻齐语,闻者绝倒,然各囿于土音乡谈。……本地乱弹以旦为正色,丑为间色。正色必联间色为侣,谓之搭伙。跳虫又丑中最贵者也,以头委地、翘首跳道及锤铜之属。”其中大花面即大花脸,跳虫即京剧武丑“开口跳”一类;“以头委地”云云,指他们的表演特点。清代后期各地的梆子戏和皮黄戏中,因帝王将相一类题材所占比例最大,故一般又是生(尤其老生)、净两行的地位最突出。高腔仍多演才子佳人故事,故一般更重小生和正旦。在以“两小戏”为基本形态的小戏中,小旦、小丑无疑为主要脚色。清末以小戏起家的新兴剧种多演婚恋故事,一般也重生、旦。乱弹因重场上技艺,技艺又按行当组织,故其作品(尤其折子戏)的行当特点常很突出。譬如有“老生戏”、“青衣戏”、“花脸戏”、“丑脚戏”等划分:“老生戏”便是以老生为主角、该行当的演技相应有突出展示的折子戏,其余类推。

行当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作类型概括的结果,故按行当刻画人物,有助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表现特定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因此常常是人物一出场,无需太多介绍,观众就能从行当上对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乃至品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乱弹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曾在广大民众中留下了深刻、长久的印象,这与行当对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强化式表现有密切的关系。行当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后,似乎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但乱弹艺人在按照行当的规范表现生活时,他们仍有高度的创造性。举三国戏为例:尽管历史上的周瑜年龄要比诸葛亮大得多,元杂剧里的周瑜也是有胡须的,但清代乱弹戏里的周瑜却变成一位“嘴上无毛”的英俊小生,诸葛亮反而成了一位胸飘三绺长髯的老生。以小生行当演周瑜,突出了人物的英武之气,也可体现他的少年气盛和心胸狭隘的性格;老生扮演的诸葛亮,则更显得足智多谋、沉稳练达,与周瑜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在行当使用上“遗貌取神”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做法,早已为广大观众承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