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唐五言律诗:新制格律成果

初唐五言律诗:新制格律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律诗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讲求声律和对仗。第一联或称首联,第二联或称颔联,第三联或称颈联,第四联或称尾联。在初唐,五言律诗率先定型,产生了堪称典范的作品。沈宋之外,杜审言和初唐四杰也作出了贡献。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辞俱美,对仗精工,音调浏亮,饶有唱叹之致,是十分成熟的五言律诗。

初唐五言律诗:新制格律成果

二、新制迭出,格律形成:初唐的五言律诗

唐诗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太宗、武后两朝。贞观宫廷诗人如虞世南、李百药、陈叔达等,是初唐诗坛“元老派”人物,虽多为陈隋旧人,但诗风仍有改良。唐太宗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政治,倡导中和雅正的诗风,大体合乎南北合流的诗歌发展趋势。

武则天时代,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在宫廷以外崛起了新生代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而宫廷诗人的诗风也突破了齐梁的藩篱,渐发唐音。

在初唐,律诗——首先是五言律诗定型,并产生大量佳作。

律诗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讲求声律和对仗。律诗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它每篇8句,每两句相配为一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同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平仄上须合符“对”(出句与对句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的要求。第一联或称首联,第二联或称颔联,第三联或称颈联,第四联或称尾联。相邻的联之间合符“粘”(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的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初唐偶有例外)。律诗于偶句(对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通常押平声韵,所以每篇共四韵或五韵。律诗还可以延长至10句以上,多至百韵,称为排律。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各联皆须对仗。

在初唐,五言律诗率先定型,产生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五言律诗与新体诗的最大不同,一是“当对律”的总结,一是将四声简化为平仄、将消极的回避声病简化为积极的调声,使得诗歌格律化的追求变得简单易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功绩较大的诗人有上官仪,沈佺期和宋之问

上官仪(608?—664)是唐太宗晚年赏识的词臣,其婉媚绮丽的诗作,引起时人纷纷效仿,被称之为“上官体”。他对新体诗的对仗手法颇有研究,提出了六对(正名、同类、连珠、双声、叠韵、双拟)、八对(的名、异类、双声、叠韵、联绵、双拟、回文、隔句)等方法,是对律诗当对律的初步总结。

沈佺期(656?—714,有《沈云卿集》)和宋之问(656?—712,有《宋学士集》)并称“沈宋”,是武后朝宫廷诗人中的实力派人物,他们在调声术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对律诗的定型作了很大贡献。“汉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新唐书·宋之问传》)。“《风》、《雅》、《颂》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两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严羽《沧浪诗话》)。沈宋之外,杜审言和初唐四杰也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五言律诗是相当规范的,例如:(www.xing528.com)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度大庾岭》)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img11。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辞俱美,对仗精工,音调浏亮,饶有唱叹之致,是十分成熟的五言律诗。

在初唐,七言律诗也随五言律诗的定型而定型,不过作家不多,作品也较稚嫩,未达到五言律诗那样成熟的境地,其中杜审言、沈佺期之作笔墨较为酣畅,间有佳句,可算这一体裁中的先驱。如沈佺期的《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杜审言还工于五言长律,同时作家不过6韵8韵,很少达到10韵以上者,而杜审言《赠崔融》共20韵,《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共40韵,后来杜甫喜作长篇排律,其法即出自这位祖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