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横驰骤的苏洵之文的介绍

纵横驰骤的苏洵之文的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洵,字允明,号老泉。苏洵是一个年少不学,后来居上的典型。归而尽焚旧作,闭门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苏洵文章尤以论兵见长。苏洵论六国的教训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古人的成败之迹,对当代的政治应有参照意义,这就是现实政治中宋朝对西夏的态度。这种情形,与当年六国与秦国妥协的局面何其相似。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自评。

纵横驰骤的苏洵之文的介绍

一、纵横驰骤的苏洵之文

苏氏三父子,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苏洵(1009—1066),字允明,号老泉。苏洵是一个年少不学,后来居上的典型。他自述:“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欧阳修说他“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门读书为文辞”。故《三字经》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之说。但他仕途不顺,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举进士及茂才异等,不中,从此无意仕途。归而尽焚旧作,闭门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除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有《嘉祐集》。

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对苏洵的文章风格有一准确评价:“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洵文章尤以论兵见长。其代表作为《六国论》。文章开篇便论六国破灭的原因:

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www.xing528.com)

苏洵论六国的教训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古人的成败之迹,对当代的政治应有参照意义,这就是现实政治中宋朝西夏的态度。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以来,宋对辽国、西夏屈辱妥协,岁输银绢以求苟安。这种情形,与当年六国与秦国妥协的局面何其相似。文中为六国划策属于“历史假设”,其现实意义却是进说宋朝当局应该自强不屈,以免重蹈覆辙。文末的一段就点明了这层意思: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对自己的文章成就有清醒的认识,《上田枢密书》说:“数年以来,退居山野,与世俗日疏阔,得以大肆其力于文章: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刚雄,孙、吴之简切,投之所向,无不如意。”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自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