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浒传》结构解析:关键特点揭秘

《水浒传》结构解析:关键特点揭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于《水浒传》的结构《水浒传》所描写的“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主题思想和农民起义发展的历史规律,决定长篇结构的特色,即采取连环钩锁、百川归海的构架形式。王进的遭遇在书中是作为与高俅等统治集团对立的一条引线出现的。从《水浒传》的长篇结构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又复杂的,这种情况,在系列人物形象中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水浒传》结构解析:关键特点揭秘

(一)关于《水浒传》的结构

《水浒传》所描写的“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主题思想和农民起义发展的历史规律,决定长篇结构的特色,即采取连环钩锁、百川归海的构架形式。在服从统一主题的前提下,各个主要英雄人物的斗争故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林冲逼上梁山、晁盖等智取生辰纲、武松的故事、宋江从私放晁盖到流放江州、三打祝家庄等,都可以作为短篇或中篇单独存在,但是如果把这些故事从长篇结构中独立出来,就思想意义来说,将大为减色,它就不可能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而只是个别绿林好汉的传奇故事。所以,它实际上是有机的结构,各个环节是互相衔接、彼此呼应的,形成海纳百川、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壮丽画卷。它以描写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采取镇压和诱骗的两手政策为副线,从而展示出错综复杂、可歌可泣的斗争场面,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按照这次起义的发展过程,全书结构除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即七十回本的“楔子”)是个故事的“引子”以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从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至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写农民起义的发生,也就是梁山泊根据地的创建时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以前,为王伦阶段,缺乏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健全的组织。而高俅发迹史,是北宋末年朝政腐败的缩影,也是英雄志士被逼走上反抗道路的社会政治背景。王进的遭遇在书中是作为与高俅等统治集团对立的一条引线出现的。由王进引出史进,然后一环套一环,一步紧一步地引出一连串英雄好汉造反的斗争故事。作者主要通过三件典型事例,表明英雄好汉燃起反抗怒火的必然性:一是鲁达由于救落难的金氏父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逼出家做和尚;又因解救林冲,逼上二龙山。二是林冲被高俅一伙陷害,走投无路,奔上梁山。三是晁盖等人因智取“生辰纲”,也被逼上梁山。而林冲“火并王伦”则为梁山根据地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至宋江上山之前,为晁盖阶段(这时宋江是梁山事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其中武松的故事是动人心魄的,而“大闹清风寨”、“江州劫法场”是两场革命风暴。“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

2.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至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起义事业大发展时期。星散各处的革命力量如百川归海汇合梁山泊,形成奔腾澎湃的革命洪流。由一般山寨“打家劫舍”、“绿林剪径”的性质,发展成为一支“夺城攻府”、“替天行道”的强大起义军。在梁山根据地内具备了初级农民政权的规模,肃清了根据地附近的地主武装(如“三打祝家庄”、“夜打曾头市”,多次粉碎官军的“围剿”);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实施了“保境安民”、“不劫来往客人,不杀害人性命”、“救贫济老……百姓都快活”的政治。山寨上号令严明,赏功罚罪。因而天下英雄“同心归水泊”,远近人民歌颂宋公明。

第六十回“晁盖之死”和确立宋江为山寨之主,是起义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宋江更充分地发挥了他的领导和组织才能,梁山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另一方面,起义军的领导思想逐渐起了变化,招安思想渐次滋长。“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意味着起义即将变质。“英雄排座次”是梁山起义的最高潮,也是全书的高峰,作者在“单道梁山泊好处”这篇言语中,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农民的乌托邦性质的理想:(www.xing528.com)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这乃是作者对农民起义本质深刻认识的结果,体现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在“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的高潮中,提出了发展前途和方向的新问题,以宋江为代表的招安思想与以李逵、武松等为代表的反招安思想发生矛盾冲突。

3.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至第八十二回“宋公明全伙受招安”,是招安的酝酿阶段。表面上看是梁山起义的鼎盛时期,“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实际上却是宋江利用义军的胜利作资本,为招安创造条件。

4.第八十三回至第一百二十回,写农民起义的悲剧性结局。梁山义军在宋江等人的策划和封建统治者的欺骗下招安了,并成为封建统治者镇压其他农民起义军的工具,使他们在互相残杀中两败俱伤,最后剩下几个人,也加以谋害。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却以“神聚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而告终。悲剧结局是这部农民起义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总结了惨痛而深刻的历史教训:农民革命战争没有先进的阶级和领袖的正确领导,走妥协投降的道路,势必自取毁灭。正如一位哲人指出的那样:“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

从《水浒传》的长篇结构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又复杂的,这种情况,在系列人物形象中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