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襄王:低谷、早逝与政治危机

庄襄王:低谷、早逝与政治危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庄襄王又早逝:低谷第四次政治危机如果秦庄襄王能够在位较长时间,也许秦国就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可是,这位秦庄襄王在人质生涯中磨损过于严重,在位三年半就病逝了。这一格局,从来都是典型的政治危机。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异人病逝,13岁的嬴政即位秦王。至此,少年嬴政以13岁少年秦王之身,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君权制时代,尚未亲政的国王虚位时期,历来是政治上最为多变的危险时期。

庄襄王:低谷、早逝与政治危机

6 庄襄王又早逝:低谷第四次政治危机

如果秦庄襄王能够在位较长时间,也许秦国就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可是,这位秦庄襄王在人质生涯中磨损过于严重,在位三年半就病逝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47年。此时的储君情况是,嬴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娶的妻子——王后赵姬所生的惟一一个儿子——嬴政,已经从9岁就被立为太子,此时是13岁的少年。这是君主制时代典型的政治格局之一,称作“主少国疑”——国君年少,朝野不安。这一格局,从来都是典型的政治危机。

这次所有的危机要素,都隐藏在吕不韦与嬴异人的早期活动中。

(1)谜团破解:关于秦王嬴政的血缘问题

所谓谜团,就是传播于山东六国的流言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从而成为后世许多人所认定的历史事实——秦王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里,我们没有必要纠缠流言,而只需按照严肃的考据辨析,呈现秦王嬴政的生身与少年脉络。

吕不韦有计划地资助嬴异人,开始于秦赵长平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两人结为政治同盟后不久,嬴异人歆慕吕不韦府中一名叫做赵姬的少年歌女,直言不讳地向吕不韦诉说了求婚心愿。依照战国之风,一个大诸侯国的王子王孙,能公然求婚于同道者府上的一个女子,则这名女子一定不会是主人的妻子,也不会是主人名分已定的侍妾。否则,嬴异人的作为,就是一件世风道德所不能容忍的极大丑闻,完全可能导致一个人无法在天下立足。惟其如此,吕不韦尽管也可能喜爱这个女子,但却并没有太大的心理障碍。最终,吕不韦还是很爽快地将这名歌女送给了嬴异人。

很快,嬴异人与这名歌女——赵姬,在邯郸完成了婚礼

嬴异人赵姬成婚后一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嬴政。按照当时的说法,这种婚后满年而生,叫做“大期生子”。如果,再加上从吕不韦许诺开始,筹备成婚所必须的一两个月时间,实际上,这个儿子至少是嬴异人求婚后的14个月所生的。

显然,嬴政根本不可能是吕不韦的私生儿子。

《史记》所记流言,在于时间上的巨大矛盾。这则流言的说法是,嬴异人求婚之时,吕不韦已经知道赵姬有了身孕,怀了自己的儿子。按照无论古今中外的常识,依据经验看出或得知女子怀孕,至少得有两个月时间。再则,贵族成婚至少得有些许筹备时间,不会过分仓促,这里又有一段时间。最后,婚后“大期生子”——婚后12个月才生下儿子。

如此,前后历时至少一年半。女子怀孕一年半,还能顺利生产,显然是荒谬的。

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看,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所以记载了如此一则自相矛盾的流言,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时期的反秦理念,已经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司马迁顾忌这一点,必须记载一些普遍流传的“非秦”流言,否则《史记》不能问世。但是,司马迁又有着强烈的历史学家的良知,他没有替流言“圆谎”,而是将流言的矛盾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来,使后人很容易在分析之后得出真相结论。对于这部在历史夹缝中写成而遭受到汉武帝多方抑制的伟大史书,我们应该有分析地看。在高端文明时代,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历史目光。

(2)秦王嬴政的少年成长脉络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的一连串历史事实是——

秦王嬴政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出生地为赵国都城邯郸。

嬴政出生的第三年,其父嬴异人与吕不韦一起逃回秦国。

孩童嬴政,跟随母亲赵姬隐匿赵国。赵姬之家为赵国富豪,嬴政母子得赵家庇护照应,一直在赵国民间生活了五年。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在位56年病逝,孝文王即位,嬴异人被立为太子。

也是这一年,赵国基于嬴异人已经立为秦国储君,欲谋与秦国邦交正常化,以隆重礼仪送赵姬嬴政母子回到了秦国。时年嬴政8岁。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病逝,嬴异人即位,9岁的嬴政被立为秦国太子。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异人病逝,13岁的嬴政即位秦王。

至此,少年嬴政以13岁少年秦王之身,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www.xing528.com)

(3)吕不韦与太后摄政,政治危机埋下隐患

秦庄襄王病逝之时,安排的政治格局是,吕不韦以丞相文信侯身份为顾命大臣,行摄政权,少年秦王尊奉吕不韦为仲父,太后赵姬得与闻国事。也就是说,在吕不韦摄政系统中,赵姬有参政权力。按照秦国法度,这种格局要一直延续到少年秦王举行了加冠礼,嬴政才能亲政,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秦王。

君王在加冠之前不能亲政,在战国时代是一种普遍制度。其间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竞争的残酷性,要求君主必须心智成熟,保证有效理政。秦国自秦孝公开始,除了秦昭王与这个秦王嬴政,其余四代五任君主,都是成年即位。年龄最长的孝文王即位时,已经是五十余岁的老人了。秦昭王少年即位,加冠之后仍然未能立即亲政,一直等到五十余岁时才夺回了亲政权。这段路,秦昭王足足走过了四十年的时间。

而今的秦王嬴政,也要走过亲政之前的这段漫长道路。

因为,秦国的加冠礼,在21岁至23岁之间可以随时举行。也就是说,嬴政的虚位之期,至少要经过8年。在君权制时代,尚未亲政的国王虚位时期,历来是政治上最为多变的危险时期。这就是前面已经说过的“主少国疑”——君主年少,国人不安,政局多变。事实上,大多数宫廷政变,都发生在这样的特定时期。

这一时期的危机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前六年余,以丞相吕不韦总领国政,以上将军蒙骜掌军,太后赵姬与丞相吕不韦关系融洽,基本上不干预国政。这一阶段,在吕不韦相对宽厚的政风与着力恢复经济民生的总政策之下,秦国呈现出一片恢复元气的气象,商旅开始繁荣,经济有所发展。最主要的一件经济业绩,是吕不韦任用韩国治水大师郑国(此时尚未暴露间谍身份),开始筹建渭水北部引泾入洛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为后来这一工程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吕不韦与上将军蒙骜精诚合作,对山东六国重新发动攻势,扭转了秦昭王后期的军事守势。这一阶段的主要军事胜利是:平定晋阳之乱、吞灭东周王室、攻取韩国13座城池、攻取魏国燕国20余座城池,正式设置了东郡。同时,秦军还有效地以出兵威慑方式,消解了韩、魏、赵、卫、楚五国的一次合纵攻秦。总体上说,吕不韦有效主政的阶段,秦国已经逐渐走出低谷,呈现出全面复苏的状态。

第二阶段,后三年余,太后赵姬与吕不韦摄政集团分裂,与假宦官嫪毐结为畸形同盟,封嫪毐为“长信侯”,并一力支持嫪毐主政。由此,吕不韦政务集团被全面架空,“事无大小,皆决于嫪毐”。秦国政治陷入了空前混乱,各方面迅速下滑,而以军事下滑最为严重。

首先,上将军蒙骜于秦王政七年病逝,秦军一时没有了合适的军事统帅。

其次,蒙骜死后一年,在秦军无大将,又逢嫪毐乱政的情形下,年轻的王族子弟长安君成蹻,自请率军攻赵,但却在晋阳屯兵不进,随之举兵发动叛乱,图谋在秦国乱政中夺取政权。这场乱兵之祸,波及整个河西地区,对当时的秦国局势影响很大。危机之际,吕不韦联结秦国各方力量,艰难筹划,平定了反叛。但是,秦军元气也因此而大有损伤。

其三,在军事出现乱局的同时,政治格局更显危机。长信侯嫪毐在太后赵姬的支持下,权力大为膨胀,封地实力大为扩张,部分朝臣与一批咸阳守军将领,相继投身嫪毐集团。

不可避免地,一场恶性政变已经在秘密酝酿之中。

这时候,挽救秦国危机的力量在哪里呢?

(4)虚位数年里,秦王嬴政的政治力量储备

在吕不韦领政的第一阶段,年轻的秦王致力于自我锤炼,基本上不过问国事。

可以推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尚是底层将军的王翦、尚是少年才子的蒙恬,尚是吕不韦门客的李斯,都是在这一时期与秦王嬴政开始交往,并形成某种早期政治同盟的。也就是说,吕不韦主政时期的少年秦王,对当时的秦国政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评判,已经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已经开始着意搜求自己的政治力量了。

后来,王翦能被尊为秦王师,蒙恬能成为骨干大将,李斯能在吕不韦集团散去之后顺利进入秦王嬴政的新枢纽,其根基,无疑都在秦王加冠之前将近十年的混乱时期。到吕不韦势力被架空,嫪毐势力突兀出现之时,嬴政已经二十岁了。

此时,秦王嬴政可见的力量结构是:通过王翦联结军中的少壮派力量,通过蒙恬联结军中的元老力量,通过李斯联结幕僚力量(包括李斯本人的某种策划)。除此之外,尚有王族中反对王后嫪毐乱政而站到嬴政一边的王族正统力量——昌平君、昌文君等势力。同时,嬴政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同盟力量——坚决反对嫪毐乱政的吕不韦集团。

这时的秦国政局,已经处于丧失中枢、全面混乱的状态了。

丧失中枢,使秦国的王权决策系统、秦国的王族根基力量、秦国的丞相政务系统,全部陷于瘫痪。全面混乱,使庞大复杂的秦国政务,全部决定于政治白痴嫪毐的长信侯府,决定于昏昧淫乱、胡天胡地的太后赵姬的雍城寝宫。整个秦国的军政民生大计,都沦入嫪毐集团的胡乱挥洒与肆意涂抹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