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历史:影响中国教育的最早规定

日本学前教育历史:影响中国教育的最早规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这项规定未被真正实施,但这是日本近代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最早规定。1874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为目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幼儿园的普及,促进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规程》详细规定了幼儿园的目的、设施、设备和保育内容、保育时间等,奠定了日本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向日本学习的政策,因此当时中国的教育受日本影响最深。

日本学前教育历史:影响中国教育的最早规定

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后来居上的佼佼者,是一个在长期封闭后实行开放而迅速发展和富强的资本主义强国。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政府提出三大方针:一是富国强兵(即国家独立化),二是殖产兴业(即经济工业化),三是文明开化(即文化西方化)。在教育上,日本广泛吸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为建立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在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和美国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下,日本近代学前教育得到初步发展,到19世纪末逐步普及,形成一定的规模。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1.国立幼儿园的创办

近代日本政府一直把发展教育(含学前教育)作为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871年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制度和教育制度。其中一项规定是开设幼稚学校,招收6岁以下的幼儿。虽然这项规定未被真正实施,但这是日本近代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最早规定。

1874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为目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这是日本第一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机构。1876年,按文部省次官田中不二麻吕的提议,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幼儿园,它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是以美国幼儿园为样板设立的,首批招收幼儿75人,大多是富贵官家子女,设行政监事(相当于园长)1人,首席保姆1人,保姆2人,助手2人。

1877年,该园制定幼儿园规则,内容有:①幼儿园的目的是:发掘学龄前儿童的天赋知觉,启迪其固有心智,滋补其健全的体魄,使其通晓交际情谊,具备良好的言谈举止;②入园年龄3—6岁,特殊情况接受2岁以上或超过6岁的幼儿;③一天保育时间:6月1日至9月15日,上午8时入园,保育4小时;9月16日至翌年5月31日,上午9时入园,保育5小时;④保育科目有物品科、美丽科、知识科,其中包括5色球等25个小项目,大部分是按照福禄培尔的20种恩物游戏。

这一规则被后来日本各地幼儿园所仿效,对幼儿园的兴办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但开办这种幼儿园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因此难以得到普及,到1882年,全日本仅有类似学前教育机构7所。

2.简易幼儿园的出现

为改变幼儿园发展缓慢的状况,增加幼儿园的数量,使一般平民子女也能接受学前教育,1882年规定文部省所属幼儿园的一切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各地幼儿园也享受同等待遇;并提倡办简易幼儿园,办园规模不宜过大,办园方式可任意选择。

这类简易幼儿园的特点是:设施比较简陋,收费相对低廉甚至免费,实施不分年龄的集体保育,这样可以节省开支,适宜于乡村及边远地区幼儿园的普及。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幼儿园的普及,促进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仅1882年就增加了6所,1885年全日本共开办简易幼儿园30所,入园儿童1 893人。

3.托儿所的产生

19世纪末,日本的平民学前教育机构中,除了简易幼儿园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机构——托儿所或保育所。1890年,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于新潟市创办近代日本第一所常设托儿所,名为“新潟静修学校幼儿保育会”。它是一所由私人出自慈善动机而开办的私立机构,专门招收平民子女,主要起着看管孩子的作用。受其影响,日本各地陆续出现一些托儿所,并曾受到内务省的少量资助。

此后,日本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一个新的轨道,到20世纪初,形成了以幼儿园与托儿所为代表的双轨制学前社会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第一个幼儿园规程的颁布

1899年,文部省颁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的正式法令。《规程》详细规定了幼儿园的目的、设施、设备和保育内容、保育时间等,奠定了日本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①幼儿园是为年满3岁至学龄前儿童开设的保育场所;②保育时间为每天5小时;③1名保姆可照料的儿童数在40人以内;④每所园招收儿童数量为100—150人;⑤保育目的在于使儿童身心健全发展,培养良好习惯及辅助家庭教育;⑥保育内容包括游戏、唱歌、谈话、手技等;⑦有关幼儿园所需设备的规定,如园舍应为平房,保育室需人均3.3m2以上,室内应备有恩物、绘画、玩具乐器、黑板、桌椅、钟表、温度计、取暖设备等。

《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近代日本学前教育走向制度化的重要开端,不仅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设置和编制课程的标准,而且还成为日本幼儿园新章程的基本依据。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对日本学前教育的影响(www.xing528.com)

在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对日本影响最大,成为推动近代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动力。最早介绍福禄培尔思想的是东京师范学校校长的中村正直。1876年他在日本新闻杂报上发表《福禄培尔幼儿园理论概要》的文章。中村的学前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日本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创立的理论依据。

随后关信三推崇并积极宣传福禄培尔思想。关信三是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的监事(园长),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前教育家,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从事女子教育和学前教育。他译著的《幼儿园记》被认为是近代日本有关幼儿园教育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他还编写《幼儿园二十例游戏》一书,把福禄培尔的“恩物”以“二十种游戏”的方式进行了图解说明。当时这本书曾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教材被广泛地应用。关信三把福禄培尔发明的教具——“恩物”介绍到了日本,并使其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点。

在明治维新时期形成了学前教育制度,日本引进和吸收欧美进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特别是对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近代日本从落后的封建锁国状态一跃跨入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之一正是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从整体来看,日本政府对幼儿园重视不够,当时幼儿园发展仍较缓慢,与国民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日本近代的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向西方寻求救国强国的真理。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向日本学习的政策,因此当时中国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受日本影响最深。1904年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就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确立了清末的蒙养院制度,更是严重抄袭日本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如规定保教内容为游戏、唱歌、谈话、手技。课程教法也仿照日本,聘请日本保姆为教师,甚至设备也由日本购进。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的经验,对清末民国初蒙养院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近代欧美各国学前教育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19世纪上半期欧美幼儿学校运动述评。

3.19世纪上半期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运动述评。

拓展阅读

“幼儿园”名称的由来

众所周知,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那么,幼儿园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1770年,法国的奥伯林创办编织学校,被认为是“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征”。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也称为“性格形成新学园”)。但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一个“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机构”,招收3—7岁儿童,确立了游戏与作业为核心的学前教育体系。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游戏活动的能力,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活动和劳动。

为区别于传统的“幼儿学校”,福禄培尔曾想把这个机构取名为“婴儿职业所”或“育婴院”,但又觉得不能体现其教育宗旨而没有确定下来。据说,他曾为幼儿教育机构取名问题思索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的幼儿教育机构设在树林中,风景非常优美,1840年的一天,他在树林中散步,看见山林中的草木花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忽有所悟。他想幼儿园如同花园,幼儿如同花草树木,教师犹如园丁,儿童的发展犹如植物的成长。于是决定取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意为“儿童的乐园”)。

随着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流传到世界各国,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1854年,英国成立了第一所幼儿园(英语幼儿园)。1855年,幼儿园由德国移民舒尔兹夫人传入美国。1861年,德国政府取消了对于福禄培尔式幼儿园的禁令,并在1876年承认幼儿园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同年,幼儿园传到了日本,并通过日本,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1903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即武昌蒙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