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水运与丝绸之路的延伸——中国交通史话

黄河水运与丝绸之路的延伸——中国交通史话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建都洛阳之后,函谷路改称为“潼关路”,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段延伸线。由此可见,函谷关与函谷路确实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汉高祖五年,设立“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并将函谷关设立为“船司空县”;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曹操废弃函谷关,改建为潼关,并将“船司空县”并入华阴县,从此函谷路改称为“潼关路”。

黄河水运与丝绸之路的延伸——中国交通史话

函谷路是夏启西征时开辟的道路,史称“桃林塞路”,西周初年改建为“周道”,成为连接关中中原地区的主轴线。东周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周道的地位下降;秦穆公入主关中之后,这条道路重新受到重视,改称函谷路;秦代改建为“驰道”,直到西汉时期,函谷路一直是关中的交通命脉,是“长太(西安到太原)主干线”、“长广(西安到北京)主干线”的首段,东向可以通往河南、山东,北向可以通往太原、北京,南下可以连通江南、岭南。东汉建都洛阳之后,函谷路改称为“潼关路”,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段延伸线。隋唐时期,潼关路仍然是关中地区联系中原腹地的主轴线。

函谷路从西周故都镐京(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北向到灞桥(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然后转而东向,经过栎(yuè)阳(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下邽(guī)(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郑邑(陕西渭南市华县)、宁秦(陕西渭南市华阴市),直到函谷关(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行程约300公里。

函谷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是山河险固的咽喉重地。商代称为“桃林”,周代称为“渭汭(ruì)”。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之后,随即修建“桃林塞”,开始形成封锁秦国东向扩张的军事要塞。周显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攻占桃林塞,改建为函谷关,从此成为秦国掌控的东大门。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赵、魏、韩、楚、燕5国“合纵”伐秦;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宋5国再次“合纵”伐秦,都被阻于函谷关。由此可见,函谷关与函谷路确实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并将函谷关设立为“船司空县”;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废弃函谷关,改建为潼关,并将“船司空县”并入华阴县,从此函谷路改称为“潼关路”。此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潼关和潼关路,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设立潼津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设立潼关卫,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改设为潼关县。由此可见,秦国选择桃林塞作为东向发展的起点,既可以利用函谷路的便捷,又能掌握函谷关的锁钥,可谓尽收地利之便。从此“函谷路”就成为秦国东大门的保障线,随后又进一步成为秦国东向扩张的补给线。(www.xing528.com)

函谷路继续东向,可以沿着“崤(xiáo)坂道”直达洛邑(洛阳市老城区),行程约200公里。当年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秦始皇东巡,都曾经利用函谷路。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荥阳(郑州市荥阳市)、成皋(郑州市荥阳市汜水镇)一线与项羽展开反复争夺,最后赢得成皋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更是得力于函谷路的补给之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