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元军东征与神风:《中国交通史话》成果

中国元军东征与神风:《中国交通史话》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十四日,征东军登陆壹岐岛,日本“壹岐守护”平景隆率骑兵100余人发起反击,也随即被歼灭。)当晚,征东军主帅忻都下令撤回舰船休整。不料台风骤然而至,征东军舰船翻沉200余艘,损失约1.35万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只好黯然撤军。从此,日本就将这次突如其来的台风视为“神风”,直到670年之后仍然以“神风敢死队”对抗美军。五月二十六日,东路军再次遭到台风袭击。此后日军不断夜袭壹岐岛,东路军顿时陷入困境。

中国元军东征与神风:《中国交通史话》成果

元帝国承袭蒙古汗国横行亚欧大陆的余威,无论是滔滔黄河、浩浩长江、巍巍昆仑、皑皑雪原,都未能阻挡蒙古铁骑的践踏,但海洋的风云变幻,却终于使忽必烈及其继任者不得不望洋兴叹。

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要日本效法高丽“通问结好,以相亲睦”〔1455〕,其实就是要日本臣服。日本镰仓幕府不置可否。至元五年(1268年)九月,忽必烈再次派遣郎赫德、殷弘出使日本,日本镰仓幕府竟然拒不接纳。至元七年(1270年)十二月,忽必烈“命陕西等路宣抚使赵良弼为秘书监,充国信使,使日本”〔1456〕。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日本镰仓幕府派弥四郎为使臣随赵良弼到大都(北京市宣武区),忽必烈十分高兴,亲自出面款待弥四郎。但日本镰仓幕府却始终不提“归顺”二字。至元十年(1273)四月,耽罗国(韩国济州岛)爆发“林衍起义”,忽必烈乘机设置“耽罗招讨司”,开始控制日本与南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准备进攻日本。当年六月,忽必烈再次命赵良弼出使日本,日本镰仓幕府仍然不予理睬。

至元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274年4月21日),忽必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出任征东都元帅,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出任右副帅,命凤州屯田经略使刘复亨出任左副帅,随即调集蒙汉军2万余人、高丽军5 600人、高丽水手6 700人,共计3.2万余人组成征东军,配备战舰900艘。其中四千石(约401吨〔1457〕)大舰300艘,中型舰300艘,小型快舰300艘。十月三日(11月2日),征东军从合埔(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出发,兵锋直指日本对马岛。十月五日(11月4日),征东军登陆对马岛。日本“对马守护”宗助国率骑兵80余人发起反击,很快就全军覆没。十月十四日(11月13日),征东军登陆壹岐岛,日本“壹岐守护”平景隆率骑兵100余人发起反击,也随即被歼灭。十月十六日(11月15日),征东军逼近肥前日本佐贺县)。日本九州大宰府西守护藤原经资一面报告日本幕府,一面部署防御。十月十九日(11月18日),征东军主力登陆博多湾,攻占今津(日本佐贺县高岛市今津町)。十月二十日(11月19日),征东军击败藤原经资所部骑兵500余人,兵临九州大宰府(日本福冈市)。十月二十一日(11月20日),日本北九州各地武士数万人赶到战场,日本武士菊池二郎率先以骑兵230人发起反击,征东军左副帅刘复亨负伤败退,日本武士竹崎季长率领骑兵5人尾追元军,被炮火击伤。(战后竹崎季长撰写出一部《蒙古袭来绘词》,成为研究元日战争的珍贵史料。)当晚,征东军主帅忻都下令撤回舰船休整。不料台风骤然而至,征东军舰船翻沉200余艘,损失约1.35万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只好黯然撤军。从此,日本就将这次突如其来的台风视为“神风”,直到670年之后仍然以“神风敢死队”对抗美军。此战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时值日本文永十一年,因此被日本史家称为“文永之役”。《日本历史》记载:“公元1270年(文永七年),(元王朝)第五次的使者传达了皇帝的旨意:日本如不向蒙古朝贡即将出兵云云。当时十八岁的青年执政北条时宗(公元1251—1284年),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压制了朝廷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蒙古方面也强迫高丽建造兵船,征调士兵,于公元1274年(文永十一年)10月初,以船舰九百艘、士兵三万三千人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两岛荒废。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同月18日,深入到博多湾内。以肥前松浦党的武士为首,九州的御家人在守护少贰经资等人指挥下,大力奋战,但由于元军步兵的集团战法对付日本骑马武士的个人战法,以及使用了日本人想象不到的枪炮,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但元兵有其致命的弱点,这就是受到元朝驱使的高丽人毫无战意,而强制他们建造的船只也是不坚固的。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之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二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而日本才免于难。”〔1458〕元史》对此战的记载居然只有8个字:“冬十月,入其国,败之”〔1459〕,竟然连谁胜谁败都含糊其辞。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忽必烈“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赉(lài)(赐)书使日本国”〔1460〕。当年四月,杜世忠一行登陆长门室津(日本山口县),立即被长门守护押送到镰仓(日本神奈川县)。日本幕府将军北条时宗拒不接受元使的国书,随后又下令将杜世忠等28人全部斩首,只释放4名高丽船工。

景炎元年二月初五日(1276年2月20日),元军攻占临安(杭州市西湖区),5岁的南宋恭帝赵显投降,南宋灭亡。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叛将张弘范攻占崖山(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宋军10余万人被歼灭,左丞相陆秀夫背负7岁的宋怀宗赵昺(bǐng)跳海赴死,南宋的抵抗彻底瓦解。当年二月,忽必烈命扬州、岳州、赣州、泉州等地赶造舰船600艘,随即设置“征东行省(日本行省)”,准备再次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征日本”〔1461〕。范文虎建议再次派人出使日本,获得忽必烈的默认。于是范文虎派周福和栾忠带一名日本留学僧赴日,结果仍然被日本幕府处斩。五月初三日(5月21日),洪荼丘、金方庆所部东路军4万余人、船工1.7万人及舰船900艘,率先从合浦(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南下。五月二十一日(6月8日),东路军登陆对马岛、壹岐岛。五月二十六日(6月13日),东路军再次遭到台风袭击。六月五日(6月22日),东路军进攻志贺岛,此时日军已经集结4万余人。六月六日(6月23日),日军反击元军,东路军损失3 000余人,被迫撤出志贺岛,退守壹岐岛。此后日军不断夜袭壹岐岛,东路军顿时陷入困境。

元军东、西两路军原计划六月十五日(7月2日)到壹岐岛会师。由于主帅阿刺罕突然病倒,临时以左丞相阿塔海代理。直到六月十八日(7月5日),西路军10万余人及舰船3 500余艘才从鄞县(宁波市鄞州区)北上。六月底,西路军到达平户(日本长崎县平户岛)。七月初,东路军转移到平户会合西路军。此时日本四国等地的武士约6万人也已经赶到前线。七月二十七日(8月12日),元军攻占鹰岛(日本长崎县松浦市鹰岛町)。七月三十日(8月15日)夜,台风再次袭击肥前海面,元军舰船大多沉没,死伤惨重。唯有平章政事张禧部登岸扎营,间隔50步(约77米)停船,保存了部分船只。八月五日(8月20日),日军大将武藤景资以数百艘舰船发起反击。范文虎慌忙夺取张禧部船只逃走,东路军余部2万余人也随即逃之夭夭。八月七日(8月22日),日军荡平鹰岛,歼灭元军西路军余部约10万人(俘获约3万人)。八月九日(8月24日),日军将俘获的蒙古人、高丽人,及中国北方人全部斩首,将中国南方人“不杀而奴之”〔1462〕。此战时值日本弘安四年,日本史家称之为“弘安之役”。《日本历史》记载:“公元1279年(弘安二年),(元王朝)再次催促日本朝贡。北条时宗拒绝该要求,不仅在镰仓杀害了来使,同时还积极策划远征高丽。正在准备中的1281年(弘安四年),元军东路军四万人和江南军十万人,兵分两路再次来袭。日军正在阻挡先到的东路军登陆时,江南军也已开来。闰7月1日,元军举其全力进攻博多。当夜又遇暴风雨,四千余只元军船舰,仅二百余只未遭沉没,兵员损失五分之四以上,因而败退。”〔1463〕

范文虎逃回之后谎称:“至日本,欲攻太宰府,暴风破舟,犹欲议战,万户厉德彪、招讨王国佐、水手总管陆文政等不听节制,辄逃去。本省载余军至合浦,散遣还乡里。”〔1464〕一年后被俘的军士于阊、莫青、吴万五3人先后逃回,揭露“(范)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好船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众议推张百户者为主帅,号之曰张总管,听其约束。方伐木作舟欲还,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余二三万为其虏去”〔1465〕的真相。忽必烈为之震怒,下令将范文虎撤职查办。

元军两次东征,目的显然是要征服日本。但是忽必烈根本不了解日本,尤其不了解日本的海洋环境,更不了解航海交通的格外凶险。从表面看,元军是败于日本海频频出现的海洋风暴,其实即使没有海洋风暴的因素,元军也未必能够取胜。就第1次东征而言,元军虽然凭借火炮弓箭的优势,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顺利登陆博多湾。但是仅仅只歼灭了日军数百人,根本抓不到日军俘虏。当时参战的日本北九州武士,已经有数万之众。如果元军继续深入,显然只能有去无回,不可能像对付南宋军那样所向披靡、一触即溃。就第2次东征而言,元军东路军虽然有部分蒙古军参战,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但是面对兵力相当的4万日军,不仅未能取得战果,而且实际上已经陷入困境;姗姗来迟的元军西路军,只不过是临时组合的南宋残兵败将,他们携带大量农具和谷种,准备到日本屯田,根本没有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更没有进一步的后援和交通保障。相反,日本幕府此时已经吸取“文永之役”的教训,不仅构筑了大量沿海防御工事,而且建立了执勤制度,设立了“镇西谈议所”等组织协调机构。也就是说,元军的第2次东征,不仅面临着九州武士的拼死抵抗,而且还将面临日本各地武士的强力反击,根本不可能获胜。元军两次东征对日本的最大影响,就是促使日本镰仓幕府从“御家人联合政权”演变成为“北条氏独裁政权”,强化了日本的中央集权,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为后来明代的倭寇横行留下诸多隐患。

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命阿塔海为日本省丞相,与彻里帖木儿右丞、刘二拔都儿左丞,募兵造舟,欲复征日本”〔1466〕。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忽必烈又以“日本未曾相侵,今交趾(越南)犯边,宜置日本,专事交趾”〔1467〕,撤销进攻日本的计划。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十月,“日本舟至四明(浙江宁波市),求互市,舟中甲仗(杖)皆具,恐有异图,诏立都元帅府,令哈剌带将之,以防海道〔1468〕。这就是说,忽必烈遭受两次东征的败绩之后,对日本商船也视为大敌。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死,元成宗铁木耳继位。大德三年(1299年),“遣僧宁一山者,加妙慈宏济大师,附商舶往使日本,而日本人竟不至”〔1469〕。宁一山其人,姓胡,号一山,法名一宁,出生于台州(浙江台州市临海市),出家天台山。宁一山留居日本二十年,对日本佛教艺术文学书法的影响很大,死后被日本天皇追赠为“国师”,其所著《一山国师语录》至今流传于世。

【注释】

〔1455〕见宋濂《元史》第6卷第111页《世祖本纪三》。

〔1456〕见宋濂《元史》第7卷第132页《世祖本纪四》。

〔1457〕根据《中国历代度量衡量值表》,元代1石为100升,1升容积约1 003毫升。(www.xing528.com)

〔1458〕见井上清《日本历史》第180—181页《击退蒙古的来犯》。

〔1459〕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8页《日本传》。

〔1460〕见宋濂《元史》第8卷第161页《世祖本纪五》。

〔1461〕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8页《日本传》。

〔1462〕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9页《日本传》。

〔1463〕见井上清《日本历史》第181—182页《击退蒙古的来犯》。

〔1464〕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9页《日本传》。

〔1465〕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9页《日本传》。

〔1466〕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29页《日本传》。

〔1467〕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30页《日本传》。

〔1468〕见宋濂《元史》第17卷第367页《世祖本纪十四》。

〔1469〕见宋濂《元史》第208卷第4630页《日本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