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交通史话

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交通史话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69〕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通达到大秦国。隋唐时期,广州发展成为“南海丝绸之路”的主要口岸;与此同时,“登州海道”也逐渐趋于繁荣,被誉为“东海丝绸之路”。诞生于福建莆田市的“妈祖文化”,也通过“登州海道”传入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最后穿越白令海峡一直传播到北美洲。

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交通史话

考古发现,早在6 000年前,中国沿海居民就已经开始航海。大约5 000年前,广东东江流域的陶器已经大量出现于印度洋沿岸。公元前2世纪,以广州为中心的南越国就开始建造排水量约30吨的楼船出海远航,向东南亚各国输出丝绸、漆器、陶器、青铜器,逐渐形成番禺(广州市番禺区)、徐闻(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等处海港。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消灭南越割据政权之后,将秦代设置的“岭南三郡”,即南海郡(广州市番禺区)、桂林郡(广西贵港市港南区)、象郡(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改设为“岭南九郡”,即南海郡、零陵郡(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郁林郡(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合浦郡(广西钦州市浦北县)、苍梧郡(广西梧州市蝶山区)、牂(zāng)柯郡(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交趾郡(越南河内市龙编区)、九真郡(越南清化省清化市)、日南郡(越南广治省东河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又增设珠崖郡(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儋(dān)耳郡(海南儋州市三都镇)。此后“海上丝绸之路”更趋活跃。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864〕,配合从辽东出兵的左将军荀彘(zhì)部主力夹击卫满朝鲜。结果担任主攻的左将军荀彘部5万余人在清川江遭到阻击,“楼船(杨仆)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朝鲜平壤市)”〔865〕。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平定朝鲜,设置“朝鲜四郡”,即真番郡(韩国汉城市)、临屯郡(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乐浪郡(朝鲜平壤市)、玄菟郡(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市)。此后以登州(山东烟台市蓬莱市)为母港的“登州海道”也更加活跃,成为沟通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海上交通线。《汉书》记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866〕,“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日本)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867〕。1784年,日本九州福冈县农民在修建水沟时,发掘出这枚刻有“汉委(倭)奴国王”5个篆书汉字金印。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3厘米(1汉寸),印台高0.9厘米,金质蛇纽,重108.7克,其发现地点也与史籍记载相符。日本明治天皇时期,这枚金印被定为国宝,1954年再次定为一级国宝,并发行纪念邮票。1979年,这枚光武帝颁赐的金印被日本福冈市博物馆收藏

《汉书》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廪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地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国,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868〕就是说,《汉书》记载的这条远洋航线,从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出发,经过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南下,航行5个月可以到达马来半岛东南部的都元国;再绕过马六甲海峡,继续航行4个月可以到达缅甸南部土瓦港的邑卢没国;又经过20多天的航行,可以到达缅甸仰光附近的谌离国;随后登岸步行10多天,可以到达缅甸勃固省卑谬县的夫甘都卢国;然后登船从伊洛瓦底江出海,沿孟加拉湾继续航行两个多月,可以到达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黄支国;最后从已程不国(斯里兰卡)返航,经过8个月航程返回皮宗国(马来西亚柔佛州香蕉岛);又经过两个月航程,就回到中国的日南郡(越南广治省东河市)。此后东南亚各国的商船纷纷聚集到中国沿海进行贸易,珍珠宝石、犀牛等奇石异物大量输入中国,中国的黄金、丝绸也大量输出到东南亚各国。汉武帝设置徐闻口岸之后。徐闻县沿海很快就出现“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等多处港口,形成中国史籍记载最早的海关。《后汉书》记载:“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869〕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通达到大秦国古罗马帝国)。

隋唐时期,广州发展成为“南海丝绸之路”的主要口岸;与此同时,“登州海道”也逐渐趋于繁荣,被誉为“东海丝绸之路”。日本遣隋使、遣唐使有11批约3 000余人,及朝鲜半岛各国的朝贡使79批、渤海国的朝贡使130多批,均先后从登州口岸进入中国。诞生于福建莆田市的“妈祖文化”,也通过“登州海道(东海丝绸之路)”传入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最后穿越白令海峡一直传播到北美洲。

宋元时期,泉州(福建泉州市鲤城区)口岸脱颖而出,很快超过广州口岸。泉州的“刺桐港”,当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中国输出的瓷器也逐渐超过丝绸,成为西方各国竞相珍藏的奢侈品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之后,日本海盗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当时明王朝的主要矛盾是北元的侵扰,及重庆的大夏割据政权,云南的蒙元残余。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罢太仓(苏州市太仓市)、黄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市舶司〔870〕。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下令“罢福建之泉州、浙江之明州(宁波)、广东之广州三市舶司”〔871〕。洪武十四年十月十八日(1381年11月4日),朱元璋“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872〕。洪武二十年六月初九日(1387年6月24日),朱元璋“废宁波府昌国县(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徙其民为宁波卫卒”〔873〕,原因是“昌国县濒海民尝从倭为寇,故徙之”〔874〕。昌国县改设为昌国乡后,仅留547户、8 805人,迁徙舟山等46岛居民约3万余人,致使舟山岛逐渐沦为倭寇的据点。洪武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390年12月2日),朱元璋再次“申严交通外藩之禁”〔875〕。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十四日(1394年2月14日),朱元璋下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876〕。洪武三十年四月初三日(1397年4月30日),朱元璋“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877〕,以“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等严厉处罚断绝海运交通。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仍然限制民间航海贸易。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朱厚熜(cōng)又下令“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878〕。这种“一口通商”的“鸵鸟政策”后来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曾经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终于伴随着近代的衰弱与屈辱,黯然走进迷茫的黄昏。

【注释】

〔864〕见班固《汉书》第95卷第3865页《朝鲜传》。

〔865〕见班固《汉书》第95卷第3865页《朝鲜传》。

〔866〕见范晔《后汉书》第85卷第2820页《东夷传》。

〔867〕见范晔《后汉书》第85卷第2821页《东夷传》。

〔868〕见班固《汉书》第28卷下第1671页《地理志下》。(www.xing528.com)

〔869〕见范晔《后汉书》第88卷第2920页《西域传》。

〔870〕见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5卷第1848页《职官四·市舶提举司》。

〔871〕见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5卷第1848页《职官四·市舶提举司》。

〔872〕见《明太祖实录》(红格抄本)第139卷第3896页《十四年十月己巳》。

〔873〕见《明太祖实录》第182卷第5079页《二十年六月丁亥》。

〔874〕见《明太祖实录》第182卷第5079页《二十年六月丁亥》。

〔875〕见《明太祖实录》第205卷第5872页《二十三年十月乙酉》。

〔876〕见《明太祖实录》第231卷第6579页《二十七年正月甲寅》。

〔877〕见《明太祖实录》第252卷第7234页《三十年四月乙酉》。

〔878〕见张廷玉《明史》第75卷第1848页《职官四·市舶提举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