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国骑兵与长平之战:中国交通史话

秦国骑兵与长平之战:中国交通史话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史记正义》的说法,正是这次砍伐大梓树的奇特经历,促使秦国建立了被称为“髦头骑”的骑兵部队。可见事隔103年之后,秦穆公仅是护送晋文公姬重耳归国的部队就有战车500辆,骑兵2000人,步兵5万人之多。此时,秦国骑兵虽然发展到上万人的规模,但仍然仅是秦军总体的百分之一。

秦国骑兵与长平之战:中国交通史话

《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613〕就是说,早在公元前20世纪,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马匹拉车。公元前19世纪,王亥首创骑裸马之后,就曾经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骑兵部队。尽管这支部队只有300人,但已经是历史性开创。此后匈奴等游牧民族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广泛活跃于中国北方,时间长达两千年之久。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中原农耕民族迫于与游牧民族的斗争需要,也开始发展骑兵。

秦国是中原农耕民族中受游牧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秦国的实际开创者秦非子最初就是西周王朝的马夫。周孝王二年(公元前890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分封到犬丘(甘肃天水市礼县),列为“附庸”,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养马场场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秦非子的曾孙秦仲被封为大夫,其地位有所提高。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秦仲的孙子赵开出兵帮助周平王姬宜臼复国建立东周,被封为伯爵,从此列为诸侯,但其封地仍然是岐山以西的边陲,经常遭到游牧民族的威胁。正因为如此,秦国对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认识较深,发展骑兵的觉悟也相对较早。据《史记》记载,秦襄公赵开建国31年后,“(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伐南山大梓,丰(封)大特”〔614〕。这所谓“封大特”,就是指秦国在砍伐大梓树之时,发现一头特大的野牦牛,于是修建“怒特祠”加以祭祀。按照《史记正义》的说法,正是这次砍伐大梓树的奇特经历,促使秦国建立了被称为“髦头骑”的骑兵部队。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晋文公)入之于晋,立为晋君”〔615〕。这里的所谓“畴骑”,就是没有铠甲防护的轻骑兵。可见事隔103年之后,秦穆公仅是护送晋文公姬重耳归国的部队就有战车500辆,骑兵2 000人,步兵5万人之多。又过了323年,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张仪游说楚怀王熊槐时,就声称秦国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616〕。此时,秦国骑兵虽然发展到上万人的规模,但仍然仅是秦军总体的百分之一。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骑兵,始终还是处于辅助性兵种的地位。

周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年),秦昭王赵则任命白起为左庶长(20级军功爵位的第10级),率军15万余人挺进中原,一举攻占新城(洛阳市伊川县)。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白起升任左更(第12级爵位),随即发动“伊阙(洛阳龙门)之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余人,俘获魏国名将公孙喜。周赧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2年),白起乘胜攻占魏国61座城镇。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白起攻占光狼城(山西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巩固晋南占领区。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进攻楚国,接连攻占邓邑(湖北襄阳市襄阳区)、鄢邑(湖北襄阳市宜城市)等5座城市。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都(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烧毁夷陵(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直逼竟陵(湖北天门市),楚顷襄王熊横被迫迁都到陈邑(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白起率军进攻魏国,击败魏军主帅芒卯,歼灭魏赵联军15万余人,一举攻占华阳(郑州市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古城)。周赧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64年),白起攻占韩国陉城(山西临汾市曲沃县)等5座城镇,歼灭韩军5万余人。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城(河南焦作市沁阳市),截断上党(山西长治市郊区)的交通线。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投靠赵孝成王赵丹,被赐封为“华阳君”。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左庶长王龁(hé)攻占上党,赵国大将廉颇率军到长平(山西长治市高平市)对抗。当年四月,秦军进攻长平。廉颇坚守不出。“秦相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617〕,“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赵括之父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618〕。赵括一到前线就发起进攻,“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619〕。就是说,秦将白起利用赵括出动主力发动正面进攻的机会,暗中派出2.5万步兵和5 000骑兵断绝赵军的退路,截断赵军的后勤供应通道,使赵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河南焦作市沁阳市),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620〕。“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621〕。赵括见救援无望,只好率军突围,但始终“不能出”〔622〕。最后“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623〕,结果被白起“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624〕。整个“长平之战”,赵军损失45万余人,从此一蹶不振;秦军出动兵力达100万余人,其中“绝赵壁间”的骑兵只有5 000人,所占比例仅0.5%,但充分发挥出骑兵的机动性,实现分割赵军,截断赵军补给线的战役目标,使后援补给断绝的赵军全线崩溃,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骑兵威力的重大战役。

【注释】

〔613〕见张玉春《竹书纪年译注》第118页《帝相》。

〔614〕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31页《秦本纪》。

〔615〕见张觉《韩非子全译》第3卷第152页《十过》。

〔616〕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48页《张仪列传》。

〔617〕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www.xing528.com)

〔618〕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19〕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20〕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21〕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22〕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23〕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624〕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463页《白起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