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佤山小镇勐董:落后面貌与挑战

佤山小镇勐董:落后面貌与挑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勐董是一个小坝子,土地面积约数千亩,属亚热带气候。但比起山区佤族先进地区来说,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省委检查团副团长在勐董检查后对县委领导人说:“你们这里灯下不亮。”“灯下不亮”确是勐董的实际,反映在各个方面,群众政治觉悟较低,农业合作化发展较慢,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群众干劲也不足。勐董街子是佤山较大的集贸市场,四周有各种建筑,中心是个广场。

佤山小镇勐董:落后面貌与挑战

勐董是一个小坝子,土地面积约数千亩,属亚热带气候。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傣族,共12个寨、500余户、2 400余人,1958年以前处在封建领主统治下。勐董土司与耿马土司同属一个家族,500多年前从勐卯迁来,土司制度已延续了500多年的历史。和其他傣族地区一样,这里的土地一律为土司所有,不同的是不搞定期分配土地,不实行“份地制”,而是谁开谁种,“来时修,走时丢”。种地者向土司交纳官租和派款,土地不得出租和买卖。但土地已出现集中的趋势,好田好地集中在上层头人手里,有的已出现租佃关系,而雇工和高利贷则比较普遍。按这里的社会制度应该进行土地改革,但由于属直过区,不宜进行土改运动,采取更缓和的方式,只进行土地调整,其他财产一律不动;不划阶级,把地主富农称为“富户”,除调整其多余的土地给贫苦农民外,政治上和农民一样对待。

土地调整后紧接着开始办合作社,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起山区佤族先进地区来说,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省委检查团副团长(德宏地委书记)在勐董检查后对县委领导人说:“你们这里灯下不亮。”这个批评是中肯的,值得引起注意。“灯下不亮”确是勐董的实际,反映在各个方面,群众政治觉悟较低,农业合作化发展较慢,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群众干劲也不足。生产技术还停留在靠天吃饭、不施肥、不抗旱的状态。我们机关干部帮助他们送肥料下田抗旱、插秧,有些人还感到新奇,站在田埂上观望。这里的傣族妇女很少下田劳动,腿都是白的,她们的专长是在街子上摆小摊,卖小食品。

勐董街子是佤山较大的集贸市场,四周有各种建筑,中心是个广场。这个广场高低不平,雨季天街中心变成了水塘。广场西边是山脚,建有一幢幢的旧式瓦房,那是土司衙门、佛寺和有钱人家的民居;北面有两幢新瓦房,那是县百货公司的两个门市部(百货和布匹),斜对面有一幢小洋楼正在施工,那是新华书店;东面则是一片茅草房和茅草亭,草房内分别有邮电局、国营食堂、民贸公司土特产门市部和理发店;草亭内是肉铺。粮食局的房子稍好一些,有两层楼。(www.xing528.com)

这里五天一街,来赶街的人有一半是国内的佤族、傣族等,他们出售的都是本民族的土特产品、粮食和捆着卖的鸡蛋等。国外来的佤族占了一半,他们很多人衣服褴褛、蓬头垢面,与国内的佤族、傣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一眼就能区别开来;他们带来的东西有水果(黄果、芭蕉芒果、菠萝等)、辣椒瓜类和少量的油料作物(芝麻向日葵),他们卖东西不讲价,一角钱卖一样或一堆,给他两角钱买两样东西,他就不卖,他算不清账,也不会找补;他们卖完东西后转身就到我国营百货公司购买盐巴、酒、成衣、鞋子等,买完就走,不挑拣,不问价钱,从不滋事,不找麻烦,但有时也有个别人趁机偷双鞋子或一件衣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