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中国建筑之谜:天坛祈年殿

揭秘中国建筑之谜:天坛祈年殿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坛祈年殿天坛是我国现在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还有回音壁、三音石、双环亭、丹陛桥、七十二廊、斋宫、神乐署等。祈年门内,是广大的庭院,青砖铺地。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祈年殿的一切用清代建筑里规定的最高等级制作。祈年殿的平面全用圆形,表示“天圆地方”的圆天。祭祀结束时举行望燎礼,将祝文焚化。

揭秘中国建筑之谜:天坛祈年殿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是封建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建筑辉煌壮丽,布局严谨,一些建筑造型独特,构造精绝,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祈年殿是天坛最大的殿堂,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物,处处都有象征意义。

天坛祈年殿

天坛是我国现在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增建皇穹宇圜丘坛,立四郊分祀之制,改称天坛。坛墙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总占地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还有回音壁、三音石、双环亭、丹陛桥、七十二廊、斋宫、神乐署等。祈年殿原名大祀殿、大享殿,是祈谷坛的主大殿,它在天坛北半部。由皇穹宇往北神路的北端是祈年殿院墙的正门,3间圆券门无殿顶,带砖斗栱。正门之内紧接着的一道门是祈年门,为5间九架歇山顶的木建筑,立在带汉白玉栏杆的高石台上。门的斗栱雀替额枋等是明代做法,可以说这是天坛内仅存的明代建筑,它的屋顶部分是清代改修的。祈年门内,是广大的庭院,青砖铺地。院东西有配殿各9间,院的正中耸立着举世著名的祈谷坛,其上为祈年殿。宽大纯白的三层汉白玉栏杆基座,广阔的灰色砖地,加上蓝天绿树,颜色冷静而肃穆。

祈年殿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创建的有鎏金宝顶及三层檐亭式的尖顶圆形建筑,这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最初建立的大祀殿为宽12间,纵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嘉靖皇帝下旨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谷礼。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

祈年殿的一切用清代建筑里规定的最高等级制作。殿是立在3层巨大的圆形汉白玉石台上。台的每层都用须弥座,座上装石栏杆及螭头,雕刻很精致。全坛共有御路八道,即前三后三,左右各一。正中向南的御道,有生动的雕刻,最上层刻龙、中层刻凤、下层刻云。栏杆的望柱头及螭头也是上龙、中凤、下云的雕刻。龙凤云的雕刻是封建社会里最高级的题材,较次的建筑是不敢用的。美丽精致的坛上,上层前安鼎炉四,中层下层前均安鼎炉二,阶下安鼎炉二,使坛的气氛更加壮丽生动。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建筑设计上有众多象征意义。

最初时,祈年殿三层檐从上至下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琉璃瓦,它们分别代表昊天、皇帝及庶民。清乾隆十七年(1752)才将三层檐统一改成蓝色琉璃瓦,象征蓝天。祈年殿的平面全用圆形,表示“天圆地方”的圆天。

祈年殿的构造,是在圆坛的正中砌3道圆形台阶,殿高38米,即九丈九,九九代表“天数”。殿顶直径30米。殿内支柱的数目,亦按天象设计。大殿内的九龙藻井十分精致,中心是龙凤呈祥的图案。当中的4根龙柱支承上檐,全是“龙凤和玺”彩画,它代表了一年有四季;中层的12金柱支承中檐,象征了一年12月;最外层的12根圆形木檐柱则表明一日中的12时辰。外面两环的金柱形成的24个开间,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加上柱顶8根童柱,代表36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www.xing528.com)

在下檐柱头的额枋平板枋上安装了五踩(即出二跳)翘昂镏金斗栱,镏金后尾搭在金柱的额枋(或称花台枋)上。在金柱的平板枋上安装了7踩(即出三跳),单翘重昂的斗栱支承中檐。更上一层则是用了9踩(即出四跳),双翘双昂的斗栱支承上上檐。这样愈上愈高,斗栱出跳愈多,是重檐常用的做法。它给人的感觉是愈上愈高贵。

祈年殿建筑上的出色之处是,大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茂大的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着的斗、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祈年殿建筑比较难做的地方是上檐的圆顶,跨度大至9架,它是利用4根大龙井柱的支持,在顶上做成四方形的梁架,使用抹角梁再架成八方亭式的梁架,在这梁架上安圆形弯的檩枋垫板,铺椽板瓦,这样才建成敬天祈年用的大殿。

祈年殿与其他中国建筑一样,善于利用结构部分做装饰,一切门窗斗栱粱枋柱等无一不是很好的装饰品。尤其是正中的天花藻井,利用柱枋斗栱等做成圆形的图案,在天花正中又做一个圆井,井内满刻龙凤云纹样。颜色方面,天花藻井全部贴金,其他额枋等用青绿合玺大点金彩画,色调确是富丽堂皇。它与一般宫殿建筑不同的地方表现在殿内四大龙井柱上。这4根柱由殿内地面直上至顶天花特别高大有力。柱的满身是转枝莲花纹,红地金花,豪放华丽,与皇穹宇金柱花纹的细腻又各不相同。

祈年殿内正中有石须弥座带木栏杆的宝座,上有木屏风,是行祈谷大礼时安置神牌的地方。宝座左右有石座东西各二,是配祀列祖神位的地方。这里祭祀的时候上帝祖先等神牌是由皇乾殿请出,祭把完毕再将神牌请回。

祈年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1889年祈年殿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浅黑色,凤纹被烧得模糊不清。

每年的正月上辛日,皇帝均会率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来此叩头礼拜,祈祷丰年。如遇天旱,还会来此祈雨。祭时,燔柴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皇帝行礼在殿中,王公陪祀拜位在祈谷坛第一层坛上,文武百官的拜位在坛的三台下,分序排列。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祭祀结束时举行望燎礼,将祝文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