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蛮族与加洛林文艺复兴美术:美术史

蛮族与加洛林文艺复兴美术:美术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蛮族的原始简朴和精巧装饰结合着罗马人文化传统,带有较多世俗因素,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在蛮族艺术遗物中,大多是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宝石、髹绘彩画等手段制成的日常用品。鹰是战神的化身,也是民族大迁移时代贵族战争首领的一种标志。当时的德国是欧洲强国,奥托二世娶了拜占庭公主,加强了东西方关系。

蛮族与加洛林文艺复兴美术:美术史

公元5世纪是欧洲民族大迁徙时代,来自东方和北方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凯尔特人游牧民族部落,大规模地涌入罗马帝国富饶的黑海地区,并最终导致了罗马的灭亡。这些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罗马,因此被称为“未开化的蛮族”。这些蛮族的原始简朴和精巧装饰结合着罗马人文化传统,带有较多世俗因素,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后来又把基督教的内容和民间的幻想混合起来,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有大量夸张地造型和丰富多变的动植物图案装饰。在蛮族艺术遗物中,大多是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宝石、髹绘彩画等手段制成的日常用品。早期的杰作有日耳曼人的《鹰形胸针》(6世纪),是在金制鹰形底片上镶嵌宝石(大多是使用红石榴石)。这种技术源于古波斯。鹰状胸饰有一定象征性和某种实用功能。鹰是战神的化身,也是民族大迁移时代贵族战争首领的一种标志。

从公元7到8世纪,在欧洲其他的日耳曼人的地区,基督教也先后被定为国教。圣经插图装饰保持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林狄斯法恩圣经的十字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复杂的构图,在几何形的框子里画满了弯弯曲曲的花纹,再涂以协调雅致的颜色,使整个画面像一幅挂毯的效果,故有挂毯式书页之称。

在诸多民族王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在文化上极力恢复罗马的传统,召集一批文化学者在首都亚琛收集整理古代书籍,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因为查理的拉丁文为加洛鲁斯),阿琛王宫就是查理曼帝国时代重要的建筑工程,以八边形的圣维塔列教堂为蓝本,平面布局和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圣维塔列教堂的特点,只是内部装饰风格趋向统一和整体性,有一种庄严的格调。在正门入口处有两座高塔,这种形式后来成了中世纪教堂常见的形式。

在阿琛王宫作了一批手抄本书籍插图,著名的黄金抄本《林岛的钻石圣书封面》是一件杰出的作品。封面通体以金箔做成浮雕图案,中央十字架内是基督像,四角由四个使徒和受难的人组成,外围是镶满各种宝石的几何图案,共有大小宝石188颗,对称式构图。另一幅《圣马太》插图是查理福音书上的一页,在风格上追求古代的自然主义手法。此外,查里曼从约克郡的盎格鲁撒克逊请来阿尔克温,专门负责校正和制作宗教手抄本。他曾从他的家乡带来一本5世纪的罗马插图本圣经,后来被模仿为《图尔圣经》,用连续性绘画的表现方式,一页上的两幅画面用写实的树分隔开,构成自然的框架。(www.xing528.com)

9世纪法国里母斯的一部手抄本上的《圣·马可邪经图》,人物面貌悲苦,正惊骇地谛听上帝的使者(一个有翼狮子)送来的指示。身体上布满了飞动的曲线,似乎是作者满怀神圣激情的体现。就如普洛丁说:“肉体本身已是对‘精神’的笨拙的‘仿造’,何必再费事去进行仿造品的仿造?”这种认知观给艺术带来了对主观臆想的依赖。

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统治三个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德国、法国及从荷兰到瑞士的中间地带。形成近代西欧主要国家的疆域雏形。奥托王朝时期恢复了圆雕,德国科隆大教堂《杰罗的十字架》(约945—1000年),或叫《十字架上的耶稣》)木雕,强调了人被吊起来的身体的下垂感,对于生命已濒临衰竭的表现十分真实可信。当时的德国是欧洲强国,奥托二世娶了拜占庭公主,加强了东西方关系。

1015年本沃德大主教为他在希尔德斯海姆教堂铸造了青铜门,上面雕有人物形象。右扇门上是基督生平场面,左扇门上是创世纪场面。其中亚当与夏娃的头部做成圆雕,身体是高浮雕,在形体和空间关系上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