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照相写实主义——美术史中的反叛派

照相写实主义——美术史中的反叛派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照相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写实艺术类型,并成为抽象主义艺术的反叛。照相写实主义雕塑领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杜安·汉森和约翰·德·安德烈亚。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纽约以及欧洲—特别是在联邦德国—频频展出新作,获得很大成功,由此成为超级写实主义运动中雕塑界的代表人物。汉森早期作品题材倾向于恐怖场面,如摩托车车祸或斗殴枪杀事件的现场等。

照相写实主义——美术史中的反叛派

照相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写实艺术类型,并成为抽象主义艺术的反叛。绘画上直接根据照片来创作,利用科技手段,如喷笔等特殊工具进行绘制。雕塑大都以真人翻制模型,加上实物装饰,以酷似真人为目标。

绘画上的代表人物是克洛斯,克洛斯早期色彩限于黑白两色,后引进其他颜色。主题专门是人像,而且限于他的朋友们的肖像。克洛斯真正的主题是照相本身,是照相的过程,例如焦距和色彩分离等给他带来的灵感,然后将这种真实以墙壁式的大尺寸表现出来。绘画方面其他代还有德丽·弗拉克和理查德·姆利恩等。

照相写实主义雕塑领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杜安·汉森和约翰·德·安德烈亚。杜安·汉森(Duane Hanson ,1925—1995年)于192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亚历山德里亚市出生。1946年,在该州首府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美术学士学位。他还曾在克兰布鲁克美术学院向瑞典雕刻家卡尔·米勒斯等教师学习雕刻艺术。50年代初,汉森曾到纽约,但不能立足,便于1953年赴联邦德国,住到1960年始返美国,先住亚特兰大市,1965年迁居佛罗里达州,直至今日。1966年,他已不满于最初的装饰情调作品,而转向创作抨击社会不公正的具象雕刻,用综合树脂模塑真人大小的塑像。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纽约以及欧洲—特别是在联邦德国—频频展出新作,获得很大成功,由此成为超级写实主义运动中雕塑界的代表人物。

汉森早期作品题材倾向于恐怖场面,如摩托车车祸或斗殴枪杀事件的现场等。70年代以后,题材转向普通人形象:服务行业、小商业、乞丐等常见的人物。作品《巴瓦里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图四十三)是其中著名的作品。汉森先偷拍了一些乞丐的形象,然后找模特儿在工作室中翻铸各种造型。再给这些人物雕塑穿上真实的衣服,肌肤涂上逼真颜色,配以必要的道具。使人在2至3米外观察误以为真人,这种视觉刺激直接而令人称奇。然而汉森在人物造型的选择上,还是有某些特定追求的,他从不喜欢表现生活中欢快的人物,也不再现某种欲望或情绪。有人称他的雕塑具有“真实的抒情性”。

在创作时 ,他首先决定塑像应采用哪种姿势。他会不断地给模特拍照,直到他对人物的姿势满意为止。然后他制作出对象身体各个部分的橡胶石膏模型——胳膊、腿、躯干和头部的模型都分开制作。等到模型儿干了之后,再把它们从模特的身体上切割下来,然后填上肉色的经过玻璃纤维强化的聚酯树脂。(www.xing528.com)

图四十三 巴瓦里街上无家可归的人 汉森

当然这些完成了的肢体在装配时艺术家按照需要可以随时变换,这个人的脸可能配上那个人的手。由于长期使用树脂材料,汉森一度患了淋巴癌,经长期治疗,才得以脱险。后来他改用合成材料。至于人像上的毛发,有时用真人头发,有时采用合成毛发。头发首先得植在一个用乙烯制成的十分贴切的头罩上,然后再把头罩紧紧绷套在模型头上。这些手段付诸雕塑艺术中后,他的作品往往被当做是在休息的真人而被忽略过去。甚至有的游客还会试图跟这些雕塑交谈,从而产生真假交错的虚幻感。

安德烈亚用彩饰聚酯和玻璃纤维为材料进行写实再现,其制作的第一件《裸体女人》,引来博物馆收藏家纷纷订购。著名代表作《莫娜》(图四十四)中,裸女垂臂伏身而坐,眼睛微闭,她的肤色显示了年轻女人健美肌体感。皮肤是用油彩精细涂绘上去的,同时还运用极为复杂的绘制技术,将人体上的汗毛都清晰地表现出来,甚至连皮肤上每一个瑕疵、斑色、色痣都不放过。

图四十四 莫娜 安德烈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