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一浮民国书法艺术鉴藏录

马一浮民国书法艺术鉴藏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遒内蕴——马一浮在书法艺术的荧屏上,我们的视觉框架能接触的只是一些纵横参差的墨线。民国时期马一浮的书法正具备着这种品格。丰子恺在《陋巷》之中将马一浮比作颜真卿,并且推崇他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在书学理论上,马一浮主张精、气、神并重。马一浮为民国书坛著名的学者型书法家。用笔凝练沉着,气势高古典雅,具有外遒内蕴之独特美感。马一浮行书立轴马一浮兰亭集诗行书屏马一浮篆书立轴

马一浮民国书法艺术鉴藏录

外遒内蕴——马一浮

书法艺术的荧屏上,我们的视觉框架能接触的只是一些纵横参差的墨线。如果运用我们的“审美心理场”去细细体察一下,我们便会悟到,这每一根、每一组线条似乎都足以显示出“神经末梢的微妙颤动”——它是作者在书写时通过心泉流过的笔端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作者的情操、品性、灵感、思维、审美倾向和文化素养的结晶。

民国时期马一浮的书法正具备着这种品格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他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也是诗人和法家

早在20世纪30年代,马氏已有“国学大师”的荣衔。他著作等身,曾刊行过数十种文论、诗论。他与一代诗僧苏曼殊相契好,苏曼殊言其无书不读,“大抵除天文数学,于学无所不窥”。他对诗词、金石、书艺以及理学、辞典、异国文化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与弘一法师李叔同有深交。1916年,丰子恺随李叔同拜访马一浮的时候,马一浮不过30多岁,李叔同称赞马一浮:“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设有一人,生而即始读书,日览两册,过目成诵,及马先生之年纪,其所读尚不及马先生之多。”丰子恺在《陋巷》之中将马一浮比作颜真卿,并且推崇他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美国学者来谒,推马氏为“中国当代的孔夫子”。抗战后期,英国有八位名教授联袂访华,归国后,各有报道,众口一词,盛赞“马公学识深湛,莫测其底蕴”,尊之为一代大师。

马一浮书法宗法褚遂良,融合章草,参考汉隶,自成一家,称得上是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又能脱古。尤其擅长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画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则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的特点。(www.xing528.com)

在书学理论上,马一浮主张精、气、神并重。他反对学《石门颂》“但务瘦硬”,不向气韵;也卑视学魏书“徒为剑拔弩张之势”。他在长期师法二王的实践中能“脱尽软弱妩媚之气”,其关键是参入了北魏的韵味,如好花嫁枝,蔚为异采!

马一浮为民国书坛著名的学者型书法家。笔者曾在拍卖会中见到他书写的行书七言联:“含风翠壁孤云细,呜鸠乳燕青春深。”用笔凝练沉着,气势高古典雅,具有外遒内蕴之独特美感。此联成交价为1.87万元。

马一浮行书立轴

马一浮兰亭集诗行书屏

马一浮篆书立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